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目前國內的消費者,安迪生這款e電源系列算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品牌,其主要產品線之前都銷歐美居多,且也做 ODM 跟 OEM,所以在台灣的客源群算剛開始起步不到一年。
但其產品線的瓦特數從基本 A 系列的 300W 一直到 Q系列的 1050W 都有。
但本次開箱先以 F 系列的 F650 為主作介紹。
先看看外盒正面,純白色的 ANDYSON (The Air of Power) 字樣,以及通過 80plus 銅牌認證的標誌。
都說明了這個電源是經過嚴格檢測跟考驗的高階電源供應器。
先來看看基本規格吧 :
再來看看照片 :
而在外盒正面下方也直接將支援的項目列了個清單。
從支援 SLI、RoHS、PCI-E接頭支援、13.5mm高規格風扇等。
左邊外盒介紹裡面線材支援的PIN數。
貼心的手提把(感覺用手提會較高級 ??)。
右邊外盒介紹的是這台電源的輸出頻率跟功能。
兩組 12v 輸出,最大電流 22A,最大輸出總功率 574w,最大輸出功率 650w。
開箱驗明正身(還有泡泡包裝拉)
沉穩的網狀線材包覆,讓你線材不外露,不凌亂。
浮雕設計的 ANDYSON LOGO。
後方蜂巢式的散熱出風口設計,位於右下方的標準D座。
本體左方的說明。
高材質的散熱片,空間相當足夠,且整個開啟也不會感到風扇的噪音。
[對於目前國內的消費者,安迪生這款e電源系列算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品牌,其主要產品線之前都銷歐美居多,且也做 ODM 跟 OEM,所以在台灣的客源群算剛開始起步不到一年。
但其產品線的瓦特數從基本 A 系列的 300W 一直到 Q系列的 1050W 都有。
但本次開箱先以 F 系列的 F650 為主作介紹。
先看看外盒正面,純白色的 ANDYSON (The Air of Power) 字樣,以及通過 80plus 銅牌認證的標誌。
都說明了這個電源是經過嚴格檢測跟考驗的高階電源供應器。
而在外盒正面下方也直接將支援的項目列了個清單。
從支援 SLI、RoHS、PCI-E接頭支援、13.5mm高規格風扇等。
左邊外盒介紹裡面線材支援的PIN數。
貼心的手提把(感覺用手提會較高級 ??)。
右邊外盒介紹的是這台電源的輸出頻率跟功能。
兩組 12v 輸出,最大電流 22A,最大輸出總功率 574w,最大輸出功率 650w。
開箱驗明正身(還有泡泡包裝拉)
沉穩的網狀線材包覆,讓你線材不外露,不凌亂。
浮雕設計的 ANDYSON LOGO。
後方蜂巢式的散熱出風口設計,位於右下方的標準D座。
本體左方的說明。
高材質的散熱片,空間相當足夠,且整個開啟也不會感到風扇的噪音。
使用 13.5mm 風扇,聲音很安靜。
整體來說這是一台設計水準不錯的電源,也考慮到使用者的荷包跟 C/P。
風扇不會因為長時間的開機而產生很嚴重的噪音,更不會因為散熱不足而當機。
更正 :
目前用Intel e6300+兩顆250gb硬碟+兩台燒錄機+ATI 4670HD持續燒機測試出來的數據。
供大家參考,可能沒有像狼大開箱測試那麼專業,但小弟也盡力拉 XD。
值得買指數:
補上 80plus 官方測試數據。
目前 Andyson 系列產品 80plus 列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