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突然某天,心血來潮,想想總是糾結在機殼散熱的問題...
連帶的,機殼內的元件,也一直伴隨著 CPU 溫度始終會爬過 80 度的高溫...
雖然,一直很習慣裸機在作業,主機板的包裝盒就是我的機殼!
原本只是要找個裸測架來方便作業順便通風且能方便攜帶而用用就好,但無意中看到這咖,一整個喜歡!
就這樣,興起了用開放式機殼的想法...
 
在使用此機殼之前的是使用 Nova TG 白色,
而在更早之前就是一直都是用主機板的包裝盒當機殼主板...
話說在使用 Nova TG 的時候,該機殼在散熱方面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調整了很多次,只要蓋上側蓋,當在 Play 的時候 CPU 溫度總是會直過 80 度...,其他的就不說明了。
 
也因為還不想使用水冷之類的東西,或是說,對水冷還沒有到很高且必要的興趣。
雖然對水冷的認知是至少有一定的基本效能存在,
不過本身的元件並不是很高檔,所以認為空冷就足以應付,或是說,比較省錢。
 
官方網站 (官方建議售價有點嚇人...),
 
基本諸元:
機箱尺寸 : 622*536*184mm
外箱尺寸 : 656*536*184mm
材質 : 1.5mm SPCC/ 4.0mm Aluminum
機箱淨重 : 10.4KG
機箱毛重 : 12.45KG
主機板類型 : ATX, M-ATX, ITX
HDD / SSD : 2 / 3
擴充槽 : 7
Max. VGA card : 450 mm
Max. CPU Cooler : 170 mm
電源供應器 : ATX * 2 pcs / Rear
散熱系統 : 
水冷: 120 / 240 /360 mm  
          140 / 280 /420 mm
前置 I/O : USB 3.0 x 2 / USB 2.0 x 2 / HD AUDIO / LED / Power
 
 
 
好吧,不囉嗦,那就來吧。
由於開箱的時候,沒注意到正面反面的細節,結果打開到一半,才發現方向開反了!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老實說,在開箱前,看到箱子就覺得好像會很大一台!
結果,擺放出來後,才更會實際感受到,主板的龐大尺寸,而且,有份量(重)!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安裝SSD跟HDD的位置,使用厚實的雙層橡皮墊圈,來做卡位的功能。
實際上感受,卡住之後,除非用手指明顯稍微推動,
或是故意垂直方向讓它滑落,當把HDD鎖在上面的時候,HDD的重量會自行推動滑落...
不然的話,卡住了就不易鬆動,且,橡皮墊也有減震的效果。
另,SSD跟HDD可以先鎖在固定板上,但不要先掛上去,因為後面還要拆主板。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這部分是橫放底板,就是指,當要橫放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大面積的底部支撐。
由於可以置放電源的位置有兩邊可以選擇,所以在鎖定位的時候,得先想好要鎖在哪一邊。
這個機殼在安裝的過程中,要一直想好組裝好之後的樣子,然後在安裝過程中決定好要怎麼安裝,不然,有很大的機率等安裝好之後,才發現不對,然後再拆一次...
另,固定電源的口型環,在鎖螺絲的時候,因為要鎖定,所以讓原本很漂亮的表面,有了刮痕,心裡突然揪了一下...
(1.螺絲包裡面沒有墊片...!2.都鎖好了之後才想到可以用墊片...!3.懶得再跑去買墊片,因為已經...!)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將那8顆大顆的圓頭螺帽拆下,就可以看到主板內部設置,
這時候,就要開始想等下如何走線...
那隻實心的銅手把(還是鋁?)也很有份量,拿來當成手指虎也很威!
由於一些設定都是對向的,所以,也可以因應自己的需求,將手把改放置在另一邊,
這意思是指,之後若要直立主機,主機板就會從原本位在上方變成下方,當然,整個機殼的擺設方式也會改變,甚至連電源也會上下顛倒,視之前安裝電源的鎖定位置。
在整個安裝過程中,必須一直思考,組裝完成後的樣子,才方便組裝過程中的調整。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螺絲包內的六種螺絲,這得說...,圖片還是說明的不太清楚!
還有另外 2 包配件包,其中一包是機殼支架的蓋子,另外一包是鎖水冷用的長螺絲,因為沒有要安裝水冷,所以就一整個忘記。(因為忘了拍,而且也被開封散開了,所以藉口忘記了,哈...)
另,甚至於,某些需要鎖螺絲的位置,完全沒有對應的螺絲可以鎖!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置放主機板並固定位,主機板的規格是 ATX。
介面卡的固定支架,最旁邊的螺絲孔位,決定不鎖,看圖說明黃色圈圈位置...。
又,因為還沒決定要不要水冷,所以放兩張示意圖先...
(唉...如果為了好看直上420水冷,又要噴一堆了...)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整個組裝過程中,拉線是最考驗耐性的,正是訓練氣沉大海的最佳時機!
不過,線材的預留,其實長度都很夠,可以無需擔心線長問題。
另,物品其實很乾淨,但不曉得為什麼近拍之後,看起來就好像很髒的樣子...
主板線材的部分,如圖所示,只有Reset被挪去做RGB的開關切換。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這時候才發現,新品怎麼會有傷!?
這才意識到...好吧,安慰自己至少大部分的物件看起來新新的很漂亮,功能正常就好...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機殼支架。
對,別懷疑,就是這個,完全沒有對應的螺絲可以鎖!
所以用了替代方案,綁線!
基本上,可以撐得住以支架為基準來拉抬起整個機殼,但用力還是可以晃動,只是至少固定了...
在後面步驟,主板要合併的時候,發現無法蓋上合併!!!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原來... ↓
如果綁這樣,是無法合併蓋上的!
因為該位置在合併之後是有其他物件存在,會無法貼合,也會導致主板螺絲會鎖不到。
所以,本來已經要合併蓋上的主板,又拆開一次...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變成這樣... ↓
意思就是綁線頭要在外面。
先前提到的另一個配件包,裡面就是含有那個機殼支架的鎖點蓋子。
不過,也不用安裝該物件了,因為也鎖不上去...
這地方沒有螺絲可以鎖,是因為螺絲包裡面所附的,都是短牙,沒有長牙。
這個位置需要的,至少要細長牙在螺牙的部分要有7mm長度以上,螺絲包裡面沒有!
再加上,實際上要鎖牙的位置,還會卡到底下的手把,所以...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但,無論如何,一定要上這一邊的支架,因為... ↓
這邊就是要把電源底板安裝上去。
沒錯,這邊的綁線是綁錯的!所以後來又拆了一次...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HDD底板的方向位置,就看機殼站立位置來決定。
基本建議,小圓頭的位置要在機殼直立的時候朝向上方,這樣才不會因為HDD本身的重量讓HDD底板會慢慢自行滑落,雖然不會掉落出來,但是也已經脫離固定範圍,變成只是單純掛在上面,沒有固定在小圓頭可以卡緊的位置。
其中一向,會擋住HDD接頭的部分,還是可以安裝接頭不會卡到,只是比較不好安裝就是...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另一向...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完成前的合體準備。
這時候,就是拉線整線的時候,就是每3~5秒,心裡面就會有奇怪的OS的時候...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來個華麗的轉身圖...
阿,不好意思,懶得GIF,就用想像的好了...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面板配置。
Reset,USB3,USB3,USB2,USB2,Speaker/Ear,Microphone,POWER。
不過此機殼沒有 Reset,已被連接去調整 RGB,
總共有這些可以切換:紅、綠、藍、紫、青、黃、白、七彩(慢)、七彩(快)。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作業中...
[開箱] darkFlash Blade-X 開放式機殼
打完收工,謝謝各位。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2020-10-18 0:38 發佈
文長圖多 細節仔細

推一個

另外一問,2T 綠標用起來穩嗎?
分享一下使用期間和經驗
好可年的小豆芽 wrote:
另外一問,2T 綠標用起來穩嗎?
分享一下使用期間和經驗
 

我沒記錯的話,那顆是很久前買的,而且是從外接硬碟拆下來的。
那時候,還沒拆之前,為了這顆特別常駐 wdidle ...
現在則是直接就開著 CrystalDiskInfo 縮在工作列...

 
 
 
這顆現在的狀況是...

 
繼續撐...撐到它打烊為止!
 
這顆現在都只是拿來當暫存用的,就是暫存很多東西的那種暫存...
說實在的,我在期待 SSD 的單位價格,可以壓過 HDD!
當然,目前還是在幻想就是了...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那個沒螺絲鎖自己用綁線的
......你的容忍度也太高了吧
沒有直接找廠商靠腰
vengire wrote:
突然某天,心血來潮,(恕刪)

這機殼設計真的特別,但那個線材雜亂程度真的太恐怖...
奇怪的是它幾乎沒有設計走線,所有線材都從空中飛過...
兩層背板夾板之間應該要設計走線空間才對啊!!
nicomimi wrote:
那個沒螺絲鎖自己用綁線的
......你的容忍度也太高了吧
沒有直接找廠商靠腰
 

確實,臨時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所以用綁線...
 
台灣的代理商,並沒有代理這項產品,所以我是在拍賣網站購入的。
有趣的是,本來該拍賣有 5 個,在我購買之後,變成剩下 4 個,然後就直接下架了!
我該慶幸有搶到一個嗎?
 
不過,我可以理解,如果我直接找該賣家,他應該也沒有辦法可以提供協助跟解決方法。
所以,我已經直接寫信給原廠,正期待他們會回信。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claus950 wrote:
兩層背板夾板之間應該要設計走線空間才對啊!!
 

有的!
主板中間是空心的集線區域,所有的走線,都是經過主板的中空部分,然後再穿出到想穿出的位置。
線材看起來會有點亂的原因,是因為我...懶得整線!
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