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tsLuo wrote:
我的玩法是這樣的,
首先,在Y拍上購買
4 Ports 10/100 網路卡 , 4PORT p2p 負載平衡 軟體路由器 Intel 晶片
Dlink 108m DWL-AG530 無線網卡
再搭配內建螃蟹卡的主機+512MB RAM+CF IDE
因為embedded系統跑不起來,所以用Live CD安裝起來。
如果只是單純的一個LAN一個WAN的話,是很容易設定,
但是我目前卡在一個地方,
由於4 port網路卡總共會出現四個界面
dc0
dc1
dc2
dc3
而螃蟹卡是
rl0
無線網路卡是
ath0
我希望比照一般IP分享器的做法,
讓dc0, dc1, dc2, dc3, ath0 全部bridge在一起,歸類於LAN
讓rl0是WAN
如果是使用pfsense內建的界面來設定,官方的說法是目前只支援兩個interface bridge在一起。
照著做的話,系統會出現一個bridge0的界面,
但是始終找不到為該bridge0界面設定IP的功能,
手動設定的話,也無法與外界連接,似乎是防火牆的rules方面預設值是擋掉的。
pfctl的指令還沒摸熟,所以暫時沒辦法去手動編輯。
如果是手動設定bridge的話,我參考freebsd的官方網頁,
http://www.freebsd.org/doc/en_US.ISO8859-1/books/handbook/network-bridging.html
可使用sysctl指令來建立bridge相關設定,但是在pfsense版的freebsd裏會得到oid not found的錯誤。
因此在打造bridging功能這方面還有待高手指點。
pfsense有包含設定VLAN的功能,
表面上看起來跟bridging很像,
可以新增一個vlan0界面下面涵蓋好幾個interface,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來設定我想要的這個bridging功能。
經過一個晚上的研究,終於把bridge手動設定起來了。
pfsense使用的是FreeBSd 7的設定方式,所以參考6.2的manpage是沒用的。
參考了FreeBSD 7
的manpage之後,
我寫了一個rc.bridge放在/etc下,內容如下
ifconfig bridge0 \
addm dc0 stp dc0 \
addm dc1 stp dc1 \
addm dc2 stp dc2 \
addm dc3 stp dc3 \
addm ath0 up
ifconfig dc1 up
ifconfig dc2 up
ifconfig dc3 up
ifconfig ath0 up
雖然自己ping不到自己的bridge0上綁的IP,
但是從外面連得進來。
至於開機要怎麼觸發這個script,方法應該很多,讓各位自行發揮吧。
YeatsLuo wrote:
因為好像沒聽說網路卡有在支援auto MDI/MDIX的。
有啊
我的 Mac 上的網卡就是自動的
The New Flying MacBook Pro; Seatbelts sold Separately!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