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Steam OS 已開放beta下載

fedora wrote:
看好它,是因為它免費,深得我心。但排斥的人又是什麼心態,這可能就比較深奧了.......(恕刪)

免費OS是好,但是Win也不貴又可以用10年,Steam OS 10年間少花2套遊戲的錢,
遊戲選擇卻少很多,光比較Steam上就只有約1/10的量,更不用說沒在Steam上的遊戲
還有一堆,像是EA、Blizzard等,然後也少了實體光碟或其他通路的選擇性,怎麼看都
覺得誘因很低....

我不是排斥Steam OS,別亂猜別人的心態啊
我只是100%完全不看好他能發展起來。
steam跨年特賣又開始了,cs go新台幣100多就可以買到.
跟steam比來ps和xb的線上商店真是黑斃了.
惡魔推銷員 wrote:
免費OS是好,但是W...(恕刪)

其實你們討論的論點都對...我只是覺得時間的問題, 長期跟短期的問題, 如果Steam的計劃是我想的那樣那就真的恐怖了.

PC與Game Console在中間的隙縫殺出來的產品, 為Steam Box
PC與Game Console 最主要的差別, 遊戲機出的遊戲, 都是給遊戲機最佳的優化, 不需要像PC一樣要等哪個遊戲是給ATI或是Nvidia的問題"等Driver優化"

每年的計劃: 自己推估的"亂想"
Game Console 我會用 GC代表


第一年
Steam: Steam OS, Steam Box"PC" 的誕生以及測試

Steam構想: 可升級式的GC, 以及舊帳號遊戲的移植"每代新遊戲機相容舊遊戲的問題, 不需要有重出版"

PC玩家: 我已經有PC了, 直接裝Steam就好啦, 搞什麼阿

GC玩家: 搞什麼阿PC不像PC, GC不像GC


第二年
Steam: 專屬優化指定的ATI以及Nvidia系列的GPU"自動更新"

PC玩家: 觀望...或是已經有些PC的換機潮的出現


第三年
Steam: 規範主機板以及顯示卡Steam認證的問題"但可以相容給PC用", 日後好管理最佳優化的問題"更新", 當遊戲出來前, 就沒有ATI或是Nvidia誰對哪幾種特定的遊戲優化的問題"Steam之前就先整合了", 主機板的音效卡, 也不用像是PC一樣, 哪個音效卡誰的比較強"優化遊戲", 因為Steam已經專屬優化了, 然後預留重度玩家升級的插槽"可走多顯示卡的外接盒"

遊戲廠商: 觀望

PC玩家: 考慮, 接受, 購買

GC玩家: 玩新的PS, XBOX還正爽咧, 但會留意Steam BOX了


第四年
Steam: 規範最佳遊戲Profile, 只要你升級硬體, 或沒有升級硬體, 會照遊戲的種類以及硬體而自定最佳的效能

出掌上型Steam: 可直接同步Steam Box的遊戲, 然後可在玩掌上型玩, 並灌入像那些Sony, Nintendo, 那些功能, 新遊戲可以跟TV互動之類的, 可接電視無線線看

遊戲廠商: 構想, 合約

PC玩家: 已經到某個數量了


第五年
Steam: 人品大爆發

GC玩家: 轉向Steam Box, 因為看到自己的GC要改了


第六年...大亂鬥

....................................
只要撐過第三年...因該就有希望了, 撐不過就GG了, 只能看Steam敢不敢衝, 就像XBOX當初要分割PS和Nintendo的市場那樣...



chousport wrote:
其實你們討論的論點都對...我只是覺得時間的問題, 長期跟短期的問題, 如果Steam的計劃是我想的那樣那就真的恐怖了.

要有時間沒錯,不過最基本的要先搞好。
第一個是驅動,linux下顯卡驅動(尤其是A家)要先追上windows。
第二個是遊戲,不想辦法讓大作出現原生linux版的話什麼都別提,尤其是歐美玩家注重的FPS。

chousport wrote:
其實你們討論的論點都...(恕刪)


不用想這麼複雜.
簡單的說,valve的業務本來就是pc上最大最齊全的線上銷售平台.
有自己的os只是補齊最後一哩不再受人約束看人臉色.
valve也很有sense把自己沒辦法做的硬體開放給專門的硬體廠商去做.
自己專注在軟體平台的管理.
steam box能不能成功,其實可以參考andriod裝置,因為兩者的經營方式
幾乎完全一樣.
ggman948 wrote:
不用想這麼複雜.
簡單的說,valve的業務本來就是pc上最大最齊全的線上銷售平台.
有自己的os只是補齊最後一哩不再受人約束看人臉色.
valve也很有sense把自己沒辦法做的硬體開放給專門的硬體廠商去做.
自己專注在軟體平台的管理.
steam box能不能成功,其實可以參考andriod裝置,因為兩者的經營方式
幾乎完全一樣.


其實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只是我想的比較複雜
如果比喻的話
Android像是PC"開方式DIY"
iOS像是Game Console"封閉式, 但幫你優化好"
Steam OS 像是 Android跟iOS的混搭"封閉式DIY, 但幫你優化好"

Steam OS比較適合想DIY的人, 但又不想那麼麻煩, 所以會吃的到兩邊的客群, 但接受度就只能時間來證明.

哈哈就好像是手機一樣, 有人覺得iOS很穩, 但很討厭它的封閉, 有人覺得Android開放好用, 但討厭它很多餘檔"資料有點亂", 如果手機也搞出封閉式DIY, 我可能又會跳巢了吧, 惡搞但不需要動腦, 人類的懶惰, 才會發展無限的商機, 人性化不就是懶人的構思

哈哈如果Android的程式或是遊戲, 改成像一個(遊戲/程式)一個檔案"沒分檔"像iOS那樣, 我像信那就更好玩了
chousport wrote:
PC與Game Console在中間的隙縫殺出來的產品, 為Steam Box
PC與Game Console 最主要的差別, 遊戲機出的遊戲, 都是給遊戲機最佳的優化, 不需要像PC一樣要等哪個遊戲是給ATI或是Nvidia的問題"等Driver優化"...(恕刪)

Steam OS因為是開放系統,跟PC一樣,所以他的優化難度會跟PC差不多。

今年出一台官方Steam Box,明年出12台各種不同配置的他牌Steam OS遊戲主機,
加上玩家自己配置的數萬種組合......
所以用PC硬體+開放下載的方式,優化過程絕對不像遊樂器。
依慣例送去 ifixit 分屍

CPU:Intel Core i5-4570
主機板:ASRock Z87E-ITX
VGA:ZOTAC GeForce GTX 780 3 GB GDDR5
RAM:Ballistix Sport 8 GB DDR3 (PC3 12800) RAM 兩隻
硬碟:1 TB Seagate ST1000LM014 laptop SSHD (Solid State Hybrid Drive)
電源供應器:SilverStone SST-ST45SF-G 450W

惡魔推銷員 wrote:
Steam OS因為是開放系統,跟PC一樣,所以他的優化難度會跟PC差不多。

今年出一台官方Steam Box,明年出12台各種不同配置的他牌Steam OS遊戲主機,
加上玩家自己配置的數萬種組合......
所以用PC硬體+開放下載的方式,優化過程絕對不像遊樂器。


...我想你只看了我寫的前半段..沒看我寫的後半段

前段: 開放式(至於這個..實際出會不會那樣就不知道了)
中段: 推出Steam驗證的主機板和顯示卡"但Steam驗證的硬體也是可以給PC用"
中後: 所有遊戲的Profile"所有遊戲優化的數據(Steam驗證)"
後段: 封閉式DIY"Steam維護(自動不定期更新)", 但早期的沒有Steam驗證硬體, 就是會變像你說的樣子"PC"

所以說之後就不會像你說的那樣"優化過程絕對不像遊樂器", 因為最後會變成可以升級的遊戲機, 只是最難的就是維護, 當然Steam也是可以驗證少數的Steam硬體, 那樣維護作業就比較簡單了
........................
反證只是推斷...等實際上市計再說吧, 還真的蠻想要一台, 可以升級專屬遊戲主機

以前追PS1,2,3(PSP, PSV也會)..然後新機出來舊遊戲就GG了"轉換又要錢", 然後舊主機放久了也會壞吧, 也不會想拿出來放, 相反的XBOX也是一樣的問題, 整合新舊遊戲, 才有遊戲的價值.

eyes1971 wrote:
CPU:Intel Core i5-4570
主機板:ASRock Z87E-ITX
VGA:ZOTAC GeForce GTX 780 3 GB GDDR5
RAM:Ballistix Sport 8 GB DDR3 (PC3 12800) RAM 兩隻
硬碟:1 TB Seagate ST1000LM014 laptop SSHD (Solid State Hybrid Drive)
電源供應器:SilverStone SST-ST45SF-G 450W




暈倒......Steam 主機用這種配備......(難怪那300個測試玩家,被稱為"幸運兒")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