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_1144 wrote:
資料儲存的服務 為什麼會是殺手級應用? 目前都有很多網路的空間可以用啊,如果加上一些中介的服務,也可以變成網路硬碟來使用
這是"整合"的問題
Microsoft 的 Windows Live 跟 Apple 的 MobileMe 分別有提供 SkyDrive 跟 iDisk 的雲端儲存服務
而 Google Apps 卻缺少這個關鍵的環節
的確我們可以透過第三方的服務
但在整合性的深度上勢必不比 Google 推出自家的 GDrive
Wei_1144 wrote:
雲端的AP、或者服務 要能串起來,除了要知道彼此 資料的定義 之外,還要能 主動理解資料的意義,這樣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終端設備之間才能順暢的溝通。如果每種溝通都必須經過事先的定義與設計,發展會受限與緩慢許多
機器與機器間要能"自主"的溝通
等往後 AI (人工智慧)發展成熟了才能實現
這需要很長的一段路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制定出標準語言(讓所有的個體使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先鋪設好環境
tcp wrote:
Don't forget CE.NET, WinXP embedded
MS 不是省油的燈
MS 抱持的是跟 Google 不一樣的想法
Google 希望將瀏覽器作業系統化(The browser is the platform)
而 MS 希望在現有的基礎上(Windows)進化瀏覽器 (Software-plus-Services)
MS 幾個正在進行的計劃:
- Windows Azure: MS 的 Cloud OS

- Gazelle Web Browser: MS 對於瀏覽器可能性的研究計劃
The Multi-Principal OS Construction of the Gazelle Web Browser (白皮書)
sien wrote:
與其像Chrome OS一樣,主推雲端運算
我想...本地功能完備,又能和極簡的雲端運算完美結合
這樣的OS才是正軌吧
這正是 MS 的想法
也的確是包山包海的方案
但使用者必須面對較高的整體擁有成本(TCO, 這包含更新, 維護, 保全... 等一般人所忽略但卻是最痛的部分)
說真的
我們對於不同的裝置會有不同的需求
Chrome OS 不一定要完全取代 Windows, Mac OS
而是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比如說
我自己桌機安裝的是 Windows Vista, 兩台 Mac 分別跑 Mac OS 10.4 跟 10.5
智慧手機的系統是 iPhone OS 3.0, 筆電安裝的是 Windows XP
而我之後想購入 Netbook
但上面提到的作業系統我覺得都不適合 Netbook
我要的是更精簡的系統
而 Moblin 或是 Chrome OS 都會是我的可能選擇
當網路成為平台
應用程式由現行作業系統的束縛中解放後
我們將能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sien wrote:
老實說...當頻寬不是問題時
雲端運算反而會遇到更強大的對手
KVM遠端控制軟體的逆襲
一樣本地端不用強大運算
一樣任何地方,只要可以連上線就可以用
卻有更寬廣的應用空間
能更靈活地配合使用者的需求
而這不正是 Private Cloud (私雲端)的概念
雲端運算或許是個新名詞
但本身的概念不是 :)
曉薇薇 wrote:
always online 很難做到..
這終究只是時間的問題
就像我們由數據機撥接的年代走到現在的 ADSL 到未來的光纖到府
曉薇薇 wrote:
就算Chrome OS能離線作業..
也是以Web 型態出發..
終究有其先天上的限制..
HTML5 不是萬能..
除非Chrome OS有能解析非web的能力..
進而能利用local硬體的效能..
進一步再吸引廠商+開發者的進入..
Apps一多.. 使用者也會變多..
這不正是 Google 現在正在做的?
所以接連推出了 Gears, Native Client, O3D 等開源碼計劃來加速往網路平台移動的過程
(O3D 技術展示)
Google 並不是想坐享成果
而是打算靠自身的力量推動這個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