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中國大陸譯作雲計算)是分散式計算技術的一種,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運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搜尋、運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透過這項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達成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達到和「超級電腦」同樣強大效能的網路服務。最簡單的雲端運算技術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搜尋引擎、網路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能得到大量資訊。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透過雲端運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進一步的雲端運算不僅只做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更可運算一些像是分析DNA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症細胞等。稍早之前的大規模分散式運算技術即為「雲端運算」的概念起源。Mr./Ms. Days (MMDays)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不是技術,它是概念。本身並不代表任何一項資訊科技的技術,它是一種電腦運算的概念,而一種概念就會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去實踐,這個時候才會有不同的技術衍伸出來。本質上就是代表分散式運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的概念。而分散式運算說穿了,就是讓一些不同的電腦同時去幫你做事情、進行運算,所以你有兩台電腦也好、十萬台電腦也好,只要你有超過一台電腦,而且讓他們可以互相溝通,一起同時幫你做事情,恭喜你,這就是分散式運算。這些 Web Service 繼續發展下去,時至今日出現了像 Google、Yahoo!、Amazon 等等網路巨獸,這些大公司有能力去購買數以萬計的伺服器,並且把這些電腦串起來,成為一個龐大的運算資源。無論是一般的使用者或是開發者,都透過網路來取得資料或是進行資料運算,自己本地端的運算資源雖然有限,還是可以透過網路進行複雜的運算,結果資料就像是從天上的雲端掉下來一樣,相信學資訊的讀者都對於將網際網路表示成一朵雲的圖示不會陌生。
對企業來講,說真的雲端系統,對公司有非常好的優點..1.不用在怕主機掛了,買不到相同主機來頂..主機問題已經不存在..2.不用怕主機垮了,資訊人員還要趕著有限時間把主機修好..因為哪台主機的虛擬主機,會自動移到另外一台主機..資訊人員可以慢慢修...3.主機備份簡單,不用在每台主機做磁碟陣列......只要在雲端系統的磁碟陣列做...4.雲端系統還會依照虛擬主機福在輕重,自動轉移虛擬主機,並關閉主機來減輕能源負擔。當然台灣沒人敢這樣玩,歐洲線上遊戲廠商敢這樣玩...缺點:1.初始架設時費用當然多了一大筆,每年也有費用這是我最近去聽課程的心得...至於你說好不好用?歐洲線上遊戲EVE Onlive 的主機就是使用雲端系統來做服務..這套遊戲是2-4萬人同時在線上服務...只要某星系超過人數大量湧入,隔天該星系資料會移動到一台主機供應運算。歐洲主機跟大陸主機兩者差異性,只要有去兩邊都玩過,都會推歐洲主機比較好.....^^
最近集團內要建構Exchange 2010內容就有提到雲端技術的導入成本的確是有比2007省但針對雲端技術的部分就看不出來到底省在哪了面對更多的使用者與更大的儲存空間Server勢必要採用更高等級的配備所以...............羊毛終究長在羊身上阿~
這個是磁碟陣列系統問題,不過雲端系統廠商應該會推薦你使用,NetApp的磁碟陣列。說真的NetApp的磁碟陣列只有企業用的起-.- ,真希望也有便宜的NetApp的磁碟陣列可以個人使用。NetApp的磁碟陣列,使用硬碟磁叢壓縮技術....可以讓資料壓縮率達30%以上....硬碟插入順序可以不用按照順序插....支援硬碟Sata iScsi 光纖....還支援網際網路異地備份,這不是個人玩的起的..,空機最低價30萬....-.-
hcmhcm wrote:這個是磁碟陣列系統問...(恕刪) 可以試試最近 Dell 買下來的 EQLogic ,全機含 SATA 硬碟約 50萬可以買到~而且控器機和硬碟都可以堆疊,除了像 OCFS 這種比較特別的其他協定不支援外,其他 NA 有的他都有。話說回來,都搞到雲端了,還會沒有錢買儲存設備嗎 ? 如果使用量大到非 NA 不可卻又買不起 NA .. 那營運模式一定是失敗的話說回來,NetAPP 我玩過 R200 / 3020 .... etc ,真的很強,不過所有的備援(份)授權要另外買.. 而且都百萬起價.
等於公司把資訊系統和資料外包出去給雲端服務公司公司不需要養太多MIS資訊人員和建制主機這是近年來的趨勢若是資料的遺失風險、外洩,這些雲端服務公司能不能賠得起、肯不肯賠?等同你把公司所有機密都交給雲端服務公司,若是像台機電,就不太可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