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的主角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頂部印有企業標章 Thermalright。

每個散熱孔都有其設計散熱的原理存在,對於這種預設無風扇的塔型散熱器來說尤其重要,因為要捕捉任何微小的移動氣流。

再來看一張全貌,52片超密集散熱鰭片有效地增加散熱面積。(我居然一片片去數...


側邊各六支熱導管增進導熱的效能,這是Extreme版與之前的Ultra 120最大的不同,熱導管數量從四條增加到六條,以U字型貫穿整顆散熱器。

底部的拋光程度,這顆散熱器的底部並不是平的,而是為了和Intel E6400以上的CPU搭配,做成稍微外凸的設計,若不是使用這些CPU就得手動拋光。

Intel的LGA775、AMD的AM2扣具一應俱全,新的X型扣具反彈力道有點大,因為散熱器底部和板子的距離有點遠,增加安裝難度。

今日測試配角:HR-01與Ultra-X。

HR-01入手較早,已被小弟手工拋光,溫度約比未拋光前再低1~2度。

測試平台
CPU:Q6600
MB :P35-DS3P
RAM:KINGSTON DDR2 667
VGA:GEFORCE 8600GTS
HD :日立 SATA 160G
PW :酷媽IGREEN 600W


ULTRA-X的表現,待機CPU溫度39度

SP2004全速運作三分鐘,CPU溫度52度。

SP2004全速二十分鐘,CPU溫度在52~54度之間游移。

HR-01 待機38度。

全速三分鐘~49度。

全速二十分鐘~49~50度之間。

最後是主角Ultra 120 Extreme,待機36度。

全速三分鐘~49度。

全速二十分鐘~幾乎都穩定在49度。

Ultra120 Extreme因應Intel新製程CPU表面做成微凹的設計,在散熱器底部採取凸面設計,本來凹凸一貼,正好完全緊密擁抱!但筆者個人認為新式LGA775的X形扣具感覺過軟,壓力磅數不太夠,沒法給散熱器底部足夠壓力與CPU表面完全貼平,造成Ultra 120 Extreme無法發揮它應有的濳能,如能加上更高的扣具壓力,U120ex與手工磨光版的HR-01的差距絕對不止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