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學懂手動的話,不論是Ubuntu, Debian, Fedora 或者 XYZ 版本Linux, 什至Unix 都可以用的到。
今天 Ubuntu 有 startupmanager, 有 synaptic, 明天的版本可能會轉用另一些前端程式,所以明白 menu.list, apt-get 等的動作也有幫助。
當然,初學者來說用工具也許會快適應一點,不過也建議熟習後學一下指令,會學到更多。
就像學車一樣,自動轉檔也好,手動轉擋也好,最重要是能把車駕駛得好,當然能夠知道一些車子的運作原理會事半功倍。
讓使用者需要學很多指令的桌面,是個失敗的桌面....
學 server 的人說不會指令那是很離譜,但是只是想好好操作自己桌面的一般使用者
為什麼需要會那些複雜的東西? 常常需要指令或改設定檔,只是表示這個桌面設計不當
圖形介面前端程式,的確有時候會改,但是幾乎不太可能越改越難用 (Vista 是少數例外)
反而是那些設定檔,格式常常會變.... 你學了半天,到下一個版本可能就被改掉
但是圖形介面不需要改,需要改的只是藏在圖形介面底下的後端程式
對使用者來說,操作還是一樣的,他不需要煩惱底下的設定檔是怎麼儲存的
儘量減少指令的使用,我反而覺得比較好。
我的看法跟你完全相反,那些你所謂的指令和設定,在各種 distro 的差異才真的是很大
學 RedHat 那一套的人,應該會發現到了 Ubuntu,所有指令和設定幾乎都打不通
但是桌面環境的圖形介面操作,還是非常類似的。
使用者只要點點滑鼠,他不需要知道後端的程式是怎麼運作的。
搞清楚後端運作的細節,那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1. 網路介面卡設定,不論是固定 IP,或是 ADSL,設定方式都相差十萬八千里,但 Gnome 的 network-admin 和 network-manager 都差不多。
2. 中文輸入法設定,Ubuntu 後來移植了 Redhat 的 im-switch,但仍然是不同
3. 啟動某些系統服務的方式
4. 許多設定檔擺放的位置完全不一樣,用 GUI 不會有這些問題
5. RedHat 提供了很多 console 下的 config 工具,在 Ubuntu 上完全找不到
6. 還有許多細部差異,因為我不熟 RedHat,就不多寫了
總之.... 後端的差異其實非常大,但是這些完全不同的後端架構
可以擁有相當類似的圖形介面,或即使圖形介面都不同
對使用者來說,仍然是一樣簡單,容易操作,重新學習也不困難。
但是要學習不同 distro 之間設定檔架構的不同,就極度頭大了....
獨愛IBM wrote:
1、用NERO要怎麼把下載好的ISO檔案燒成光碟?
開啟nero startsmart 選複製與備份 選燒錄映像檔 選擇你存放ISO檔的地方
2、我是用XP系統,安裝的方法需要不一樣嗎
請參考http://wiki.ubuntu.org.tw/index.php/Ubuntu7.04Install
動是會動,只是你會用得很痛苦.... 我真的有在一台這樣的機器上裝過....
我甚至在 Pentium II 266 + 384 MB 的記憶體下裝過,也是會動,只是不順...
要能夠順暢使用 Ubuntu,系統需求基本上不會比 Windows xp 低
甚至我會建議硬體要比 Windows xp 用的好一點。
Linux 並不是專門給老機器用的,你想要使用現代化的先進桌面環境
比較好的硬體設備是跑不掉的....要跑特效的話,系統需求絕對有比 Vista 低
但是我個人建議,你最好至少要有和 Windows xp 同等級的硬體,
這樣才會用得比較開心一點....
要順暢使用 Ubuntu 桌面,我個人良心建議的最低硬體需求
CPU: 1 GHz
RAM: 512 MB
這樣應該就滿夠用了
CPU 加快不會快多少,RAM 夠多會比較有幫助
RAM 256 和 512 用起來絕對會有差,但是...
加到 1 GHz,就日常使用,基本上已經相當多了,
加到 2G 以上實在是太多,我想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幫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