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身為一個電腦DIY區的員工,當然就是要充實一下新資訊的啦才是...也不知道為什麼怎麼連的,隨手亂連了一下後突然發現了這有趣的玩意兒.."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前置面版!"
看到那麼有趣的玩意兒,心中的敗家魂就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但是礙於電腦常常一開就是上百小時起跳的情況下,實在是很難讓人下定決心買下手…
但就在這個時候,我從家裡的抽屜中翻到了這樣的東西: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269562c8566364d44f8f16d5312090a3.jpg)
年久失修的BeXq 1394外接20x10x40 CD-RW!
上面還寫著CD-RW呢!
頓時,我腦中的燈泡就突然亮了起來…
「來作個外接式的真空管濾音器吧!」
因此在光X商場入手了Musketeer III後,回到桃園住所立即就開始動起工來: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748e279f0d04b36f1ff36abb7af62c7e.jpg)
把外接燒錄器打開後,將燒錄器拿出來所剩下的轉接器部份。依左至右是電源、IDE接頭、開關背面。不過對我來說,我需要的當然就只有電源的部份啦~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43f6e2c585de3e698180c6ca037c4ae7.jpg)
不過原本是要內接用的電源,線當然是短的可憐。
為了要跟前面版連接,就翻出了一條給顯卡用的轉接線來作延長。
盒子部份差不多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請我們的主角上場啦: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2660ab1cb03b6ff3e42c67728100c757.jpg)
鏘鏘! CoolerMaster Musketeer III真空管濾音器!!原本是要享受拆新品的樂趣的,不過為了貼保貼只好給店家享受了Qrz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b382ed6fc1358cd3ed5ba2011ea0f74b.jpg)
內容物(左至右):後面版+線材+螺絲、說明書、面版本體。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54ea90178899381007e99978c78099e2.jpg)
面版的真空管部份,這樣看起來的確滿有質感的。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270e26df3f40af83129474a26dc5869a.jpg)
音壓指示表,左右擺動的指針有沒有種回到從前的感覺呢?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1c2811d2fc25924f4d2d2e176724a57b.jpg)
從上方看下去,其實這個算是很簡單的設計吧。
不過我不很懂電子電路的東西…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f0714ac6ff597b1df03c03cd59e1b8a5.jpg)
正面的一張,整體來說看起來相當不錯。
如果能配上適合的機殼應該更能突顯它的感覺吧。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b6fb9c20f6abf61a3f5abe321be053b3.jpg)
接下來就是本番了。把本體放進外接盒之中…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97829c60d9d7508a4f73b69a5a27551f.jpg)
雖然沒有說完全卡住+有地方鎖,不過穩固度還算是OK的。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7ccbfda7143a6c644c69aa15cdd8c511.jpg)
接上電源測試一下能不能正常作動…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6803b69d23f48cb07a08f0a55c3cb446.jpg)
正面汎出黃色的燈光,嗯,看來作動正常!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d435d0f7e581d7d04c3819ad3a75aa34.jpg)
開關關掉後,接下來就是來佈音源的輸入線了。
原本附的後檔板音源輸出入接頭部份是用照片右下角的圓環鎖住的,用螺絲起子輕鬆轉開後取得兩個3.5mm接頭…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802a129ecb50e298bbeb49cd62c8f293.jpg)
我把原本外接盒後面的一個卡筍用尖嘴鉗剪掉後挖洞,再把音源輸入接頭如後面板的方式用原本的圓環把接頭鎖緊。因為我主要的音源輸出多半是用耳機+手上工具不夠,所以就沒有另外開一個給輸出接頭用的洞(因為也不打算接)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e98f3a14ec7318a88085b28490cca5a0.jpg)
將接頭後面的線接至面板的音源輸入(AUX-IN)上,再用束帶固定好電源跟音訊線。
其實裡面接起來就只有這兩條線罷了。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e22023923f3e5c9c7fe27f4f2a04729c.jpg)
固定好後蓋上上蓋…不管上蓋的CD-RW字樣,看起來是不是還頗有感覺的呢?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62963a5e0259dbf2f6420d4296a288b1.jpg)
外接盒部份固定好後,接下來就是實測的時間啦!把變壓器與音源線接好後,將它安置在我的音源區架子上。上面中間的是我目前在用的鐵三角耳擴AT HA-2,右邊則是不知名品牌的USB外接音效卡,雖然不知名,但是因為音質乾淨+切換音源(喇叭<->耳機)方便,所以個人還滿喜歡的。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7adf4268852b781c2d7cca7b6a40a6c6.jpg)
啟動!!
面版再度汎出黃光,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感覺。只可惜外接盒的質感不夠,真有點浪費了鋁質感的面版…之後希望能找到個黑漆鐵皮盒子來改裝改裝。
![[分享]Cooler Master Musketeer III 真空管面版外接](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11/mobile01-77f2dcbdf96514ec8046fd8740641f05.jpg)
用來實測的主角,鐵三角的AD-500開放式耳機。
這隻的3D頭帶跟耳罩設計的相當不錯,帶起來不會感覺到壓迫&很舒適。(不過夏天可真是會有點熱就是了)
大概測試過幾天下來的心得是,跟我手上的耳機擴大器稍會渲染原本的音色不同,這組面版提供的功能其實講白點就是「強化原本音源的表現」我用了東方系列的音樂、手邊的一些Jazz跟動漫歌曲及BGM試過的情況下,原本錄音品質或音源比較好的音樂聽起來的感覺就有一定的提升,像是在空間感、迴響的感覺上感覺比較優秀些。個人最忘不了的是開了Stan Getz的Jazz Samba時那整個感覺真是不錯
另外還有一些非MIDI音源製成的BGM的感覺也更加的動聽了些。不過像原本大多使用MIDI音源的東方音樂就比較聽不出有什麼比較大的差別了。至於流行樂的測試就說聲抱歉了…因為我手上半首都沒有A_A(沒在聽)…另外一提的是真空管的熱度…
相信對音樂器材比較了解的人在看到這個產品時應該心中會有個疑問:
(這連我老爸看到我買下來時都一直在問)
「這樣不會太熱嗎?」
事實上這是肯定的。

開啟電源10多分鐘後,真空管前面的塑膠玻璃還真的頗熱的,手指放在上面大概感覺跟放在投影機的散熱出風口一樣的感覺。不過熱歸熱,如果裝在機殼上的話加上原本的散熱應該還不算是大問題…我現在是把耳擴放在正上方分擔一點散熱(耳擴的外殼是金屬的)。目前這個外接盒沒有額外的散熱能力,之後看能翻到什麼再改裝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