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鬍子算多
平均一天要刮一次 ! 現在目前都是使用吉列的刮鬍刀 (吉列PROGLIDE鋒隱無感刮鬍刀)
搭配吉列的刮鬍泡!!!
目前來說刮的是蠻乾淨的
但是真的約一周要換一次刀頭!!真的太貴了 太燒錢了!
在網路上看到傳統刮鬍刀(德國 Merkur 刮鬍刀 ) , 蠻喜歡的
但是我不懂 這種刮鬍刀 實際操作起來需不需要技術 會不會 搞到滿臉是血!!!
這種傳統刮鬍刀 刀片 是一片 可以用兩面嗎? 還是 4面?
其實我蠻享受刮鬍子的過程 ! 滿臉刮鬍泡 慢慢刮鬍子,或許這就是男人 的浪漫
請問大家這種刮鬍刀 好用嗎? 省錢嗎? 德國 Merkur 刮鬍刀 這牌子好嗎? 很多系列 該如何選擇?
刀片該如何搭配比較好呢?
刮鬍泡推薦妮維雅 便宜好用
Merkur 刮鬍刀不知道你看上哪一把
每一個特性都不一樣
我最早看上merkur futur外型
入手了才發現這支攻擊性高
我的鬍子也算濃密粗硬 但是傳統濕剃了一年
才發現這支的好
只要刮鬍前溫臉軟化鬍鬚 鬍前油 上泡都有做好
就可以體會futur的滑順高效率
雙面刮鬍刀 英文safety razor
顧名思義 安全性蠻高的 不容易受傷
刀片一片是兩邊 我是習慣每刮一側就換一邊
例如左臉頰用A 換右臉頰就B 再來唇上A 每個人習慣不一樣
如果你享受刮鬍的過程 就適合進入老式刮鬍的領域
身邊同事都用電鬍刀 甚至鬍子超級少 一個星期刮一次就夠
merkur算是老牌了 品質不錯 算是中上吧
有很多品牌更便宜 貴很多的也一堆
看預算多少
算不算便宜 就看是不是松鼠個性
基本入手就是刀身 刀片 刮鬍泡
刀身約2000就還蠻不錯 刀片5片約50以內 妮維雅刮鬍泡約100
很多版有進入濕剃後會蒐集相關商品
刮鬍刷 刮鬍皂 刮鬍刀 刀片 甚至直剃刀等 都有人蒐集
另外我推薦以後會一直用濕剃的新手
刀-->Rockwell 6S 東方人一定可以找到適合你的板 滑順好刮 也不會生鏽(非常不容易) 價格也不會太貴
刷-->OMEGA Hi-Brush合成纖維
皂-->proraso 綠罐開始玩 CP質高
刀片>買組合包都試看看
還有預算的話 Proraso 鬍前膏可以買來用用 我覺得挺有用的
wwe510105 wrote:
實際操作起來需不需要技術 會不會 搞到滿臉是血!!!
相比多刀片系統,傳統刮鬍刀會稍微需要習慣一下,但說穿了就是稍微要留意放輕(用慣多刀片會習慣過度用力)、感受刀片角度、聽刀片運作聲而已;熟悉後使用起來區別不大,記得是在刮自己而不是削水果就好。
流血與否其實沒電影裡那麼恐怖,我都用來剃頭,極少傷到自己,但遇到痘痘要留心。
wwe510105 wrote:
這種傳統刮鬍刀 刀片 是一片 可以用兩面嗎? 還是 4面?
就是兩邊刀刃
我是看手勢方便取決用哪邊操作,沒刻意換邊。
國外有加工人員澄清過了,刀片上的1~4數字記號是機器加工&品管識別用,故翻面的說法是錯誤的,也經顯微驗證過沒意義,國外用戶亦早已有共識無助於刀片壽命;翻面用只是經濟大蕭條時代產生的現象,當時還有很多人起泡後不洗刷子的,現在當然不需要那樣逼自己。
wwe510105 wrote:
請問大家這種刮鬍刀 好用嗎? 省錢嗎?
我自己是覺得剃鬚徹底、好沖洗不卡毛、快乾,而且刀柄用久不會變黏黏的;以前也用很多年的電動跟多刀片,但總覺得除了快之外很多清潔跟耗材困擾,或電動有時候就有一兩根毛繞來繞去剃不到,現在改用傳統式順心多了。
至於多省錢要看個人換刀片頻率,但至少耗材超便宜,隨便換也不心疼,再也不必逼自己一個刀頭用整年;即使卯起來換刀片,了不起加總跟多刀片差不多,絕不會比較貴。
小弟自己是一片平均用一個月,再長點試過兩個月,這樣一個月的刀片成本只要六元多,一年刀片不用百元;即使你每週一片,一年也只約三百多。
wwe510105 wrote:
德國 Merkur 刮鬍刀 這牌子好嗎? 很多系列 該如何選擇?
Merkur算是入手的好起點,中輕溫和度不會太刺激,系列中好幾把其實都用他們自家標準刀頭,所以差異在手柄;如23c長柄好操控、42c復古短柄好看、34c重型柄增加手感……是很多人會作的選擇。
我的42c現在給太太當體毛刀用了,連她都很喜歡(原本是用舒適牌多刀片)。
wwe510105 wrote:
刀片該如何搭配比較好呢?
通用規格的刀片真的太多,很偏重個人口味,會建議你看到好奇的刀片就先買個一盒試試,很快就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刀片;沒方向的話可從常見的derby、astra、feather、gillette、personna……比較起。
國外有組合試用包,國內較缺乏這塊餅,您可從網路搜尋看看。
wwe510105 wrote:
感謝三位大大的建議!!!真心領錢後決定購入Merkur 刮鬍刀 23C. 34C .
我也想要要購入刮鬍皂 手打刮鬍泡 !!!真的很帥
哈哈
刮完鬍子你們都會上 鬍後水嗎
在古代衛生條件不佳+使用直剃刀的時代,鬍後水最初的作用是殺菌消毒,所以當時會用蘭姆酒、香料......等材料做鬍後;近代衛生條件佳+刮鬍器材相對安全很多,殺菌的意義薄弱很多,故很多鬍後商品轉而強調收斂、保濕。(在古代,男生保養品用得比女生勤快很多)
所以其實用化妝水、乳液......道理也一樣,甚至不少女生愛買妮維雅鬍後乳來當乳液用,先前我太太也是看到女生們討論就買來用;尤其現代化妝水與乳液的機能多重可選,只要留意油性皮膚適合水狀產品─較清爽些/乾性皮膚適合乳狀產品─保濕性較高。
不過鬍後水較會使用麝香、古龍水......各種男性味道,是感官體驗上的差異。
我承認自己鬍後產品用得不勤快(舉手),身邊有存才用、用完了也擺很久懶得買;尤其夏天都遵從富蘭克林的倡議都使用冷水剃鬚,其實本來就有收斂的效果啦,夏天個人是不太受得了臉上拍塗東西。
這部份個人偏向認為是一種被鼓勵出來的消費模式啦,如果喜歡那種體驗感,找一些適合的鬍後產品做輕保養是也不會有什麼負面效果的;以台灣並非特別乾燥的環境,如果有在用的話就可以減少其他保養品的使用,以免反而增加皮膚負擔。
再回頭補充一下,雖然我沒在用鬍後水,但會用一用明礬石;去中藥行買會便宜很多,只要確認是醫藥/食品等級,就會是刺激度比較低的鉀明礬。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