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actal Design進入第二個篇章,繼上次介紹完風扇後,這次我們即將回歸主力,也就是Fractal Design的機殼,在開箱之前先回顧一下過往擁有的Fractal Design機殼,早期入手的Define C TG和Meshify C TG在外觀上都有一個特色,會有很明顯的黑白對比,像是全黑的Define C TG在PCI插槽和風扇中置入一點白色,亦或Meshify C TG直接讓內裡和風扇變成全黑,讓簡約低調的機殼增添更多別緻感,有效降低剛硬的氣息。
Define C TG
保持著Define系列維持著兼具散熱和靜音平衡的傳統,厚實的鋼板和側透玻璃,並在鋼板內邊都有大片靜音墊,能有效隔絕內部的風扇和硬碟噪音。


▲Define C TG正面和背面
Meshify C TG
講求高效散熱為主,全透氣式的前面板和機殼頂部,並減少鋼板和側透玻璃的厚度,讓進排氣達到最佳化。


▲Meshify C TG正面和背面
Define 7 Compact White
Define 7系列是個人覺得Fractal Design系列很重要的分水嶺,並不是說之前的機殼不好,只是每一世代在升級的感受並沒有很高,而Define 7則是在外觀和功能上都有很大幅度的變化,尤其對組裝者新增許多友善設定非常有感,包括側板拆卸,鋁質前面板,中央鋼板的配置和後方空間的留白,在安全性,穩定性和便利性都著實提升了一個層次。


▲Define 7 Compact White正面和背面
這次要介紹的除了主要開箱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外,還會特別探討
與前一代Meshify C TG的差異
是否具備Define 7系列的優點
接下來就要正式開始進入<機殼篇>
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

▲今天主要開箱產品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


▲機殼外箱,有標示產品規格、特色和分解爆炸圖
產品規格


黑白相間配色,簡約低調北歐風
Meshify 2 Compact是屬於小體積的ATX機殼,黑與白配色比例很平衡不會有突兀感,玻璃側透用100%透明,可以綜觀內部空間。
▲機殼前方

▲機殼後方

▲機殼側面
頂部和底部搭載可拆卸式濾網,防塵效果極佳
可拆卸式雙層式頂部上蓋,從後方拉起即可看到中間的濾網層,拆卸後就可看到機殼開放式頂部,設計頗為精巧,完全沒有佔用到頂部空間。
▲機殼頂部

▲前I/O配置,電源鍵是正方形,配置2組USB3.0和1組Type-C


▲後方拉起頂部上蓋即可看到內部濾網

▲開放式頂部最大可以安裝一組240mm水冷
機殼底部有大面積的通風氣孔,所以有配置大片抽取式濾網。

▲機殼底部,腳座造型頗為特殊

▲有滑軌可將抽取式濾網由前方取出
稜角網孔設計前面板,風流更強
Meshify系列最有特色的就是前面板的稜角網孔,不僅增加外觀的獨特性,還加大了進氣面積,網孔有開門設計,依照散熱需求開啟或關閉,可全部拆卸所以清潔十分輕鬆。
▲機殼前面板,獨特的不對稱稜角網孔造型十分吸睛


▲網孔開門設計,可以開啟的角度很大,輕輕施力即可拆卸

▲前方已預先搭載2顆 Dynamic X2 GP-14 風扇,最大可安裝一組360mm水冷
無螺栓頂部機制,拆卸玻璃面板更安全
這個機制對於組裝者非常友善,畢竟玻璃面板雖然在外側有鋼板保護,若是受撞擊時受力點不對很容易碎裂,這也是從Define 7系列承繼來的優點。

▲稍微往外撥即可打開側蓋

▲玻璃側透約為3mm
內部空間廣,合理佈線走位
內部採用上下分艙設計,正面可以看到硬體安裝的空間十分寬敞,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上下都有安排足夠的走線孔位,前方配置2顆14cm風扇,轉速為1000 RPM,後方配置一顆12cm風扇,轉速為1200 RPM,CPU散熱器限制高度在169mm,另外頂部和前方都可以安裝水冷排,前方若要安裝到360mm的水冷則需拆卸下艙遮罩的頂板。
▲機殼內部正面,已經預先配置3顆風扇

▲上方和右側都具備走線孔位,顯卡最長可支援約34cm

▲深度約18cm,可容納16.9cm高度的塔扇

▲下艙有大面積孔洞提高效熱效率,頂板完全拆卸後可容納約14cm厚度的散熱設備
機殼背面約有2~3cm的空間提供走線,並貼心附上線材綁帶,主要線材集中在左側,包括前置I/O和風扇接線,所以有提供集線器方便整理線材,右側則有預先好綁帶讓CPU PIN接線能貼著機殼內側走,中間兩組有2.5吋硬碟架,下方為電源艙,有內置3.5吋硬碟架於左側。

▲機殼內部背面


▲前置I/O線材與集線器

▲右側也預置好綁帶和走線方向

▲下艙可以安裝最大20cm的電源供應器,移除硬碟架後空間更廣闊
Meshify 2 Compact最多可安裝4顆硬碟2.5吋硬碟,或是2顆3.5吋加2顆2.5吋硬碟,硬碟架的托盤都是設計成快拆模組,方便使用者自由拆卸。


▲3.5/2.5吋硬碟架,可單手輕鬆拆卸硬碟托盤

▲中間有2.5吋硬碟架


▲內附配件一覽,有機殼專用螺絲和束線帶,還有一塊擦拭布
與前一代Meshify C TG的差異?
體積多一點,空間更充足
Meshify 2 Compact在高度和寬度上都略大於Meshify C,在組裝和走線佈位的空間十分充裕。

▲Meshify 2 Compact與Meshify C體積與外觀比較
前面板濾孔加大,進氣效率提升
Meshify 2 Compact的濾孔密度不像Meshify C如此密集,還是可以看到內部風扇和燈效。
▲Meshify 2 Compact與Meshify C前面板比較
I/O線材與前面板分離,拆卸更輕鬆
Meshify C的I/O線材與面板相接應該是當初許多組裝者的噩夢,一手托著另一手鎖風扇的常態終於不會再重現。
▲Meshify C前面板拆卸

▲Meshify 2 Compact前面板拆卸
頂部拆卸式濾網取代磁吸式
Meshify C磁吸式濾網雖然簡單方便,不過使用久了容易變形,吸鐵的部分也可能因為脫膠而無法穩固,拆卸式濾網可以很穩定的裝在上方。
▲Meshify C磁吸式濾網

▲Meshify 2 Compact可拆卸式濾網
無螺栓頂部機制,拆卸側板不怕摔
取代傳統的四角螺絲,Meshify 2 Compact良好的無螺栓機制提供更安全的組裝。
▲Meshify C四角螺絲

▲Meshify 2 Compact無螺栓開鎖
簡單硬體組裝與噪音測試
處理器:Ryzen 5 3600主機板:ROG STRIX X570-F GAMING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RGB DDR4 3600
硬碟:Crucial P5 500GB
散熱器 :ETS-F40-FS
POWER:Cosair RM 850W

▲硬體設備一覽
說是組裝其實也只是單純把原本放在Define 7 Compact的設備轉到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因為兩者配置幾乎一樣,空間非常充足且整個佈線孔位安排都很合理,加上沒有3.5或2.5吋硬碟要煩惱,所以在組裝上完全沒有難度。

▲卸掉硬碟架後有足夠空間放置大尺寸電源供應器

▲佈線主要集中在左側,有綁帶和集線器整線真的超方便

▲塔扇高度約15.6cm,離極限的16.9cm還有一些些距離


▲組裝完畢,開機成功~
噪音測試只做待機和全速運轉給大家參考一下,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畢竟是以散熱為主體,也減少了側板厚度和靜音墊,在使用上確實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內部運作的聲音。

▲無開機,噪音值為 35.1 dBA

▲待機狀態,真實噪音值 8.7 dBA

▲全速狀態,真實噪音值 17.4 dBA
➞➞個人想法➞➞
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相比前一代Meshify C TG進化幅度非常大,從上方的比較差異來看除了外觀稍為相似以外,有很多結構和設計都已經有所區別,反而更像是承繼了Define 7優勢,以散熱為主軸的全新機殼,除了個人很喜歡的無螺栓側板開鎖外,在內部空間和背部走線配置也和Define 7幾乎完全一樣,平均將近有2.5cm的走線寬度,無論是模組化或非模組化電源的線材不會被卡到,而且也貼心附上綁帶和集線區將兩側的線材集中。
Meshify 2 Compact White TG前後,頂部和底部都有大面積的散熱孔,而且前方更搭載兩顆14cm風扇,雖然為定速1000 RPM,但是進氣量的提升是可以肉眼觀察到,僅僅一天的時間,身上穿的羽絨衣羽毛就有不少附著在前方金屬濾網上,所以之後時間久了積塵量無疑會比Define 7系列更多,幸好金屬濾網可以隨時拆下整理,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處置方式。
(沒想到完成這篇花了不少時間,ARGB風扇的部分會等第三篇出來的時候一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