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選機殼有幾個主要條件
1. 預算$1500(後來提升到$2000)
2. 前置USB2.0、3.0必須都各有兩個(因為主機板有支援到這麼多)
3. 前置USB孔、耳機孔,必須在主機前方或上方(因為機殼靠牆)
4. 支援安裝30cm顯示卡(雙核顯卡很長)
5. 硬碟架必須為滑軌式(純粹個人覺得傳統那種硬碟方向跟機殼方向平行的設計看得很膩)
光是顯卡長度及USB前置孔數量的要求,就能刷掉一堆機殼了。原本已鎖定先馬-影子戰士,結果光華原價屋缺貨,現場查電腦看上P100,但大台很多,擔心機車載不下,就摸摸鼻子又回家上網看了很多款機殼,為了讓選擇更容易,遂把預算往上加到$2000。後來又想到老機殼卡棉絮嚴重,所以又加了一個條件:6.進氣風扇處必須有容易拆洗的濾網。
最後有以下候選名單
1. Antec P100
2. 先馬-影子戰士
3. Xigmatek 魂
4. 旋剛 隱密者
5. 旋剛 捍衛者Pro 2
6. 旋剛 摧毀者
7. Cooler Master N500豪華版
因為考量到房間有小孩會睡,機殼正面太閃耀華麗的不適用,所以5.、6.刷掉;2.後來覺得太花俏,也刷掉。4.跟1.很像,但4.的風扇濾網很難拆,刷掉。
最後在1.、3.、7.上面做抉擇。
3.有顯示卡支撐架,原本很吸引我,因為我的顯卡又長又重,但後來也發現可以用竹筷去支撐顯卡,加上3.沒濾網,所以3.就刷掉;7.是我很常幫人組電腦常選的酷媽牌,但因為不主打靜音(還是為了小孩睡眠著想),所以兜了一圈,終究還是選了P100,因為這機殼太大,怕機車載不下,開車去買燒汽油還要停車費也不見得划算,乾脆用PCHOME24小時買。
起源交代完,以下看圖囉(因為開箱文已經很多,我就不PO太詳細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求要有濾網的原因。"西華-擎天大帝"在那個10cm風扇機殼的年代,跟"冰山美人"都算是通風又安靜(12cm)的機殼,但擎天大帝前面這個渦輪造型扇實在是很難清,久了根本就不想理他了。

另外要讚賞的是當初隨擎天大帝機殼附的LED風扇,用了這麼多年軸承還是健在,沒有一絲噪音
貨到了


Antec P100跟西華擎天大帝比,大帝也變小春子了,整個小一號



機殼大致上的內在


配件包,螺絲什麼的都算齊全,但說明書很掉漆,超簡陋

不得不抱怨,配件包有附桐柱但卻沒有附安裝的工具(套筒之類的),害我還得去買一隻尖嘴鉗來鎖這個玩意兒

托盤鎖SSD也沒問題


托盤架

完成圖

為了不讓電源線擠一起,所以我把硬碟之間都間隔一格。顯示卡用竹筷撐。一堆線都藏到背面去了。我有兩張額外的介面卡,一張是USB3.0擴充卡(舊主機板沒內建USB3.0,買來擴充的),另一張是小夜曲II音效卡。
主機位置。下面是MX5021的重低音箱。看這擺放位置就知道為什麼我要堅持前置孔必須在主機正面或上面了吧。

這個濾網很好拆,讚

有前置USB孔方便很多,終於不用再趴到機殼後面去摸黑找洞插了。

最後說說缺點吧
1. 說明書太簡陋。沒有交代各個螺絲的用途,完全看組裝者的慧根。
2. 主機板銅柱沒有附安裝工具,是要使用者怎麼安裝?
反觀Cooler Master這方面就做得好很多,說明書有清楚交代螺絲用途、工具也都附的齊全。
3. 光碟機槽內側的金屬檔板,跟傳統的機殼一樣得用手來回不斷的轉把它給弄斷下來。我覺得這種老式設計應該要淘汰了。
4. 沒有附Speaker(蜂鳴器)。因為是靜音機殼的關係嗎?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太習慣而已。
基本上這個機殼我沒什麼挑剔的,算是很大程度符合我的需求。我沒有外加風扇、內建兩風扇的速度都調High,都還是聽不到聲音,這款機殼隔音確實還不錯。
謝謝收看

=================
我來補充了
用了一個禮拜,這機殼真的很安靜。舊機殼開關按下去,會發出風扇聲、硬碟運轉聲、蜂鳴器嗶聲,這些聲音在P100全都聽不到,POWER鍵按下去就只有安靜,很棒。
但對機殼上那兩顆藍光LED不太滿意,硬碟讀取時HDD-LED在那邊閃阿閃的,電腦睡眠時POWER-LED在那邊閃阿閃的,實在是有違這個機殼的肅靜形象。
=================
今天發現抽屜有顆多的風扇,就把它安裝上去了。

原廠濾網還是會讓細小的塵粒飄進去,所以我割了一塊空氣濾清器的活性碳濾網黏上去。關上門後,隔音綿跟濾網之間還是有縫隙,不會阻礙進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