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進入手一張8800GTS
盒子的背面除了註明最低要求400W以外,還有提到with 12V current rating of 26A
它的意思是說+12V要達到26A才行嗎?
那市面上有哪些的+12V有達到26A的?
順便請問一下+12V的安培數是把+12V1、+12V2...加起來嗎?
看一下規格吧 這顆是hx520w 12v1 12v2 12v3 都是18a...atx規範目前規定都是18a..
你是不是看到總額? 因為這顆提供的是54a的12v 以前zippy舊款式 最高印象中是46a 就500w了
不過那是舊型規範...
至於是不是有人做超過 我只能說我目前沒看過 不過我買的牌子就那幾個大牌子而已
18a算是atx 2.0規範之一...
不過看來看去 搜尋 只有保銳有超過 其他全漢 七盟 海韻 zippy新型的 都是照這規範走..
http://www.2themax.com/intel_atx12v.html
這邊是atx 2.3修改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降低一部分12v2之後 可以補單條顯示卡用的部份
就問郎大就比較清楚了
ATX 12V 1.3版本、ATX 12V 2.0版本和ATX 12V 2.2版本。這3個標準是Intel在不同的時期,根據不同的處理器而制定的,它們之間又是不完全通用的,這就造成了有些消費者選購的電腦是雙核處理器,但是電源卻使用的是ATX 12V 1.3版本,造成電源不能滿足處理器的供電需求。要想挑到適合自己配置的電源就需要瞭解這3個標準之間的不同,只有這樣才不會盲目的購買產品。
▲ATX12V v1.3版中新增了對Serial ATA(簡稱:SATA)供電接頭的定義,提供了12V、5V、3.3V的供電,其中12V多用於驅動碟機馬達,5V與3.3V則用於控制晶片與電路。
(備註y拍賣的便宜power絕大部分都是這規範的淘汰品庫存或是青山綠水的 你還敢用嗎 500元以下)
■ATX 2.0、ATX 2.01
到了ATX 2.0,原有文件規範中是將機外冷空氣吸入機內以幫助散熱,然而之後發現如此反而不利於排熱,致使機內的處理器過熱,所以將氣流動線反轉,成為自機內吹排到機外。
再者,ATX 1.x階段對PS_ON#、PWR_OK、5VSB等的運作特性說明不足,使軟開機、喚醒等應用的實現不夠理想與標準化,所以在ATX 2.0也進行強化解釋與補充,同時也要求將開機、喚醒之用的啟動電流加大,過去訂立的電流值過小,有時會造成開機、喚醒的失敗。
■ATX 2.02、ATX 2.03
(備註 容忍值就是這邊改的 怪不得我印象5%-10% 5v頂多讓你4.5而已 看過最低3.x 12v 只剩下10出頭)
此外,ATX 2.02也對過去的一些供電規範進行些微修正,以更貼近務實,例如-5V及-12V供電若依據原有的規定,僅允許正負5%的電壓準位擺盪,此稱為電壓容錯度、容忍性(Voltage Tolerance),但在ATX 2.02則加以放寬,允許到正負10%的擺盪。
■ATX 2.1
(備註:所以什麼電腦就要用什麼power 而不是一律舊的東西沿用下來就好 新power規範有他的意義)
到了ATX 2.1版又有了更大的改變,追加了一個「ATX12V Power Connector」的4-pin供電接頭,直接對處理器提供12V的供電(據了解,主要是因為Pentium 4之後的處理器用電過兇,才有增設此一額外供電連接器來因應、抒解處理器的用電需求),此一12V供電不僅可提供處理器的運算用電(將12V降壓成3.3V的Vio電壓與更低的Vcore核心電壓)外,也可供電給處理器的散熱風扇。
■ATX 2.2
(備註:所以...那多的4pin是給顯示卡吃得 沒用到不吃沒差 但是用轉頭一定比較差..不是不行
沒外接顯卡裝20也是可以 )
至於ATX 2.2主要有兩個重大變化,一是最初的20-pin主供電接頭擴增為24-pin,並且也對腳位進行些許調整,這主要是因應PCI Express(簡稱:PCIe)所致,原因是PCI Express需要更多的用電。除這些外,也微幅調整3.3V供電的電壓容忍性。
這也就是為何有些一線廠牌 300-350W 的電源供應器, 就算12V 合併只有 22-25A輸出能力, 依然能輕鬆推動您所描述的8800GTS 系統, 而部分二線、三線廠牌的電源, 就真的最好依照官方建議值來採購
至於電源供應器 12V 分單組或是多組哪一個比較好, 其實各廠商都有其行銷說辭, 基本上都有各自優點及缺點
組數越多成本越貴 (假設廠商真的有實際作分組及放上保護線路的話), 比較安全
組數越少, 成本較便宜, 相容性也較好, 但是遇到短路時, 保護會比較慢一點, 但這慢半拍的保護, 可能就會幹掉您的電腦硬體, 最慘的話還可能起火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