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去入手了...$1650 不便宜
不過質感相當不錯,在此開箱分享
利民一貫的紙製外盒
外盒標示了內容物:T-Rad2
貼紙跟說明書,下面是保護完善的散熱器本體
本體現身
配件,散熱膏跟一大包散熱片、零件
豐富的配件:10片記憶體散熱片、2片供電區散熱片、2片低矮的記憶體散熱片
還有各種安裝用螺絲
散熱器本體,旁邊是15公分的尺,可以看的出來是身形修長的大傢伙
熱導管彎折處,處理的不錯,排列整齊
密密麻麻的鰭片
底座,有貼貼紙,可以看出來有6根熱導管,效能應該相當強悍
散熱器另一端,熱導管收尾也相當不錯,做工精緻
厚度,大約2公分,不過將螺絲跟墊片安裝上去之後,厚度來到2.4公分,跟官方規格一樣
]
今日主角,還是老面孔的ASUS 9600GT
記憶體散熱片已貼上,因為記憶體配置的關係,左上兩個記憶體得用低矮的散熱片
供電模組也用記憶體的散熱片,因為另外附的長形散熱片,不太合96GT的供電模組
安裝方式相當簡單,先在本體上鎖上螺絲跟黑色軟墊片
穿過顯示卡
再鎖上白色墊片跟螺帽
*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螺帽可以一直鎖緊,所以不要鎖過頭造成板子彎曲!!*
螺帽凸出板子背面的高度真的不少,要跑交火或SLI的要注意兩張卡的距離
裝在顯示卡上的樣子
尾巴稍微凸出一點點
跟6pin插頭也靠滿近的,不過不影響插頭插上就是
但是插頭要拔下來時會比較費力
T-rad2可以安裝雙9公分或12公分風扇
因為手邊沒9公分風扇,只能上12公分風扇
用利民慣用的鋼絲扣具扣住12公分風扇
像這樣扣住
其實T-rad也可以硬上雙12公分風扇
不過我手邊目前也只有1顆12公分風扇,只能簡單示範一下
鎖住風扇的右下角
再鎖住另一個風扇的左下角,就完成雙12公分風扇了
因為12公分附的鋼絲扣具太難用了,還是用螺絲將12公分風扇鎖上
上機
額外佔用兩個槽
本體雖然很薄,但是風扇太厚,所以還是要額外佔兩個槽
測試進行中...
測試用顯示卡
ASUS 9600GT OC 720/1800
室溫 26度 冷氣房
對照組 S1+專用風扇Turbo module (雙8公分風扇,轉速1500左右)
待機 溫度32度 (原本是33、34度,跑完Furmark完後居然降回32度,抓的是32度的圖)
燒機10分鐘,溫度43度
測試組 T-rad2+聯力12公分風扇*1 (轉速1000左右)
待機 溫度33度
燒機11分鐘多 溫度46度
S1+雙8公分風扇 1500轉
待機 32 燒機 43
T-rad2+單12公分風扇 1000轉
待機33 燒機 46
結論
1.96GT實在不太熱情,跑不出T-rad2的實力的感覺,所以測試起來跟S1差不多
2.T-rad-2配單12公分風扇,轉速1000已經能將溫度壓制的不錯,多上一顆12公分風扇或用暴力扇效能應該更好
(但是我沒有其他風扇了XD抱歉啊)
3.如果要T-rad佔的插槽更少,可以考慮用1.5公分厚的8公分風扇,或是更薄的1公分厚風扇
優點
1.做工精緻,配件豐富
2.安裝簡單,但還是要注意螺絲別鎖太緊造成板彎
3.佔的空間少,不會凸出顯示卡太多(S1跟瘦排骨都會凸出一截)
4.風扇可自由搭配,雙9公分、單12公分、雙12公分都可以上,不用改裝
缺點
1.價格高,若不是太熱情的顯示卡,用較便宜的S1+turbo module 或自行改風扇即可
2.風扇安裝說明可以再詳盡一點,說明書只有薄薄一張
前天也受不了華碩4830的原廠爛風扇了
買來第3個月就因為軸心壞掉卡住
送修兩個禮拜....回來不到兩個月又掛
而且待機溫度都在45度上下(冷氣房溫度24度、顯卡溫度38度上下、CCC數據)
玩GTA4不到十分鐘畫面直接停住(CCC內建超頻+記憶體1.5G分享狀態下)
摸側邊機殼還蠻熱的

昨天弄完之後上機測試(T-RAD2+原廠9公分風扇兩顆)
溫度明顯下降許多

平常待機溫度30度上下
冷氣房溫度24度、顯卡溫度22度!!(CCC數據)
果然是要越熱情的卡改起來爽度比較高阿

NFS13特效全開下跑起來也不超過30度(冷氣房)
總算是沒白花錢啦

重點是也支援之後的新卡A家58XX N家GT2XX系列
升級沒煩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