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箱] CoolerMaster Cosmos Pure 全黑化的罕見區域限定款!

經過漫長等待,終於拿到酷媽家的隱藏人物 Cosmos Pure。可能是台灣第一開箱文啊咱們就看圖說故事吧


真的很大一箱,淨重17.85公斤,含包裝可能近20公斤囉!要出動兩名壯丁才搬得動啊!


貨運公司貼心的把箱子保護得很好,我拿起剪刀剪綵。


看看大家的表情


機殼竟然有防塵袋!簡直是機殼中的LV啊





拿980X散熱器當比例尺


這輩子第一次用有防塵袋的機殼


小露香肩






全身照


側板是鋁陽極處理,髮絲紋非常漂亮。


頂上有4個USB2.0/ 1394/ eSATA,還有最大敗筆小粉綠和小粉紅,等一下我再處理他們




卸下螺絲可以把整塊頂面板拆下來。





非常扎實的鋁擠型冰箱門,充滿高級感。


最上面一格有5.25轉3.5吋的支架,沖孔網面板裡面是一次性折斷的薄鋼板。


冰箱門可以自訂左開或右開。


背面全貌,兩個水冷孔,左右兩個側板鎖定開關,12公分風扇,七個單層擴充卡開口。


頂部防滑塑膠適合放置外接硬碟等週邊,但是很容易把表面刮出白色細痕




卸下一顆螺絲就可以拆除頂上的導風罩。


頂上兩個12公分風扇。




厚實的鋁側板與吸音棉。





側面的顯示卡導風罩。


推倒


免工具光碟機鎖定按鈕,設計靈感來自於自動鉛筆按壓時的手感。


握把式硬碟模 組帥到掉渣


導風罩將下置風扇吸入的氣體吹向硬碟。


硬碟模組上方可加裝第二組硬碟散熱導風罩,可見酷媽很在意cosmos硬碟風道設計不佳的問題




卸下一顆手鎖螺絲後就可以直接拔起。此處做工不夠精緻,因此拔除硬碟的時候需要上下橋一下,手鎖螺絲也不能順順的鎖到底,不知道我是不是個案啊


拆除硬碟散熱導風罩後空間變大很多,有改裝成雙power的潛力。




硬碟模組全部拆除,冰箱門拆除,機殼轉90度放置,這樣的放法有可能提升我三張GTX470的散熱效率。




power的位置貼心的設計了泡棉墊片,讓高級的power烤漆不會在安裝的時候刮傷。




底部power入風口和前面的硬碟散熱進氣口都有可拆式防塵網。


機殼最下面的支架用膠帶包起來,肯定是為了放置時防止刮傷烤漆,但是膠帶黏的太隨便了,非常醜,如果要自己撕掉必須花很多時間才能清除殘膠。




cosmos最具特色的四根金屬支架緊緊的鎖在鋼製的結構體上,就算機體重量很重,只要多用點力,依然可以透過支架舉起整個機殼。


部件一覽










精緻的鋁製配件盒,內部襯厚泡棉保護配件。


黑化螺絲


束線帶與實用的螺絲刀鑰匙圈


來一張側板打印的CoolerMaster


---以下開始偏執狂的行為





拆除頂置面板


頂置面板的PCB和IO




非常容易刮傷的鏡面ABS


在裝機之前準備將小粉綠和小粉紅徹底黑化...
2011-03-24 17: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開箱 區域

PRINCEOFPEACE wrote:
經過漫長等待,終於拿...(恕刪)

恭喜您經過漫長等待終於到手,此CASE HDD散熱部份板大會如何處理?之前也有考慮這一咖但是應HDD散熱問題退縮不敢入手,我的工作環境是要用到多棵HDD處理.謝謝您的分享
恭喜終於入手了
阿怎麼沒有接續發在原本那一篇?

另有個疑問,買來就有附兩個12cm風扇的導風罩了嗎?
還是另外跟廠商拿的?
帝寶級的機殼
羨慕~~~快裝上機一定很棒

breadf wrote:
兩個12cm風扇的導風罩...(恕刪)


我收到的包裝裡面內含兩個導風罩,一個有風扇,一個沒有風扇(可以自己加裝),但是說明書上清點配件的表格只有一個導風罩另一個寫選購品。

我開一篇新的是為了讓想要直接看開箱的朋友更方便囉

AlesiWu wrote:
HDD散熱

兩個導風罩幫忙降溫,我手邊HDD不多可能無法測6顆全滿,但是依我判斷在沒有獨立風道的狀況下您要是裝6顆HDD還是會積熱的...針對HDD散熱可能要考慮別款比較好
PRINCEOFPEACE wrote:
我收到的包裝裡面內含...(恕刪)


恭喜你阿,可以看得出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最近也在找殼,但好看耐看同時又兼附機能性的殼真的很少阿

不巧小弟也是超級龜毛一族

看來到時候可能要忍痛了
讚,感謝分享~

以前也曾經擁有過Cosmos S,最欣賞他的前衛外型,還有那兩支機腳,這樣的設計讓人感覺很穩。

雖然現在換了聯力 X500,但還是會懷念Cosmos
看到機殼底部支架上的膠帶就軟掉了
至少也用塑膠膜包一下嘛!!
要是網購的話我就會退貨了!!
台灣人的錢很難賺...可是很好騙
蠻漂亮的機殼.
應該很重吧
不知道底下的是膠帶嗎.
好像很不好拿下來, 而且好像撕下來有掉漆的疑慮.
感謝分享











酒精+膠帶去殘膠,經過一小時努力把底下的膠帶整理乾淨,還好沒有脫漆的問題。
DIY黑化部份用了TAMIYA的油性漆,效果也不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