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貴公司有用雲端運算技術嗎? 有省成本?

我個人是不看好雲端技術, 兩個因素
1. 資料安全夠嗎? 那是要用VPN連上嗎? 放上雲裡運算時如何確保資料保密?
2. 速度夠嗎? 本公司的Oracle放在美國, 全世界都連回美國處理, 在美國很快, 但是其他國家都罵的要死, 不是回應太慢不然就是根本就沒回應.
在這裡發文真麻煩,只說你的想法人家說你嘴砲鍵盤俠,附上證明人家說你炫富?!
台灣90%以上是中小企業
公司只要數台電腦就可以了(做進銷存及畫圖),多出來的電腦只有上網聊天而已
另外就是大型製造業及金融業
台灣製造業又全集中在電子業及半導體業
這兩個領域是靠專利權及設計賺取利潤,
所以能讀取這些資料的電腦是越封閉越好
所以雲端這個新噱頭
我想台灣可以接受的產業大概只有金融保險業吧!
雲端技術可以節省許多電腦的負荷量...
將你要運算的資訊丟到網路上...分散到許多台電腦幫你運算完...
再把總結果傳回來給你...

這就是雲端技術...

不過在我們生活週遭.很早之前就有雲端技術了...
例如網路信箱...
這朵雲和傳統方式比較起來,就是兩種極端,
就如 便利 vs 安全 或 開放 vs 封閉,
套句購物網站常說的,
他們是用128bit加密系統,資料不會被盜,被盜也不是他們的問題,
or 硬體不會故障,故障了換一台就好

個人覺得這些分別適用在不同的產業別,
網路通路,網路遊戲等等,使用雲端技術最合適,業者可以省下硬體的錢,

帶有機密特性的,如銀行、設計業等等,
雲端像是個不能吃的毒藥,一但加密系統被解除,
那等於是把智慧財產放在網際網路上,任人使用。

還有啦,提供機器的,都會說多安全又多安全,
等到壞了、故障了,再來推責任...


重要的資料,還是放在封閉網路裡吧,
雲端,就留給網路業去玩吧...

Online game 可以考慮用雲端技術

這樣玩家就不用準備一高級顯卡和cpu去玩game 了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zaza80191 wrote:
雲端技術可以節省許多...(恕刪)


喜歡上面三位大大講得。

雲端的概念很早,也很簡單,偏偏被解釋得越來越複雜,而且因為新名詞弄得大家覺得好像多神奇一般。簡單講,就是回復以前終端機的那個感覺,那時呢大學的計中有一台超級電腦,每個人使用的都是終端機,用BBS的時候,你打下去的每個字後,在畫面上看到的那些字,是電腦傳給你的結果。差別只是今天這台超級電腦離你很遠,可能相隔幾千公里........(怎麼我自己看自己寫得也覺越講越複雜 )

哈,實例運用吧,我們的好朋友寄給我們一封很好的信到我們的Gmail, 而這封信的附件呢...很大,有5M,但是我們不需要先用outlook把他收下來,而直接在gmail上就轉寄出去,大家都會覺得很快,因為是直接從伺服器那裡寄出的,這樣就算是雲端了。

推廣運用呢,我個人的想像是這樣....也許以後我們的電腦只要可能只需要很基本的配備,和超高速的網路,剩下的都是網路另一端傳來的,系統的快慢可以用"租"的,例如你要得是AMD 雙核的等級,付比較少的租金,你要I7 8核的等級,就付比較多的租金,遠方電腦自然就會把運算結果,像第四台一樣把畫面傳給你。最明顯的就是遊戲,以後的遊戲,可能都不是在本身的電腦上運算,畫面上顯示的,全都是雲端運算後傳來的。

當然啦,我們自己的硬碟就放一些自己私人的東西,剩下的一律在雲端上了。

以節能的觀點來看,能雲端的都要盡量雲端,耗能的,發熱的統統都放在一起,比較好控管。
zaza80191 wrote:
雲端技術可以節省許多...(恕刪)


不對,你講的是網格技術不是雲端

商業化雲端技術的主要精神是使用者付費
其次才是資源的抽象化
IT界喜歡創造話題
每隔幾年總要弄個新玩意來唬唬人
所謂"雲端計算" 就是另外一種名詞"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孿生兄弟
只是配合上最近幾年Thin Client(手機等), 比以前ASP日子好過一點
至於H/W裡面說運用到什麼雲端計算, 那就更是唬死人不償命
他們絕對不希望天空只有一朵大雲, 而是想讓每家公司裡面都有一朵小雲

甚至股市還有所謂"雲端計算概念股".....@@
我說電視公司..你碼幫幫忙, 好歹也上網查一下吧


最近雲端真的很紅,我也已經帶領我們公司邁入雲端了,
不過坦白講,非常非常多的人都不清楚雲端是啥,更不
用說怎麼分辨公有雲、私有雲這種架構概念 ,所以
才有很多誤解認為是一種噱頭,我只能說...雲端的力量已經醞釀
很久了,金融危機後正是讓他爆發出來的原因,至於產品咩....
我是用Citrix...XenDesktop + XenAPP + XenServer...
Storages 用 Netapp....整個架構SaaS、IaaS、PaaS、
HA、Fault Tolerance、DR..都可以用比以前低10倍的成
本達到更好的效果...整體企業的TCO、ROI會達到更好的成果,
..以前2000萬成本做的東西,用雲端200萬就做到了....還可以
做得更徹底...好不好???我個人花了兩年的時間,導入完成的
感想....整個讚到不行...........
講到雲端,當然要提這個

原始出處: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41908,00.htm

Sidekick斷線 危及微軟雲端訴求

ZDNET新聞專區:Ina Fried 2009/10/13 10:00:04
微軟的Danger子公司日前發生大規模資料毀損,可能引發外界對微軟「軟體加服務」策略的質疑。

該策略的一大訴求,是企業和消費者能信任微軟的可靠度,將重要資料儲存在該公司的伺服器內。

但一週前,微軟的Danger發生重大斷線事件,造成許多T-Mobile Sidekick使用者無法存取他們的行事曆、通訊錄和其他重要資料。那是因為Sidekick幾乎將所有資料存在雲端,而非裝置本身。

情況甚至在17日惡化,微軟以聲明表示,這些資料無法復原,因此可能永久遺失。受害民眾的人數目前還不清楚,這次斷線發生在上週稍早,影響眾多Sidekick使用者,但當中許多人已陸續取回資料。

雖然斷線在雲端運算界屬於常態(最近的Twitter或Gmail斷線即是明證),資料遺失則是另一回事。這一次的確是近來較驚人的事件。

Danger斷線事件,距離微軟正式推出Windows Azure雲端作業系統正好一個月。該公司訂於11月的專業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表該產品。Azure的特色之一,是其專用程式只能透過微軟的資料中心執行,不能在企業本身的伺服器上執行。

值得一提的是,Azure採用的設置與Danger完全不同:Sidekick使用一套微軟承接過來的架構(微軟是在去年買下Danger)。然而,這次的事件已足以讓企業技術長三思。

記者詢問微軟,Danger架構與該公司其他的雲端有何差異。微軟回覆,Azure服務的新式管理機制(Fabric Controller)在建構之初,即有多重路徑的設想。Windows Azure總經理Doug Hauger對本站表示:「我們針對多種裝置複製多個使用者資料,以防單一或多個實體節點可能斷線的情況。」

但那不代表Azure絕不會發生資料遺失,僅管那必須是整個資料中心被摧毀的情況,單一或多台伺服器斷線,絕不會造成資料受損。不知微軟會否提供多定點的選擇,讓使用者從多個實體位置存取資料。(陳智文/譯)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