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概去年疫情放假開始碰觸傳統刮鬍刀的,一開始也是在這裡跟批踢踢爬文,然後上臺灣代理商採買,最後慢慢跟團購買國外的一線產品。我接觸的過程大概是傳統DE(Merker 42C)的close combo版本→OC版本(加拿大的RazoRock),最後升級直剃刀。我升級的過程是因為我覺得想把鬍渣刮乾淨,像老外說的BBS一樣;因為我個人體質偏油性,所以雖然我鬍量不多,可是一旦長出來就很容易出油,很不舒服,所以如何把鬍子刮乾淨是我要追求的目標,我就開始入手直式剃刀了(straight razor)。
下面是我目前直式剃刀、工具的蒐集:

左邊是Kanayama的Codorvan蕩刀皮,中間是日本天然砥石,下面是純三河白名倉石,最上方是我目前蒐集且會使用的剃刀。
因為多數人沒有入手直剃刀最關鍵的問題是不曉得如何入手,麻煩可能還是其次,所以下面我會分享我手上各種工具、使用的重點,我大概分成天然砥石、名倉、蕩刀皮,最後分享一下我的收藏刀跟心得:
1、天然砥石:根據我這幾個月來從各種論壇(包含老外的)、YT影片和社團討論文,大概可以歸納出剃刀研磨大家最大的障礙就是磨刀。一般來說,磨刀大概有三種方式:人造砥1000、3000、8000然後接日本天然砥做仕上研磨(有些玩家日本天然砥入手困難者,會用刃黑12000替代);純天然砥研磨;使用人造鐵砂配合人造砥石研磨,共三種,其中我算第二種。我把我目前蒐集且會使用的天然砥照片分享如下,並大概說我的使用方式:

從左到右,分別是京都蓮華巢板(軟石、開刃研磨用)、京都白巢板(硬砥,開刃用)、中山黃板(仕上研磨用)、中山黃板(加藤原礦產、偏硬、仕上用)、京都烏鴉砥石(極硬、最終仕上、Tomo用)。
其實這裡任何一塊砥石都可以拿來作人造砥後的最終仕上使用,可是因為我放棄使用人造砥,所以就必須把各種功能的天然砥分開使用。原則上我現在除了修刃會用蓮華巢板、Tomo會拿小烏鴉來用,最常用的其實是小黃板,因為功能性最強大。
這裡附帶說明兩點
(1)不用人造砥的原因:其實現在流行人造砥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人造砥的下鐵速度快,所以拿來磨刀速度很快,若是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在磨刀上的的玩家,建議可以走人造砥的選項。我不這麼走的原因是因為我入門不久,怕下鐵速度太快,把刀磨壞了。
(2)這裡任何一塊天然砥,如果搭配適合的名倉使用,其實就可以達成整個磨刀的過程,不一定要買這麼多塊的,這也是我隨著入手東西變多慢慢得到的心得。
2、名倉砥石:日本天然砥跟人造砥比較起來,差別除了研磨速度快慢、細緻程度有差外,有一個小細節是人造砥一般泡水或潑水就可以開始磨刀,(原理我還不是很懂)可是天然砥就很依賴名倉石來出漿,以石漿當中的細顆粒來作分解研磨。日本流行的名倉很多,有三河白名倉、對馬名倉等等,這裡我選擇最普遍常見、分級最細且有認證的純三河白名倉來使用:

從左到右分別是由最粗到最細的名倉,純三河名倉的網路介紹很多,細節我不一一贅述,只大概把名稱寫出來於下面分享,由左到右分別為:
バン(ban)、ボタン(botan)、天上(tenjyou)、目白(mejiro)、コマ(koma)、正本山tomo。
若按照粗細來分,大概可以把上述分成三組:
粗名倉:ban、botan
中名倉:天上、目白
細名倉:koma
tomo是京都正本山小塊的,我最後拿來作tomonagura使用。使用上就是依照由粗到細的原則,選擇砥石慢慢研磨,把剃刀研磨到最鋒利可以上臉。一般玩家會喜歡作指甲測試跟HHT斷髮測試,不過這個應該都只要開刃完就可以達成,照老外們的說法,最終還是得上臉,shave smooth才算達標。
3、蕩刀皮:我最早入手的其實是大陸製的大力人蕩刀皮,但是最近已經升級到Kanayama的馬臀皮(codorvan)了,這方面臺灣資訊非常貧瘠,但是老外很多,品牌也一堆,就不仔細介紹了。
4、我的藏刀:其實我的藏刀很弱,這方面行家很多,我拿出來其實是野人獻曝,不過都拍了,就大概介紹分享如下:

從左到右分別是金元剃刀(練習用)、KROOP(5/8、露天刀客入手)、KROOP(6/8)、日立剃刀、岩崎剃刀、C.V. Heljestrand MK31(象牙柄)。這裡面大概只有日立算是新古品,剩下都是古董刀,所以可能都有點瑕疵要修復。不過大體上入手價都不貴,而且作工精緻、剃感舒適。
最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其實一個普通只想入手直剃,又不想過多花費的玩家,是不必像我一樣這樣買的,雖然比我瘋狂的玩家我也認識一些了。推薦如果只是要刮鬍子,想用看看直剃刀,又不想過多花費的,可以把砥石縮小到一塊天然砥,三塊名倉(Botan、目白、Tomo),也可以達成接近的效果。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引起更多人來加入直剃刀的園地,我們在臉書有相關社團,若同好們有疑問也可以回文,我所知道的可以盡量分享,將來也會抽空再更新一些有關磨刀、蕩刀的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