• 83

男士一生該擁有一把傳統式刮鬍刀心得分享

little1red111989 wrote:
樓主大大你好 文章看(恕刪)

您好,久等了,這陣子比較少上01,以私訊給您參考
andrew14 wrote:
請問Merkur 42c...(恕刪)

新手建議先嘗試使用封閉式刀頭的刮鬍刀,對於入門會比較上手些,怕有些開放式對新入手來說會過於銳利,使用不當會很常劃傷皮膚,外觀找尋自己所愛即可,可以多上網查詢品牌比較,如有需要參考店家可再私訊
gentlekyle wrote:
新手建議先嘗試使用封(恕刪)


首先,感謝樓主給的建議,我昨天已經上網敗了一隻Merkur 42c與Astra跟Derby刀片,正式加入大家的行列。

我一直都是使用電動刮鬍刀來刮鬍子,時間有20幾年了吧,但最近應該是手邊這一支電動刮鬍刀的刀頭變鈍了,所以刮鬍刀必須停留在皮膚上更久的時間,導致皮膚容易泛紅,也覺得刮不乾淨,想說來物色新的電動刮鬍刀。

但上網爬文爬到這串"勸敗"討論文,才知道有傳統式的刀片刮鬍刀,耗材真的有夠便宜的。以前我有用過4刀頭、5刀頭的手動刮鬍刀,但耗材就是太貴了。而且看討論串時有看到影片,多刀頭的手動刮鬍刀,好像容易造成毛囊發炎的情形,但一片式的就不會,那習慣用手動刮鬍刀的使用者,應該都要紛紛跳到這一塊才是。

想了解各位大大們,大家會使用這種傳統一片式的手動刮鬍刀,應該很多都是之前使用多刀頭式的手動刮鬍刀吧!!而這兩者使用起來的差異性,何者比較優呢?除了耗材價錢外,使用體驗如何?謝謝!!
andrew14 wrote:
請問Merkur 42c適合新手用嗎?最近也想加入傳統刮鬍刀的行列,謝謝!


42c用的是merkur標準頭,可以說merkur多數三件式都是這顆頭。
merkur標準頭屬於中輕度攻擊性,算是挺溫和、容易上手的選擇;小弟的第一支merkur也是42c,現在已經給太太刮腋毛用,她也是一次就愛上了。
andrew14 wrote:
想了解各位大大們,大家會使用這種傳統一片式的手動刮鬍刀,應該很多都是之前使用多刀頭式的手動刮鬍刀吧!!而這兩者使用起來的差異性,何者比較優呢?除了耗材價錢外,使用體驗如何?謝謝!!


關於這部分
以下兩篇應該就綜觀了多數人的感想與說法(用google網頁翻譯即可概略閱讀)
A Showdown For The Ages: How Cartridge Razors and Safety Razors Compare

Ending the Great Debate: Safety Razor vs. Cartridge Razor

再說說我自己除了耗材價錢外的感想──
1.甜蜜點適應性:
多刀片拋棄式(cartridge,盒刀/匣式) 由於多層刀片構築出較大的接觸面,所以上臉時操作比較直觀找到貼臉位置;而傳統刮鬍刀因為是單刀片,接觸面積就限於頂蓋/刀片/護桿~較為狹窄的交會區,加上每一款刀頭也都有自己的幾何設定,故拿到新刀時需要稍花多一點點時間找到效率&舒適度的甜蜜點。

2.有無多動向的差異:
現代盒刀在頸部多半有所謂多動向~訴求自動貼臉角度,讓你操作時更不必費心轉動手腕;但也由於刀頭是浮動的,使得許多用戶或過度用力而不自知,養成了把刀頭往臉上按的壞習慣,而且對自己臉的實際角度、觸感變化也會因此而不夠熟悉。
換用傳統刮鬍刀之後,一定要留意「下筆要輕」的重點,這樣無論使用刺激或溫和特性的刀,都會相對容易上手許多;並會隨著經驗累積,更熟悉自己哪裡容易有痘痘、疤痕、毛流變化......加以應變。

3.清潔難易度:
盒刀便於快速清除每天的鬍渣,但對於生長快速的毛髮、多天沒剃的長髮......比較沒轍~容易卡在刀上,且縫隙較多~難以真正仔細清理;而傳統刮鬍刀有不同的間隙可選擇 / 開齒式更不掛毛~能剃除較長的毛髮,也有較大的排屑槽可沖洗,甚至可以整把拆開來刷洗。

4.質感差異:
塑膠+久了會變黑黑黏黏的橡膠+超薄金屬片電鍍,怎麼樣都比不上整根沉甸甸的金屬啦。

5.規格綁架:
現代盒刀最令我頭痛的是規格問題,同廠牌各型號間刀柄/刀頭都不一定能相容,不同廠之間更不用說;還有原廠強迫升級的情形──如我以前習慣用的「舒適牌柔刃」到後來超級難買,大概是停產或銷路不佳吧,就這樣被強迫適應新刀。
傳統刮鬍刀的規格相容,可以自由選擇市面上數十款雙面刀片;而且刀頭/刀柄也是模組化,可以自行換用其他喜歡的手柄在舒服的刀頭上 (只有FATIP的螺紋規格不同,需要留意) (骨董刀則有蠻多是不完全一致但比例相容的規格)。

單刀片即使品質勝過多刀片,但畢竟以一檔百消耗大於五人分工,所以刀片可用時間少於多刀片;但確實他夠便宜,所以隨時替換也不心疼,真正實現了耗材替換最初的衛生考量。
ERS4 wrote:
關於這部分以下兩篇應(恕刪)


目前我正在等待商品到手的階段,所以就上Youtube看一些使用教學影片,就怕自己使用起來很容易見血。這些國外影片的教學,似乎都會刮到2-3次左右才能有比較明顯的乾淨度,而且刮的方向,臉頰、人中、下巴部位都是都是正刮與側刮,反倒是沒看到逆刮,只有靠近喉部的下顎部位會用逆刮,這刮鬍刀是否不建議在臉上做逆刮呢?
andrew14 wrote:
目前我正在等待商品到(恕刪)


老外的鬍量大、密度高,所以會習慣三次通過,到底要刮幾次還是得視自己毛髮狀況。
我自己是習慣順刮一次,一些毛流比較複雜or比較難剃乾淨的地方側補幾刀,下巴稍微逆幾刀;之前也看到有人是一拿到傳統刮鬍刀,就從頭到尾都逆刮的(雖然不太建議這樣)。

逆刮並非不行,但無論在多層刀片或單刀片上面,他都只應該是個輔助的步驟;毛髮粗硬、較長、刀片露出度高......等情況,過分逆刮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刺激。

另外多層刀片訴求的連續剷除,會讓毛端斷面低於皮表,可能反而會造成鬍鬚倒長與皮膚發炎等情形(細軟毛者尤其容易發生),所以其實不用那麼追求超級剃淨度。
這也是傳統濕剃與多層盒刀效果與觀念的不同處之一。
ERS4 wrote:
老外的鬍量大、密度高...(恕刪)

今天拿到42c了,刀頭與本體真的是漂亮有質感,今天早上第一次剃,果然,不會使用,刮的傷痕一堆,流蠻多血的。刮的時候總覺得要出點力,讓刀頭更貼近皮膚,所以就刮的傷痕累累了。

然後刀片我是用原廠隨附的Merkur刀片,這刀片是不是比較利,所以也容易刮傷呢?剛剛換成D牌的了,不知道會不會改善。
andrew14 wrote:
目前我正在等待商品到(恕刪)

我個人使用上還是會順逆刮,最重要的還是下手要輕,如果還是不好下刀也可以先用熱水熱敷一陣子再上鬍前膏完上刮鬍泡,我個人是這樣。後來習慣後,就熱敷完上刮鬍泡直接刮了。
剛開始會劃傷在所難免,只要下刀要緩,多練習就會上手了 曾經也是見血有所畏懼過

至於刀片我習慣用ASTRA相對Derby溫馴一些不會如此銳利,但也是要看個人使用情形如何,可以購買多品牌的單盒來試用看看,比較各廠牌的差異性。
當然俄羅斯ASTRA就真的便宜又好用,日本FEATHER、德國 MUHLE 這2牌我覺得太過銳利,使用上要很小心才不容易劃傷
andrew14 wrote:
今天拿到42c了,刀...(恕刪)

手動刀使用首重角度
還不會用先在腿上手上試試
先Riding the guard再轉動刀頭直到刀片接觸皮膚

刀片選吉列通常不會出錯
不論是黃色黑色白金nacet GSB
都比M牌D牌渣渣好用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