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機殼市場琳瑯滿目的今天,想找到一款「小巧、不佔空間、兼具散熱和擴充性」的機殼,其實比想像中難不少。尤其對於桌面空間有限,卻又不想在硬體安裝上妥協的玩家來說,選機殼往往是一場取捨與妥協的拉鋸戰。這次要開箱的是來自 darkFlash 的 MOTI Mini Mesh 機殼,一款號稱「小體積也能打」的高 CP 值機殼。別看它體積精簡,368×218×400mm 的小巧機身不只桌上桌下都百搭,還支援 180mm 高度的塔散與 305mm 長度的顯示卡,甚至240水冷也能安裝,簡單講,就是體積精實但容納力不妥協。
加上正面大面積網孔設計、最多可裝 7 顆 12cm 風扇、前側 I/O 齊全不打折,價格還壓在千元內,幾乎可以說是入門等級中「能打又好看」的代表作。
這次就來實際開箱看看,MOTI Mini Mesh 到底是不是如官方所說那樣小殼裡裝滿大誠意!
《聲明與網站》 |
|
《聲明》 | 1. 本人所撰寫之文章可以自由轉貼,僅需告知原作者即可 2. 轉貼之文章禁止惡意修改 3. 文章中之照片若要引用,請隨附連結至本篇 |
《網站》 | Facebook粉絲專頁: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LINE@生活圈: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Youtube:小宅開箱 BLOGGER:小宅開箱 小宅開箱 LINE社群(筆電、電腦、手機):趕緊加入 |
《討論區》 | Facebook交流社團:【小宅開箱】筆電技術開箱解惑交流區 |
規格:
尺寸 | 高度 400mm × 寬度 218mm × 深度 333mm |
支援主板類型 | M-ATX、ITX小機殼也能靈活搭配不同規格主機板 |
相容性 | 顯卡最長支援 300mm,CPU限高180mm |
硬碟支援 | 3.5 吋 HDD:支援 1 顆 2.5 吋 SSD:可安裝 2 顆 |
風扇與水冷支援 | 前面板:可裝 120mm × 2 頂部:可裝 120mm × 2 或 140mm × 2 底部:可裝 120mm × 2 後面板:可裝 120mm × 1 水冷支援:頂部可裝 240mm 一體式水冷 |
I/O 配置與保固 | USB 3.0 × 1、USB 2.0 × 2、HD Audio、Power |
開箱:
- 外箱正面
- 外箱背面
- 開箱提示
- 內部包裝
MOTI Mini Mesh 的外箱整體採用牛皮紙色印刷,設計上走一個「簡約工業風」的路線。正面印有機殼外觀,一眼就能看出這次的主角長什麼樣,不會讓你拿到箱子還要翻型號確認。
右下角印有 darkFlash 的品牌標語 Fly to unlimited!,有一點點可愛的中二味,滿對味的。
接著換背面,則可以看到機殼的核心特色用圖示標得一清二楚,包括:
開箱方式則相當貼心,在外箱頂部就直接印上了開箱小提示,教你怎麼翻轉角度來「抽出式」把機殼往上拔出。打開紙箱後,機殼本體用雙層泡棉+塑膠袋包得密不透風,兩側泡棉厚實緊密,機殼固定得非常穩,不管是從物流運送、還是宅配到府都能安心收貨。
支援 240mm 水冷
最多可裝 7 顆風扇
180mm 高 CPU 散熱器
最長 305mm 顯示卡
USB 3.0 I/O、可拆式濾網
- 機殼正面
- IO面板
- 機殼頂部
- 磁吸防塵網
第一眼看到MOTI Mini Mesh 的感覺是『真的好小!』
外觀設計走的是極簡的風格,整體線條俐落,配色為全黑霧面,搭配一整片Mesh 網孔前面板,第一眼看上去就有種「這台會很會透氣」的印象,搭配短短的機身,非常簡潔。
這片網孔面板不只是視覺效果用,它是真的有實用性。密集孔洞設計讓前方氣流進風順暢不少,對於小機殼來說,這種設計非常重要,因為內部空間小、風道設計就更得講究才能壓住溫度。這樣的前網孔設計也是這款機殼命名中「Mesh」的由來。
靠近看會發現右側配置了簡潔實用的I/O 面板,包含:
• 電源鍵(帶金屬拉絲質感)
• 3.5mm 耳機孔、麥克風孔
• USB 2.0 × 2
• USB 3.0 × 1
雖然不是走高階規格路線,但日常使用夠用,連接滑鼠、隨身碟、耳機這些都沒問題。
把視線移到機殼頂部,可以看到同樣是大面積的散熱孔設計,上面蓋有一層磁吸式防塵網,不管是要拆洗還是日常清理都超方便,拿起來就是一秒搞定的那種。
頂部風扇位最多支援 2 顆 120mm 或 2 顆 140mm 風扇,另外也可安裝最大 240mm 的一體式水冷排,對於空間有限又不想犧牲散熱的使用者來說,是個很有彈性的選擇。
- 機殼後方
- PCIe槽
從機殼背面看過來,MOTI Mini Mesh 的後側結構與大多數 M-ATX 機殼設計類似,採用下置電源的配置,上方配置了一顆預裝的 12cm 無光風扇,下方則是 標準的 4 槽 PCIe 擋板設計,可以安裝目前主流的雙插槽顯卡沒問題。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擋板是一次性設計,也就是說拆了就無法裝回,如果你是那種會頻繁換顯卡或加裝擴充卡的人,建議裝機前先規劃好安裝順序,以免拆錯後後悔。這點雖然不是大問題,但還是小小扣分一下,也提醒讀者要注意。
至於顯卡的長度,這台機殼最多可以支援到 305mm 的顯示卡,像是雙風扇中高階卡基本都沒問題。但如果你打算裝三風扇長卡,就得再確認實際卡長與風扇位置是否干涉。
- 機殼背面
- 走線空間
- 硬碟安裝位置
- 電供安裝位
- I/O 線材
打開另一側側板後,可以看到整個背線區域並不特別寬敞,不過該有的走線孔位都有提供,線材都可以順利穿越主機板背後走槽整理,對 M-ATX 小殼來說這個空間算表現中規中矩。
內部預留的儲存空間方面,底部有一組硬碟架,可以安裝 1 顆 3.5 吋 HDD + 1 顆 2.5 吋 SSD(兩者共用架位),主機板背後則另有一組 SSD 固定位,可額外安裝一顆 2.5 吋 SSD
旁邊是電源安裝空間,但要特別注意,這邊沒有附底部防塵濾網,對於長時間放地上使用、容易吃灰塵的環境來說,會需要自行加裝濾網或定期清潔一下。
雖然說少了濾網有點可惜,不過空間部分倒是還行,支援標準 ATX 電源供應器,線材拉進後方空間夠用,搭配上背線孔位,也能勉強走出乾淨一點的線路。
至於 I/O 線材的部分,這款機殼有點小反差,一方面連接頭全數採用黑色扁線材,整體視覺一致性很好,不會有紅白藍的傳統老味線材破壞感;但另一方面,像是 POWER SW、POWER LED 分開的針腳還是需要手動辨認接法,所以裝機時還是得對著主機板慢慢查對接法,新手裝機時這段可能會稍微卡一下。
- 機殼左側
- 玻璃側板
- 額外風扇安裝位
- 內部空間
- 前方風扇位
打開機殼左側,可以看到一整片鋼化玻璃側板,採用黑邊框設計,這片玻璃的透光度適中,不會太全透也不會完全黑掉,裝上有 RGB 的硬體之後應該會非常加分。
進到內部空間,這台 MOTI Mini Mes實際艙內空間規劃得滿寬敞的,主板區域支援 M-ATX 與 ITX 規格主機板,底部電源遮罩延伸全長,讓走線與配線區域更整潔好看,還能額外安裝兩顆風扇,總共可安裝7顆風扇,就算不裝水冷也能有良好氣流表現,特別適合空冷派玩家或講究風道的裝機風格。
側邊也能看到散熱器背板開孔與線材穿孔區域,整體空間規劃讓人組機時不會感到卡手、難整理,是一台「看起來小,但裡面不小」的機殼。
實際安裝與總結
- 實際安裝1
- 2
- 3
- 4
這次開箱實測的 darkFlash MOTI Mini Mesh,從拆箱到實際裝機的整體體驗,可以說是超出我預期的一台小機殼。外型低調有型,Mesh 前面板透氣又好看,搭配大面積鋼化玻璃側透,整機外觀簡單卻有質感。
實際安裝部分,不只標準 ATX 電源、M-ATX 主機板裝得下,像這次搭配的三風扇顯卡也完全沒壓力,機殼內部空間相當足夠。而且風扇位置預留得很完整,頂部、前方都可以額外加裝,對於想要強化氣流或之後升級水冷的玩家也很有發揮空間。
線材部分雖然走背線會稍微擠一點,不過好在預留孔位都有到位,裝完之後只要收得乾淨,就可以呈現出你現在看到這樣乾淨俐落的側透效果【見圖四】。
當然也不是沒有小缺點,例如底部沒有防塵網、PCIe 是一次性擋板、I/O 線材接頭偏傳統,這些地方如果你是新手或對安裝細節特別要求的話可能要稍微留意。但這價位的定位下,這些都算是能接受的範圍。
總結來說,MOTI Mini Mesh 是一台非常適合:
- 預算有限但希望有一點側透展示感
- 想組小機殼但又不想犧牲相容性
- 偏好清爽簡約風、實用派設計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