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繼聯力20周年紀念機殼 大鍋牛,還有帆船機殼後 今天再度有幸入手此款當學生時代(10年前)的夢幻機殼(10年前要15000元台幣的機殼算天價吧,當時的大堝牛也才6K)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 這個市售版中最重的全鋁機殼=19.7KG(中塔式全鋁+ 銀色陽極) 太極吧!

型號:Tt Tai-Chi VB5001SNA (帶水冷系統 )
5.25吋11槽
機身帶水冷=19.7KG
機身淨重=17.6KG
機殼高度56CM 寬度28CM 深度54CM
內部空間 51CM*21CM*50CM
支援 EATX,ATX,BTX,MATX
1.外箱包裝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Made In Taiwan (以目前來說 難得阿,,,,)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3.防塵布包裝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4.正面設計,,,這機殼取太極這名稱 就是這樣來的吧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5.背面,背板部分可拆下 倒置後就變成支援BTX,不過BTX已經絕跡了,,,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6.太極 TAI CHI 很清楚可以看到銀色跟黑色陽極,, 以當時的工藝技術來說 這算非常重本~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7.正面 左右打開就會變成這樣,兩邊門是用磁吸的,靠下面的網孔(鐵材質)做為吸力媒介,很清楚的看到11大,,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8.重頭戲~為何稱他為被動式散熱,,,,右邊側板,,可以很清楚看到採用鋁鰭片設計(國外曾經有評測 證實是有效用的)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9.左邊側板 這張從後面照過去,前面兩個圓圓的是手動螺絲 打開側板用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0.左側正面照,左下簍空部分 就是冷排位置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1.上方,有兩個提手,因為機殼本身很重,,所以設計了這樣,,,中間是IO(個人認為這是敗筆之一,,,)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2.內附的配件 有附上4顆滑輪,,,(比起來 廠商以前有誠意多了,, 機殼太重都還會知道做輪子)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3.內附的水冷頭 水管 水冷液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4.左方第一面側板打開,內置冷排在這 大小為18*18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5.左邊第二側板打開,有點像目前的T81設計,,不同的是 太極 左右兩邊側板都可以這樣開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6.水冷排近照,兩顆LED藍光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7.此機殼另一個特別處,油壓設計(因為側板那一片加上水冷排就重達超過5KG),不用油壓被側板甩到真的會重傷,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8.馬達 水箱 LED藍光風扇( 以目前觀點來看 實在是很陽春)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19.擋板免螺絲設計,背板是鋁原色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0.內建的硬碟架 也是鋁的,,,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1.最底下 有個小抽屜,,塑膠的(怎不是鋁的,,,)上面的12公分風扇罩 是鋁的,,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2.開關(此處可放一個3.5吋面板 或加裝硬碟) 可惜這也不是鋁的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接下來 要來了解 為啥一個中塔式機殼 採用全鋁 還如此之重,,,,
23.側板鋁鰭片厚度=1MM,寬度24MM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4.側板厚度=3mm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5.上蓋厚度=5mm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6.前面板厚度=3mm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7.提把厚度=12MM!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28.手轉螺絲 長度39mm,直徑10mm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MIT-水冷式被動散熱-TT 太極 開箱分享-圖多 慎入
最小之處1mm,,,,最厚之處24mm厚,,, 也難怪空機淨重比同樣是全鋁機殼 尺寸還大了一號的TJ11 還重!...

至於被動式散熱 根據國外評測 太極跟同時期的CM 830 做空冷比較時
只有兩顆12CM 的太極 跟 8顆12公分風扇的830做比較 溫度只差了1-2度~
所以這樣的設計 還是有點作用的- -
感謝收看
2014-08-24 23: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開箱分享
目前看來只剩爽度,質感上還算不錯,設計上都老了,2度到是意外了點,

把散熱片做進去裡面會不會比較有用,不過就算現在買的到,

價格應該也不會少多少。
連中選會都是綠色的,你敢信有民主!?
還好不是綠色的,要不然有點像變電箱....

MOOMS wrote:
目前看來只剩爽度,質...(恕刪)


設計說老舊其實還好 就只是上置電源而已(其實個人比較喜愛這種設計 比較不會有PSU進塵問題)

鰭片 我個人覺得大概原設計是想要增加面積散熱 ,利用外部冷空氣來降低內部空氣
如果做在裡面 會變得沒用(因為內部都是熱氣 外部是冷空氣 所以外部接觸冷空氣的面積要多才有較佳的散熱效果)

但是這機殼的靜音效果 絕對是一等的,,,,,,因為側板夠厚,,,,,,,,,,,
而這重量也不會有共振問題


早期的鋁機殼設計 都是偏向用料厚實,,,,,不像現在0.8MM的鋼板 或0.6MM鋁板 就能被稱作用料實在,,,






入手價格 就不談了,,反正市面上也很難買到,,, 這還是在古物回收商找到的~

8156777 wrote:
設計說老舊其實還好 ...(恕刪)
看那膠帶都變質了 還好是金屬表面 殘膠清理還容易吧
見證一家公司十年歷史的前期產品啊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