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跳脫以往布局,獨特散熱設計

Fractal Design在今年Computex 2025展出的新品不多,能看到Meshify推出了全新的Meshify 3系列,還是挺值得開心的,畢竟前兩年幾乎都主推ITX小型機殼,最近還有一款Epoch即將登場,這兩款全新的ATX/EATX機殼都主打高風量與設計美感,不僅讓我回想起2021年上市的Torrent也是具備同樣的特色,並在隔年相繼出現體積更為精簡的Torrent Compact和ITX專用的Nano,雖然距今已時隔三年之久(靜靜地躺在家中,直至今日),不過還是想開箱給大家看看,這次會一次開箱兩款機殼,Compact因為是給朋友組裝,會有較完整的組裝過程,Nano就只是簡單的裝機示範,這部分就請多包涵啦

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產品開箱

▼產品外箱正面,有標示產品的詳細規格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產品外箱背面,除了有機殼的分解圖示,也詳列該機殼的特色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配件為前風扇框架,因為原本機殼配置的是180mm風扇,搭配該框架就可以使用正常尺寸的散熱器或風扇,另外還有附上顯示卡支撐架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Torrent Compact通體為黑色,長寬高分別是450 x 222 x 467 mm,採用兩面透側玻璃,有預載2顆180mm ARGB風扇,主打高風量特色,所以前面板採用不規則交錯式柵欄設計,追求更多進風量達到更好的對流和降溫效果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前後和兩側一覽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IO配置在頂部前方,有音源孔、2組USB 3.0和1組Type-C、開機和Reset鍵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側板快拆設計,輕輕向外撥開,側透玻璃會往外側傾斜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內部空間一覽,整體格局雖然比torrent限縮,但是可以裝到ATX尺寸的主機板,走線孔位比較小且較少,在布線時會比較容易受到限制(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前方搭載兩顆自家的PRISMA 18cm大型風扇,轉速為300~1200 PRM,白色扇葉搭配黑色扇框,採用LLS軸承,在輪軸上有18顆RGB LED,支援各家主板燈效同步(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後方可以安裝1顆12cm風扇(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下方空間可以安裝3顆12/14cm風扇,如果使用MATX最多可以安裝到2顆18cm風扇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上方為電源艙區域,前方有橫置燈條設計,電源艙下方有開孔,能幫助機體透過電源風扇幫忙散熱(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背面空間一覽,主要線材區集中在左側(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搭載Nexus 9p slim風扇集線器,最多可連接9組風扇,畢竟Torrent系列的賣點就是主打空冷大進風量,透過集線器整合進主機板更好控制風扇轉速和進風量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背面附有SSD支架,可安裝3組2.5吋SSD支架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Torrent的前面板很好卸下,由上方稍微施點力即可拆卸,內側有大面積濾網,網孔很密,可有效阻絕進氣時帶來的大量灰塵(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作為Torrent賣點的18cm大風扇,完全佔據了前面板的空間,另外也可以透過內附的支架來安裝3組12cm或2組14cm風扇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後方為上置電源的配置,左側魔鬼氈帶的位置是有用途的,會在底下組裝的時候進行說明(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頂部向後推即可卸下上蓋(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獨特的上蓋空間也是Torrent比較特殊的地方,內附螺絲和3.5吋硬碟支架,還有前置IO的線材都集中在前側,後方則是電源供應器放置處,最大可支援到ATX尺寸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內附螺絲一覽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頂部的硬碟架可以拆卸,讓頂部空間更有餘裕來布線,不過頂部只有保留一個出線孔,而且與電源位置有重疊到,在安裝時必須留意一下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底部空間,底柱是前後兩兩相連,搭配止滑墊,擺在桌上更為穩固,內側為底部濾網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底部濾網需拆卸前面板後才可以往前取出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拆卸上蓋、前面板和兩側玻璃後的狀態(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實際組裝與展示

▼本次測試使用的硬體設備
CPU : i7-13700F
主機板 : Z790 AORUS ELITE
記憶體 : AORUS DDR5 16GBx2
硬碟 : AORUS Gen5 10000 SSD 2TB
顯示卡 : RTX 4070 Ti SUPER AERO OC 16G
電源供應器 : ROG STRIX 850W
散熱器 : FSP MP7 Black
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首先安裝電源供應器,ROG這款POWER偏長約16cm,直接佔據了將近頂部空間的2/3,也確實讓整體佈線稍微增加了一些難度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安裝ATX主機板後將將電源線和IO前置線接上,個人額外安裝一個phankes的風扇加上halo外框增加ARGB燈光的效果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剛剛有特別提到,頂部的開口處僅有一個加上主機板與電源艙也很靠近,拉線材時有一點難度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部分,就是12VHPWM線材的長度,因為顯卡接口在中央,加上Torrent採用上置電源設計,如果線材長度不夠可以會無法接上顯卡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散熱器高度限制為174 mm,幾乎所有大型塔扇都可以安裝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主要線材還是集中在左側區域,大約2mm的整線空間,用全模組化電源搭配壓紋或扁平線材,在整線上會更輕鬆(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因為採用上置電源設計,Torrent系列有特別在外側做了魔鬼氈,讓電源線能貼合機殼,在觀賞時會更美觀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裝機完成展示,電源艙的燈條真的為整體燈光加分不少(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正面的2顆18cm風扇相當有氣勢,全速時風扇噪音不會超過40dBA,算是滿安靜的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Fractal Design Torrent Nano產品開箱

▼產品外箱正面,有標示產品的詳細規格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產品外箱背面,除了有機殼的分解圖示,也詳列該機殼的特色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配件與Compact一樣,只是支架的部分比較短一些,才能匹配Nano的高度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Torrent Nano外型是Torrent系列中最嬌小的,袖珍加上圓潤的外觀看起來頗為可愛,通體顏色為黑色,採用兩面側透玻璃,尺寸為417 x 222 x 374,主要外觀與配置Compact相同,前面板和底部均有一組濾網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前後及兩側一覽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頂部的空間配置一樣有硬碟架和螺絲配件,不過長度略小了一些,一樣能裝ATX電源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頂部走線孔位與Compact一樣只有一個而且偏小,容易卡到電源位置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內部空間一覽,雖說配置差不多,也一樣有搭載電源艙的獨特燈條,不過整體因為高度縮小的關係,只能安裝ITX/DTX主機板,下方也多了兩個走線孔位,前方預設一顆18cm風扇,後方則能裝1顆12cm風扇,底部能裝最多2顆14cm風扇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前方風扇型號為Prisma AL-18 PWM,有支援ARGB燈效,轉速最高為1200 RPM,前方搭配風扇支架可安裝2顆12cm風扇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後方空間一覽,主要線材集中在上方,受限於空間限制,沒有配置Nexus slim風扇集線器,線材區域都附有魔鬼氈帶方便整線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Fractal Design Torrent Nano裝機示範

▼頂部電源艙卸下硬碟架,這顆MSI電源長度為14cm,是比一般ATX尺寸再短一點,可是仍舊佔據了3/4的空間(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採用的硬體設備是Z590I AORUS ULTRA加上i9-10900,GPU為雙風扇的ZOTAC RTX 4070 Super,雙風扇塔扇作為散熱器,只能擺直立不然會被主機板硬碟散熱器卡到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Nano在CPU風扇高度限制為16.5cm,大部分中塔扇都能使用,大型塔扇或是頂部有外蓋的可能就要考慮高度問題
(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下方顯示卡的空間其實比Compact更大一些,可以達到33.5 cm,並能安裝三插槽的顯示卡,ZOTAC這款雙風扇顯示卡長度僅有23 cm,所以右側空間很有餘裕,但是想要放到三風扇12cm的版本還是要留意其長度問題(舊殼開箱) 主打高風量的散熱布局,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 Nano開箱試用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終於把堆了三年的兩款機殼一次開箱完成,Torrent系列算是Fractal Design別出心裁的款式,畢竟前有Define系列主打靜音,後有Meshify系列主打散熱,上述兩款在市場上都有不俗的評價,所以Torrent系列會跳脫以往的設計其實並不意外,上置式的電源艙加上以空冷為主的架構,搭載2顆ARGB 18cm大型風扇和電源艙的燈條,從前方望去類似六邊形的造型,都讓Torrent系列在外觀增添更多活潑和觀賞性

在安裝上的部分,無須擔心孔位對正問題,畢竟Fractal Design的機殼在用料和品質上都是相當優秀的,不過Torrent Compact算是個人安裝過稍有難度的機殼,因為主機與電源艙太過接近,容易造成上方布線孔洞口太小且過於壅擠,另外要考慮12VHPWR線材的長度是否足夠,因為上置電源已經離主板顯卡有一段距離,加上Compact的開孔位置不多,無法從下方拉線過去,只能從顯卡側邊拉過去,稍微拉低美觀程度,相較之下Nano就顯得更有餘裕,在安裝ITX主板後仍有許多布線空間可利用,只是上方的電源艙空間小很多,建議使用全模組化電源搭配扁平線或壓紋線材,布線會更輕鬆

至於未來會不會有Torrent後繼機種,個人是覺得比較難啦,雖然是F.D少有的前方18cm大風扇款式,但是整個架構就是針對空冷使用者而設計,所以之後想更換水冷設備需要透過內附支架來處理真的挺費工夫,在空間的應用上也容易被侷限住
2025-07-16 13:51 發佈
介紹得好詳細, 五分奉上

外觀設計好看, 前雙18公分風扇實在很威, 整體組裝的樂趣程度頗高, 雖然3.5"只能裝一顆是遺憾了些
短版不少,但夜店風格很亮眼
明天剛好要去電子場 有機會在過去看看這款
dwi0342 wrote:
跳脫以往布局,獨特散...(恕刪)


兩個風扇前後疊起來

令我震驚啦
CPU散熱風扇上下的佈局會不會有所影響?
dwi0342
dwi0342 樓主

你好,會對散熱有影響喔,是這款塔扇的支架會卡到主板硬碟散熱器所以只能這樣裝,所以只是單純做示範用而已

2025-07-18 12:16
Fractal Design的設計簡約好看,但就是對3.5硬碟很不友善
dwi0342 wrote:
跳脫以往布局,獨特散...(恕刪)


現在的電腦零件真的都很容易產熱~

需要更通風的機殼~
看的的我都想換新機了
這個品牌的真的是很有質感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