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Google Chrome OS - 新世代作業系統

我手邊可運作的電腦至少有五部,分散在各房間及工作地點,
多年來我最大的困擾是難以維持工作檔案的一致性,
例如在家里完成的文件,帶到辦公室修改後,
後續懶得(或忘了)同步更新家中文件,久而久之,
我會有多份相似的文件檔案,但不知道那一份是最正確的?

如果『雲端』的運作模式,可以讓人從各地的不同電腦,
輕易的操作同一份工作檔案,那勢必大有可為。



我覺得Chrome OS不一定要以Windows的市占率來作為開發目標
可以朝著Apple OS的方向,營造出品牌形象以及使用者經驗(最重要是Linux開發環境的整合)
反而會讓更多人迷戀google的service,接受其企業價值
我認為google推動Chrome OS有部份應該是受到Android備受關注的影響
android的行銷策略移轉到Chrome上面,透過免費自由使用並且社群團體的更新
想必Chrome可以拉出一票電子人的市場出來
效能與使用者經驗才是成功的作業系統關鍵。
ps.別用可怕的新細明體好嗎?記憶體管理可以優秀一點?最後操作方式夠直覺
forthetiida wrote:
我手邊可運作的電腦至少有五部,分散在各房間及工作地點,
多年來我最大的困擾是難以維持工作檔案的一致性,
例如在家里完成的文件,帶到辦公室修改後,
後續懶得(或忘了)同步更新家中文件,久而久之,
我會有多份相似的文件檔案,但不知道那一份是最正確的?

我有同樣的需求
我的方案是用 Windows Live Sync 透過網路全時自動同步所有的端點(Windows 和 Mac OS)



另外一個我在使用的同步服務是 Sugar Sync


這兩個服務同時也提供遠端存取的功能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我有同樣的需求我的方...(恕刪)

請問MChiang,Sugar Sync是否跟Dropbox是類似的軟體,可以讓不同的電腦檔案夾內的檔案同時同步。能支援Mac嗎?檔案一經更動(更名、存檔、移動、刪除)是不是會自動立即同步?

我目前是有利用Dropbox同步公司的電腦、攜帶的筆電、家中的電腦,來同步備份進行中的案子。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其實以前看palm時代的user
為了上網,搞的好辛苦
CF網卡,不同協定間的設定,loading時間,操控介面,連線速度,電力,螢幕解晰度
每一個都是難關
那有現在的輕鬆自在寫意

不是palm做不好
實在只是大環境,軟硬體還沒到位
技術,概念,想法都在
只是時機未到
沒有人把東西整合在一起
Everything is amazing. No one is happy.
janwoei wrote:
Sugar Sync是否跟Dropbox是類似的軟體,可以讓不同的電腦檔案夾內的檔案同時同步。能支援Mac嗎?檔案一經更動(更名、存檔、移動、刪除)是不是會自動立即同步?

是的, 這兩個是同類型的服務
SugarSync 支援 Mac OS 和 iPhone
也有提供 Web 介面的 remote access

不一樣的是 Dropbox 預設只能同步 "Dropbox" 這個資料夾
而 SugarSync 允許使用者設定多個不同用途的同步資料夾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這不正是 Google 現在正在做的?
所以接連推出了 Gears, Native Client, O3D 等開源碼計劃來加速往網路平台移動的過程...(恕刪)


恩,我同意你的說法..
看來是真的要走全web化介面..
如果web spp 本身能運用local硬體資源..
又能兼顧安全性..
那真的混合模式的極致了..

如果能再把開發難度門檻降低..

但還是得要等行動寬頻便宜化後才真的會有效應..

ps-你以上技術的其實M$都有對應的..
看來這兩家的混鬥會很久..
小薇: 大家安安!
曉薇薇 wrote:
你以上技術的其實M$都有對應的..
看來這兩家的混鬥會很久..

有競爭是好事
這通常代表我們有更多好的選擇

Wei_1144 wrote:
目前網路上提供的,靜態的資料還是佔大多數,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搜尋引擎,或者入口網站

若有一天每台電腦都提供動態的服務,可能包括local資料索引與查詢回饋的功能,勢必削弱所謂的"Server"或者"入口網站"的重要性,那麼Google目前的獲利模式還能繼續維持下去嗎?抑或也會受到極大的衝擊?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這是一個回答起來要花上很久時間的問題

我試著簡單的說
目前的搜索引擎屬於第一個世代, 是以"關鍵字"為主的 indexing service (索引服務)
我們輸入關鍵字查詢, 搜尋引擎比對資料庫後回報相符的連結列表
整個過程就像我們上圖書館查詢書目(我們必須自行判斷並加工搜尋引擎回報的結果)

而下一個世代的搜尋引擎, 會是以"語意"為主的 advising service (顧問服務)
我們以口語詢問問題, 而搜尋引擎在分析資料(data mining)後給予答案, 建議或服務
這個過程就像專業顧問向我們提供服務(搜尋引擎試著幫我們決策)

兩者的差別在於搜尋引擎是否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以及將資料(data)重新處理為資訊(information)
可以這麼說, 到目前為主搜尋引擎還沒發揮應有的功能
自然還大有發展的空間


(微軟試著為搜尋引擎加上決策的功能)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MChiang wrote:
而下一個世代的搜尋引擎, 會是以"語意"為主的 advising service (顧問服務)
(微軟試著為搜尋引擎加上決策的功能)
微軟的bing似乎很兇 : 微軟Bing 上市至今兩度擠下老二Yahoo
結果反倒是創始人比較少受到注目...www
真的是勢比人強
http://www.wolframalpha.com/index.html

Everything is amazing. No one is happy.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