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手上免不了都會有手機、iPod、PSP等等可以看影片的手持裝置,家裡可能還有Xbox360、PS3等遊戲主機。為了在這些不同的裝置上看影片,不論這些內容是自己拍攝的、錄下來的或是下載來的,轉檔始終是一項痛苦的事情。因為轉檔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這可以從大部分轉檔軟體都會提供"轉檔完成後關閉電腦"這類的功能可以看得出來。

而且更糟的是轉檔的同時,系統會持續處於滿載的狀況,除了上網之外大概什麼事情都不能做。所以,除了一些重要的家庭影片之外,我不會去轉其他的檔案。
影音轉檔這類繁重的工作交給GPU執行是再適合也不過的工作了,今天要介紹的BadaBOOM Media Converter就是一套使用Nvidia CUDA加速的影音轉檔軟體。這套軟體可以將DVD、AVCHD、MPEG等格式的影片,交由nVidia支援CUDA的顯示卡轉檔,輸出成iPhone、iPod、PSP、XBox360、PS3和Apple TV可以播放的格式。而且支援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920x1080。
為了要測試BadaBOOM和一般只靠CPU的影音轉檔軟體,在轉檔速度上差多少。所以我這次先用iSkysoft Video Converter(因為同時有Windows, Mac OSX版本方便我自己比較和我舊的Macbook Pro的差異),將我用Panasonic SD-100拍攝的AVCHD格式Full HD的影片(解析度1920x1080,片長7:06,檔案大小為836MB)轉成iPhone支援的MP4格式(解析度480x320,位元率設為1500kbit)。而BadaBOOM也用同樣的設定轉檔,再來比較花費時間、CPU負載和圖像品質。測試的平台是Windows 7 RC(Build 7100)搭配Intel Core2Quad、4GB RAM、WD 640GB HDD和Asus ENGTX275。
iSkysoft Video Converter的測試結果

使用iSkysoft Video Converter轉檔花費的時間是12:35。

轉檔時CPU的負載在31%左右。

在第一個影格的畫質糟到不行,不過大部分情況和badaboom差異不大。
BadaBOOM Media Converter的測試結果

花費的時間是4:44。

轉檔時CPU的負載在9.6%左右。

畫質和原始檔案差異不大。
從測試的結果當中可以看得出來,有GPU幫忙的BadaBoom的速度比iSkysoft Video Converter快了265%。在CPU負載方面,也節省了2/3之多。在畫質上Badaboom也勝過iSkysoft Video Converter。
結論
很明顯的,BadaBoom大勝iSkysoft Video Converter,在速度、系統負載和畫質全面都領先。這代表著什麼?有GPU輔助下的影片轉檔,速度飛快,我們不再需要把電腦放著,去做別的事情。系統負載低,代表可以我們可以不受影響,繼續手上的工作。測完上面兩個軟體在我的桌上型電腦的表現之後,我又在Macbook Pro 17吋(Core Duo 1.6G, 2G Ram, WD 500GB HDD)上裝了iSkysoft Video Converter,轉同樣的檔案,結果是可憐的35分鐘。我想我以後應該會把影片轉檔的工作,轉到PC上用Badaboom來做了。
原文刊載於阿修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