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怪獸500、1000W 扒皮實測~~!!

繼上次的台灣怪獸1200W後,接著來介紹較低瓦數的1000W與500W電源供應器~~


 


↓先來排排站...兩個皮箱XD



 


 


 


↓500W的特色介紹,5年保固、720天(2年)免費維修、扁平線模組化設計、溫控12cm風扇、20+4Pin與4+4Pin。



 


↓500W輸出規格表,12V分成兩路輸出。



 


↓500W特色圖示。



 


接下來是1000W的~


↓支援3-WAY SLI 可以同時接上三張nVidia顯卡平行運算,不過需要支援3-WAY SLI的主機板,且模組線材需另購。


↓12cm三洋電機風扇、模組化線材整線方便可改善機殼內對流、主動式PFC提高轉換效率、12V輸出高達六組更穩定、轉換效率最高可達87%、支援ATI
Crossfire X與nVidia SLI多顯卡技術、雙主變壓器設計輸出更穩定、1000W整體深度16cm,一般機殼也可裝。



 


↓1000W輸出規格表~



 


嗯....又來開抽屜了XD


↓買POWER附贈小傢俱頗超值~上層收納線材、下層為POWER主體。



 


↓500W本體~為黑色外殼。



 


↓半模組化設計,將裝新機一定會用到的20+4Pin與4+4Pin直接拉線出來。



 


↓出風孔不採用一般的蜂巢式,改用菱形通風孔。



 


↓採用12cm溫控風扇散熱。



 


↓500W內部構造圖,沒用到的剩餘空間頗多。



 


↓電源輸入側有使用電容進行濾波,但接腳裸露,若有異物進入較危險。



 


↓第二階濾波電路~保險絲為直立式安裝。



 


↓APFC輸出端電容採用Capxon 200V 470uF兩個並接。



 


↓二次側電容採用日系TK的UTWKZ系列低阻抗105度電解電容,並在輸出線路上包上熱縮套管幫助絕緣。



 


↓其餘還有HERMEI與Capxon兩家電容在旁。



 


↓模組化輸出部分,有敷錫曾加電流負載能力~旁邊的是HERMEI電容。



 


↓接下來換1000W做拆解。



 


↓不只鏡面烤漆,還有類似拉髮絲的處理~視覺效果不錯XD



 


↓後方模組化輸出部分,左側三個2Pin插槽可以接風扇。



 


↓為半模組化設計,20+4Pin、4+4Pin、SATAX2、大4PinX2為直接拉線出來的,也是一般裝機會用上,只是SATA只有兩個有點少。



 


↓採用主動式PFC、與+12VTurbo功能。



 


↓採用三洋電機12公分雙滾珠軸承風扇,最高轉速2850rpm、風流量88CFM。


比較特殊的是此風扇有逆接保護。



 


↓1000W內部結構,由於縮小外殼體積,零件顯得相當擁擠。



 


↓電源輸入側一次濾波採用電路子板,使用塑膠片絕緣。



 


↓風扇控制子板。



 


↓+12V Turbo子板。



 


↓APFC輸出電容為日系TK200V/1200uF兩顆並接。



 


↓輸出線材有使用熱縮套管包覆做絕緣,輸出側採用TEAPO(智寶電子)105度電解電容。



 


↓雙主變壓器,右邊小顆的提供+5Vsb待命電壓。



 


↓模組化輸出子板,有敷錫增加電流負載程度。



 


↓輸出側的電容快被困在膠海中了@@



 


↓這邊的固定膠也是相當多,想必很難接觸到短路了吧XD



 


↓電源管理子板因為靠散熱片較近,所以用塑膠片包覆。



 


↓1000W模組化線材一覽。



 


↓有附兩條接風扇的線材,4Pin與3Pin都可用。



 


↓SATA採用直角刺破式,一條可以接4個SATA裝置。



 


↓2個PCI-E 6Pin線材上面都有設置REMI Cord。



 


↓2個PCI-E 8Pin線材上面都有設置REMI Cord。



 


↓2組大4Pin線材,為3個大4P+1個FDD電源設計。



 


↓額外的主機板8PinX1、4PinX1、一般的大4PinX1。



 


接下來就是上機測試啦~~


測試配備:


CPU:E8400 OC 4G 1.375V


RAM:創見 DDRII 800 OC 1000 2.3V


MB:技嘉 EP45-UD3R


VGA:HIS 4830 OC  700/1100


HDD:WD6400AAKS、Maxtor 500GB


測試軟體:OCCT V3.0.1 使用Power supply測試項目 64-bits Linpack開啟


 


↓先是500W~核心電壓。




 


↓500W 3.3V輸出曲線,最大變動為0.1V。




 


↓500W 5V,最大變動為0.11V。




 


↓500W 12V輸出,變動最大0.64V。




 


接下來是1000W測試~分為+12Vnormal與+12Vturbo。


 


↓1000W(+12Vnormal)  核心電壓,有0.02V的變動。




 


↓1000W(+12Vnormal) 3.3V,0.03V的變動範圍。




 


↓1000W(+12Vnormal)  5V,0.03V的變動範圍。




 


↓1000W(+12Vnormal) 12V,0.19V的變動範圍。




 


再來是切換到+12V turbo再做測試~


 


↓1000W(+12Vturbo) 核心電壓,毫無波動。




 


↓1000W(+12Vturbo) 3.3V,波動範圍0.03V,與normal模式一樣。




 


↓1000W(+12Vturbo) 5V,波動範圍0.03V,也與normal模式相同。




 


↓1000W(+12Vturbo) 12V,波動範圍為0.19V,與normal模式一樣。




由結果可以得知在我這個測試平台開啟+12V
turbo對於核心電壓的穩定度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其他電壓輸出穩定度毫無影響,所以開啟turbo模式對於超頻使用者可以讓超頻更順利~


看完頗冗長的測試後,來下個結論~~


500W部分:


線材採模組化輸出,可以幫助整線與改善機箱內對流。


且將一定會用上的20+4Pin與4+4Pin從電路板直接拉出來,就不用擔心模組化接點氧化或者接觸不良的問題~


運作過程中相當安靜,只是由OCCT測得+12V電壓偏高,已經到13V了@@..


1000W部分:


具備+12V turbo設計,對於超頻使用者來說切換到turbo模式可以使系統運作更加穩定。


且機體尺寸只比一般500W再長一點點,一般的機殼也塞得下,不必為了遷就POWER而換機殼。


運作過程中風扇的運轉聲不大,且關機時還會讓風扇繼續運轉一段時間,以帶走零組件上剩餘的熱。


風扇輸出部分不知是否因為小弟系統耗電量不足,風扇電壓在測試過程中始終維持在5.8V輸出。


 


500W:


O:模組化設計,可以幫助整線、扁平線設計,不只美觀也可改善機箱內對流、核心電壓穩定、運轉安靜。


X:+12V輸出偏高且波動幅度較大。


 


1000W:


O:+12Vturbo對於超頻使用者來說可以改善系統穩定度、體積小,一般機殼也可以裝。


X:線材接頭若有標示會更好。

2009-04-23 18:38 發佈
500w 一看就覺得蠻擔心的
EMI的電感非常單薄應該沒法承受500w的電流.
二次測的整流二極體也非常小顆
大電容也小顆
讓人感覺是不足瓦的東西
感謝分享,又多知道一個不能買的產品,
沒有80+以上的認證,我一率看不上眼。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