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jaro Linux 使用一年多的感受(以及我在Linux下常用的軟體分享)

對於我常用的Linux軟體有興趣的可以跳至2樓、KDE Connect特別寫出來的獨立篇幅可以參考5樓的連結~~

話說我用Linux的歷史已經有好一陣子了,從一開始在爛爛的筆電裝上Ubuntu 12.04 LTS開始,就踏上了探索Linux系統的不歸路...
從Linux 14.04 LTS 一路用到18.04 LTS,中途碰過Debian跟Ubuntu GNOME

到了後期為了體驗滾動發行版的樂趣(折騰吧?),用了一陣子Arch Linux,體會到了顯卡驅動跟內核搭不起來瘋狂崩潰的經驗後,最後在去年8月左右跳到了現在使用的Manjaro Linux,而這個系統也在我筆電成了跟Windows相互扶持的存在了(筆電是從Arch Linux開始玩的)

首先我是使用XFCE界面的Manjaro,相比Gnome輕量蠻多的
Manjaro Linux 使用一年多的感受(以及我在Linux下常用的軟體分享)

目前用下來把幾個比較有感的部份大概分享一下:
(注意以下主觀成份居多,是可以參考一下啦,具體實際狀況還是看各位怎麼用的哈~)
  1. 真的很。涼。快~
    真的算蠻有感的,像上面的截圖CPU的溫度在輕度使用的時候大概都在50度上下而已,對我這台散熱幾乎是悲劇的筆電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

    只是簡單做個網頁瀏覽還有聽聽音樂,相比Windows下動輒就可以衝破60感覺相對來說功耗跟散熱都對這台筆電友善很多。

    目前開一個音樂播放器播YouTube音樂,然後幾個瀏覽器視窗的資源使用量
    (CPU是Intel Core i5 8250U)
    Manjaro Linux 使用一年多的感受(以及我在Linux下常用的軟體分享)
  2. 系統核心佔用的空間很小
    不過這方面我覺得一部分也是歸功於XFCE本身就是比較輕量的桌面環境啦,而且我在Linux下也不會跑和灌很多大型的軟件,不過系統佔用是真的差很多
    (請忽略256G的SSD被我摧殘成不成人形的部份XDD)

    註:我盡量把筆電原廠的還原分區保留著以備不時之須...XDD
    Manjaro Linux 使用一年多的感受(以及我在Linux下常用的軟體分享)
  3. 開機速度快很多
    可能也是我Windows塞太多軟體的關係啦...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Windows沒有開快速啟動的開機時間可以動輒2分鐘左右,不過這個系統的開機時間是真的很快,大概一分鐘以內就能夠到達登入畫面讓我登入了。

    (不開快速啟動的原因是NTFS當有開啟快速啟動的時候Linux下會不好讀取(例如變成唯讀狀態之類的),應該有灌過雙系統的會知道這個東西)
  4. XFCE的自訂性超高
    話說當初剛上手XFCE的時候我記得我還為了一些原本界面沒有提供的功能寫了一點Shell Script,印象最深的就是按鍵映射Asus筆電關閉觸控版按鈕的腳本了,透過Shell Script就可以讓桌面跳出需要的通知。

    後來我也嘗試把桌面排版成介於Windows跟macOS混血的樣子,用起來也的確蠻方便的(最上面的截圖就是了)

講完這些,也大概列舉幾個缺點吧,或許可以勸退一堆人(誤)
  1. Shell Script之類的知識還是有點必要的
    話說就像Windows下的批次(Batch)檔案,Linux下也可以用一些Shell Script達成需要的功能,我是覺得如果要達成很多想要的功能,這類的腳本通常摸一下對自己的系統的自訂性可以好更多(我家目錄下有一個我常用的Shell Script資料夾,會放一些我常用的腳本)
  2. XFCE對於視窗排列跟一些小抱怨
    感覺XFCE對於視窗排列的功能稍微小不方便一點,像我很常用到貼螢幕邊緣變成分割視窗的操作,如果照預設的值很容易一個拖過頭就拖到其他工作區去了。

    我後來把拖去工作區的設定調了不靈敏一點,不過最近用上了雙螢幕,感覺排列跟拖去副螢幕的操作要很小心的拖動才能分別出來(XFCE會判斷滑鼠到達螢幕邊緣才會啟動分割視窗),這方面還是有點小討厭的。
  3. Intel + NVIDIA雙顯卡筆電的不友善
    這方面感覺是延伸出蠻多不舒服的問題的,像我自從NVIDIA推出PRIME Offload的時候就開始用那樣子的配置方案來驅動我的筆電,不過由於Intel的驅動在這個模式下會有非常多的限制,像螢幕撕裂(XFCE開啟內建的合成器(compositor)是可以改善),還有很多的程式在Prime Offload的時候都會有Bug,所以重度依賴顯卡工作的用者可能要考慮一下Optimus Manager之類的腳本能夠在有需要的時候切換成純N卡工作之類的會更好。
  4. 軟體問題
    這個應該也是最明顯的硬傷吧,有很多知名的專業軟體在Linux下都沒有出原生可用的版本(不然就是要用Wine跟虛擬機,不過也不見得能夠完美執行),影片剪輯的話確實有像Davinci Resolve之類的專業軟體可以用,但是也是有點不大好使...(光不能匯入H264進行剪輯就快瘋掉了)
這層樓最後附上一張打稿時候桌面環境的截圖吧~~
聽著音樂用著新酷音輸入法慢慢打完這篇文章也是真不錯XDD
Manjaro Linux 使用一年多的感受(以及我在Linux下常用的軟體分享)

下一層樓來推薦一些我覺得Linux下一些不錯的替代軟體或是我常用的東西吧~~
2021-10-16 13:39 發佈
更新:新增一些YT硬解教學的修正部份,剛剛又試出了一些要修正的部份

這層樓我慢慢蓋完吧
感覺很多軟體都可以分享很多東西

(有一些軟體大致講一下印象中當時的裝法,具體在自己的電腦怎麼裝的的話歡迎互相討論一下~~)
  1. 硬解影片用的庫(超級重要的)這個東西多少都要確認有裝到,再搭上一套能夠使用這個庫的瀏覽器(Chromium Based的就還不錯),裝起來可以節省很多CPU的資源來軟解影片,電腦會輕鬆很多的。(libva-vdpau-driver-chromium不一定要裝,除非你電腦要用N卡來硬解影片)瀏覽器方面Chromium Based的要記得加上一些參數(參考這裡)
    注意!這裡後來發現不必加上--use-gl=egl,加上去我剛剛測試發現會硬解失敗
    啟動之後可以從幾個地方確定有正確硬解(這裡是Intel的內顯)
    1. Developer Tools的Media底下的Video Decoder(不過這個我也不大看得懂有沒有正確硬解,名字一直變啊QQ)

      這裡提供一些剛剛測試vp9解碼的參考:
      VpxVideoDecoder = 軟解模式;VDAVideoDecoder = 硬解模式
      (可能還會再變,不過照目前我自己使用Vivaldi 4.3.2439.44(Chromium 94內核)確定是這樣)
    2. "sudo intel_gpu_top"指令,我記得NV的驅動有另一個指令可以搭配Watch指令來看,可以直接得到類似Windows的顯卡使用率狀態,發現影片播放的時候Video有使用率大致上就是成功啦~(也可以把影片打開跟關掉交互比對下,看看是不是Video區塊真的是硬解YT造成的使用率)



  2. JACK Audio Connection Kit我聽音樂很常用音場軟體調整自己聆聽音樂的體驗,之前曾經接觸過Pulse Effects不過延遲真的太大了(調的好幾十ms,調不好就破百了XDD),因此後來改使用JACK搭配Calf Studio Gear來當作自己聆聽用的音場軟體
    1. 裝一些必要的包
      首先是Jack2

      跟Pulse Audio組成Bridge用的包(沒辦法,太多軟體依賴Pulse Audio了)

      JACK 圖形化一點的管理軟體(啟動跟橋接的時候比較好用~)

      音場是最重要的啦


    2. 讓自己的用戶組加到Realtime組別裡面(參考這裡)
    3. 寫一些橋接用的Script,並讓Qjackctl能夠在啟動跟關閉時執行(以下的Code有保留一些未來填上Preset的部份,未來可以把調好的Preset路徑填進去喔~)

      啟動用的Script
      #!/bin/bash
      pactl load-module module-jack-sink channels=2 connect=FALSE
      pactl load-module module-jack-source connect=FALSE
      a2jmidid -e & > /tmp/a2jmidid.log &
      sleep 1
      calfjackhost -c "Calf_Output_Effects" --load [輸出Preset的路徑] > /tmp/calfsessionO.log &
      calfjackhost -c "Calf_Input_Effects" --load [輸入Preset的路徑] > /tmp/calfsessionI.log &
      sleep 1

      關閉用的Script
      #!/bin/bash
      pkill calfjackhost
      sleep 1
      pkill a2jmidid
      pactl unload-module module-jack-sink
      pactl unload-module module-jack-source

    4. 設定好你的Preset,我的設定是輸出的時候過個EQ,輸入的時候能夠讓麥克風的收音即時模擬一點立體聲的感覺存好檔記得設定一下3.提到的Preset喔,這樣JACK啟動的時候就會自動連動這兩個效果器了
    5. 接下來要設定啟動自動啟用的Patchbay,讓聲音處理的順序是正確的,可以先用Graph來拉一下聲音處理的走向(就像插插頭一樣,同顏色的插頭才能插在一起(防呆),我印象好和弦的頻道也有介紹過喔~~)
      (截圖可以忽略mpv那個東西,不過未來使用支援JACK輸出的音樂播放器(SMPlayer就是,連動mpv做JACK輸出。)他就會出現像那樣的東西)上面的截圖中,使用Pulse Audio的APP(像瀏覽器的音訊播放)會對PulseAudio JACK Sink那邊輸出聲音,經過效果器後,再通往system的playback接口(電腦喇叭或耳機)反之system的capture接口就是麥克風之類的音源,也是經過中間的效果器後,通往PulseAudio JACK Source,聲音就會通往像瀏覽器之類發出的聲音了

    6. 之後開啟Patchbay視窗,按Patchbay視窗左上角的New,產生一個新的Preset,跳出的訊息框按yes擷取現在拉好的preset吧好了之後按下Save
      存到你要的位置Patchbay設定檔就產生好啦~~
    7. 接下來回到3.提到的的Setup視窗,把Connections的預設Patchbay設定上去吧底下的勾勾建議照勾喔
    8. 這樣就設定好在Linux下能夠使用的即時音效軟體啦~快速說下怎麼把支援的APP設定成原生JACK輸出吧(以Audacious為例:)
      通常支援應用的輸出外掛會有一個JACK輸出,先選擇好,之後打開那個外掛的設定值,以這個APP如這樣最重要的就是輸出的埠的正規表示法了
      表示法如上圖的樣子:方塊(界面?)的名稱:接頭的部份名稱(可忽略 #之後的數字跟In和Out)
      這裡附張對應Qjackctl圖形的參考樣子(選起來的東西到發亮的綠色線那段)


      可以設定好後播個音樂測試看看,確定有像上圖接上就對啦

      看來之後得蓋樓講其他軟體呢,這文章有點長。。。



ji03mmy18

樓主有嘗試過PipeWire嗎?個人覺得比PulseAudio好非常多~

2021-10-22 13:29
Bobpan
Bobpan 樓主

沒有欸。我記得很多軟體都很依賴PulseAudio不是嗎?

2021-12-03 1:25
Manjaro用過一段時間,主要是上網,下載,聽音樂,看電影,算是一套輕量級的作業系統。
很多時候我搞不清楚是在用Manjaro,感覺上和Windows很像。
不過我不喜歡滾動式更新,而且缺乏很多重量級的套裝軟體。例如大多數的CAD軟體,那個FreeCAD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用,還有半調子的格式轉換。
在Linux社群裡不斷的有人提出問題,何時Linux可以一統桌面,我覺得作為另外一個選擇Linux還是可以的,其他就不必妄想了。
Bobpan
Bobpan 樓主

真的,大型軟體在Linux上都不大有是真的硬傷。之前我有嘗試在Linux下嘗試用Davinci Resolve,結果在Linux下的編碼格式支援少得可憐XD

2021-12-03 1:24
你好 : 可以介紹一下安裝教學嗎 ? 中文輸入法 GCIN , 無線網卡的驅動 , Thinkpad X201 能跑得動嗎 ?
可以用 line 與你請教嗎 ? 謝謝 !
Krassowski

Google一下,網路上都有啊.需要到處問嗎?

2022-03-18 2:26
Bobpan wrote:
這層樓我慢慢蓋完吧
感覺很多軟體都可以分享很多東西


剛剛完稿一篇KDE Connect部份的
因為預感到篇幅也是頗大,就另外蓋一層樓了(?

在這個地方
KDE Connect - 跨系統工作的好用東東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