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n wrote:怎麼可能會知道套件叫什麼名字,還不知道去GOOGLE的?
現在有了,只要你知道你要的套件叫什麼名字
問題就在,頂多只能知道類型的名稱,如桌面,PDF、圖形編輯、影音撥放、防毒、模擬器,我要是知道有KODI、KDE或是genome,直接去GOOGLE就好了。這點GOOGLE PLAY就做得不錯,輸入桌面,就有一堆可以選,最重要的,會告訴你,支援的Android版本,不需要等裝了之後,才知道,能不能用?
另外,就算GOOGLE到了,也不保證可以在你所安裝的Linux版本上可以執行,沒有支援的Linux列表,也是很頭痛的事情,我買電腦是來玩的,裝Linux,反而有被電腦玩的挫折感跟浪費時間的感覺,與其搞半天,還是花5000元買套Windows,配上GOOGLE大神,幾乎你需要的,都能找到,更好的是,幾乎都有免費的可以用。
以前Linux相對Windows的優勢,硬體需求低、執行快速、程式免費、系統安全,在一般的辦公室跟家用或個人使用上,尤其是OFFICE LIKE文書工作、影音撥放器這2個大區塊,幾乎已涵蓋90%的需求,在現在還能有多少優勢?是否能說服個人花時間去尋找,自己需要的Linux驅動跟程式,是一大疑問!
Mr. 松逸 wrote:個人覺得,這是硬傷,導致Linux永遠無法普及,Linux等於還停留在30年前DOS的時代,面對硬體每2、3年就改朝換代的時代,根本無法享受硬體進步的好處,更別提瞬息萬變,永遠走在時代尖端的電競遊戲了。相對如此,Windows還能勉強跟上硬體進步的腳步,還真是了不起。
Linux的驅動還真(恕刪)
但,這也是Linux的特色,對於開發者來說,只要功力、時間夠,Linux比其他OS,都來的自由太多了。
個人是期待,Linux能有2極化的發展,不然,Android其實是我比較看好的普及化平台,如果處理OFFICE文件及上網的速度能跟上PC,那我倒是很有興趣,用Android盒子來取代文書PC或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