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為什麼會有這篇 PO 文請參考 請問 i9-9900k 的塔扇 以及 技嘉 Gigabyte Z390M + i9-9900k 測試

懶人包 :
1. i9-9900K 用 Gigabyte Z390M 在 視博通小尖兵 只能穩定跑到 4.7G , 不爽,不爽,很不爽
2. 所以朝散熱方向下手改善

這篇是就機殼的風扇配置針對我這樣的組合做優化

視博通小尖兵機殼的風扇預設配置如下資料來源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前置風扇這樣配置的好處是可以分別對CPU散熱片,顯示卡,硬碟分別加強散熱,在一般通用的情況下,這樣是非常好的一種面面俱到的風扇配置方式.
BUT 這樣的配置卻沒有顧到主機板本身的散熱 , 以我的組合而言,根據先前的測試可知,系統的瓶頸在於主機板供電能力太差,拖累的整個系統的效率跟穩定性
因此如何改善主機板的穩定性是本風扇配置優化的優先考慮

為了能加強主機板的散熱,於是將前三顆 12 cm 風扇拆除, 換上一顆 20 cm 風扇MasterFan MF200R RGB 小尖兵前機殼原本就有設置20cm扇的鎖孔,所以不用再洗鎖洞.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這樣的風扇配置就可以針對主機板做散熱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改成20cm扇後,進氣處也變得比較淨空,不會那麼阿雜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原本機殼風扇配置: 前視博通 12cm * 3 + 後鐮刀無限五 CPU 風扇 * 1
針對個人狀況優化配置 : Cool master 20 cm * 1 + 後鐮刀無限五 CPU 風扇 * 1
CPU 核心頻率設定跟先前一致為
1. 52
2. 51
3. 50
4. 50
5. 49
6. 49
7. 48
8. 48
實際測試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CPU 溫度大致相同, 不過20cm扇在測試的尾盤似乎比12cm*3 來得穩定

4.8G 掉頻次數12cm * 3 約53次, 20 cm * 1 約 41 次 , 次數有減少,但是還是不穩定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視博通 小尖兵機殼風扇配置優化

4.7G 兩者的掉頻數都是 0 次, CPU 溫度也大致相同,所以就不再PO 圖表了.

結論, 將前置風扇由 12cm*3 改為 20cm*1 是可以增加本系統的穩定性,但是還是無法可以上爬到 4.8G 穩定使用, 想請教大家對於這個系統如果是以不更換CPU,MB,機殼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它的效能能更上層樓且穩定運作的?


2019-06-06 14:18 發佈

LuKoko wrote:
為什麼會有這篇 PO...(恕刪)


我是認為
1.後方可以改為12公分轉速稍高的(約1800轉),個人是選CM雙滾珠1800轉...
2.小尖兵個人認為是一款非常散熱的機殼(長度遠比一般機殼短),有點像是直腸子前吸直線後排
3.9900K也許您的那顆體質不夠,或是他根本就是需要水冷...
4.個人到時會使用R5_3600應該算是溫度比較低的...

黏土人VS鬼擋牆 wrote:
換大機殼+大板子不...(恕刪)


因為這個機殼大小剛好可以放到我的兩個桌子腳中間,最不占空間,而且因為是放在左邊,要有右側透跟上側透才看得到RGB燈效,目前有三面側透且主機板平放的機殼一隻手算得出來,實在沒什麼可以選擇
小尖兵雖然是平價機殼,但是符合我的需求,高價的機殼反而無法符合我的需求

tabris1025 wrote:
我是認為1.後方可...3.9900K也許您的那顆體質不夠,或是他根本就是需要水冷...(恕刪)


有考慮過水冷,不過小尖兵水冷排不知要放哪
黏土人VS鬼擋牆 wrote:
換大機殼+大板子不就...(恕刪)


小尖兵這款機殼的散熱設計其實不差 進風排風的風道相當流暢 換大機殼也不一定更好

而且樓主的問題是主機板VRM供電的散熱 用塔散的話現在主流的機殼設計或許還不如小尖兵
LuKoko wrote:
為什麼會有這篇 PO...(恕刪)


同意機殼後扇更換轉速更強風扇+1

散熱器風扇也得換成轉速更強

機殼上蓋透明壓克力部分可以拆掉改成網孔(PVC網可取代,有黑色/乳白/透明3種顏色可選)
讓廢熱能加速排出機殼外

高耗能CPU碰上低階主機板很容易出狀況的.
就像以前AMD FX9590/9370 得搭好板子才能穩定使用
黏土人VS鬼擋牆 wrote:
換大機殼+大板子不...(恕刪)


人家不買法拉利就愛買喜美享受改裝的樂趣阿....lol 只不過怎麼改也還是喜美!

kun429 wrote:
人家不買法拉利就愛...(恕刪)

個人認為所謂"好的機殼" ≠ 昂貴機殼or高階機殼,適合自己包含適合環境使用的就是"好機殼"。
個人會挑小尖兵並非便宜考量...底下是原因
1.大小適中
2.主機板平躺、顯示卡垂直
3.前方沖孔空冷散熱效果不差
4.方方正正額外改裝加工難度降低
挖個墳,我i7 10700k跟9900k比應該還是有參考的價值,我也是一樣機殼,我的是i7 10700k配z490m gaming X散熱器採用利民新版Silver Arrow IB-E Extreme Rev. B,這顆怪物有做pcie偏移,不會撞到顯示卡(Matx的第一個pcie),放小尖兵裡剛剛好,把裡面所有空間幾乎要吃滿。
我用aida 64燒機14小時,cpu最高溫度79度平均64度,ty 143風扇裝3顆,第3顆很貼近屁股,風量暴力到可以直接做排風扇,所以我就隨便撿一個12cm風扇裝上當擺飾,給你做參考。
如果要靠塔散降溫我推這個有做偏移的,不然一般都會撞到。前面我也是用20cm風扇,而且我顯卡也是用發熱怪物Rx580,不過可能因為塔散貼很近的關係,顯卡也變得很涼快就是了。

結論:還是推利民,有做偏移大法好
忘了說,上面那個溫度成功是超到5.1ghz,1.30v成績,我想9900k應該也可以,推利民silver arrow ib-e extreme rev. b給你做參考,不過要裝滿ty 143風扇3個,而且燒機聲音像飛機起飛 然後20cm風扇我用雜牌coolmoon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