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747 wrote:
還好,有人跟我想的一樣,我沒抄別人的哦,是要貼才看到的
大家不要爭了,交集、連集只是都是”數學上”應用(高中都有教過,沒有人不會)
但,這個問題可以用”總體經濟學”配合”心理學”就可以解釋;
因為筆電、桌電、平板三者是具可替性,(ex:米、麵是可替代的,只是替代程度的大小)
以前農業時代:是因需求而產生,現代:3C先產生,才創造需求
平板VS桌電(替代性低)、平板VS筆電(替代性高)、筆電VS桌電(替代性高),耐用問題,以上都是經濟學問題.
但是如果是,名牌忠誠度、習慣性、接受度、.....這是心理學
大家不要想太多或執著;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善變、固執、熱情、冷漠,太多變數了;除非你是華X、宏X需要預測,未來市場需求或學生寫論用,
否則看看就好,市場調查是有另一套專門的技巧,太多了不便多說.
我們日常看到的市調及統計,都是”結果論”,九成都是商業行為或導向;
”請”不要跟我說:市調及統計,是為了人民,不為利益;每年政府花大筆金錢,
委託國X會、工X院、學術機構做統計數據(錢都跑到特定人口袋)
如果統計數字”是絕對”的,經建會主委就不需要為「2013年GDP」道歉,也不會交將死亡交叉看成黃金交叉,主委是博士,我們是什麼,經建會的統計可以傾全國之力,計算出來的結果,但是結果數據是”掉漆了",
本人是小公司的資訊小弟兼掃地的
基本上,是不是替代品老實說不是討論的重點。
重點是:如果要說平板搶走NB市場,就要提出數據性的論證。
論證才不管你是什麼經濟學、心理學、市場學、行銷學、類比學...
你要提一個立論,就是要有相應的數據、資料來佐證你的說法,提不出佐證的說法,一律稱之為假定或假說。
人類透過觀察發現一些情況,這些情況會總起來得到一個推測,形成一種假設假說,如何證明這個假設假說,使之成為一個定理或現象,這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步驟。
基本上只要是有運算功能的東西,都有替代性,電腦和我們每個雜貨店都有的計算機有沒有替代性?當然也有。
問題在於,光是用替代性無法說明市場是否互斥。
現實是筆電市場和平板並沒有我多一你就少多少的關係,甚至兩者同時持有或兩者同時不持有的情況也都不少,這也是我論述兩者各自為獨立市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