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力那組獨立販售的3轉3硬碟架我也有買但老實說,蠻難用的...問題在於硬碟由後方拆裝若機殼不夠深,硬碟在拆裝過程中很容易會被後面的東西卡到 (常常是介面卡...)最後變成拆裝硬碟都得把整個架子螺絲鬆下來向前拉...聯力最近會出一個由前方拆裝的硬碟架(好像是叫EX-H33之類的...)那棵的硬碟拆裝看起來就比較接近市面上的熱抽換,但價格應該會低許多有興趣的不仿等那顆,至於現在這個我只能說除非你機殼夠深吧...
上個月買了兩個聯力 A59 後;就對聯力的產品沒有很大的興趣了。最大的原因是品質與價格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側板與主體的密合度,與一般一千多元的機殼還是一樣,並不是很密合。前面板與主體的密合度也是一樣,不是很好。並沒有特殊設計之處。除了材質是鋁質外,並沒有值得讚許之處。如果故意拿一個十公分的風扇,在其中一葉片上加重配重再鎖上機殼,讓它轉動;就知道還是有很多接合處並不理想,仍會產生噪音。(最後我還是自行在一些地方使用了少許矽力康來黏合,以去除密合度不佳帶來的噪音)第一個敗筆是,鋁質較輕,又是直立式的。而電源供應器,光碟等等在上方,下方卻沒有加重(如船身之船底設計)。變成了頭重腳輕。音響很多會用鋁殼設計,但其為平躺式,而且在下方最下層通常有機板及鐵板加重。相較之下這樣的設計穩重多了。(我自己找一塊20x20的地磚用矽力康黏在機殼下方)第二個敗筆是,而在內部的預留線(上方USB預留至主機板);根本是「亂七八糟」沒有品質可言! 這是我最生氣的地方。如果一次只購買了一個機殼的人,也許不會像我這麼生氣。為了使內部的配線乾淨整齊,我想這是 DIY 一族很多人想做的事。第一個機殼USB預留線的固定器黏在上方的中間位置,我的電源,排線「勉強」還是可以用網套成一串,並避過主機板。使得內部看來整齊。而第二個機殼USB預留線居然黏在偏後的位置,這也表示了那線材就是想架空經過主機板了。偏偏主機板的USB插座在最下方。架空經過又遇上了那 NVDIA 8800 的高溫排氣口!最後只得拆了那固定座,自己又上了電子街買了一個來黏。花了比較多的錢,還是得像便宜貨一樣自己縫縫補補,聯力那有真的比較好呀?
es_mato wrote:上個月買了兩個聯力 ...(恕刪) 因為你買的是A59,這種大小的機殼聯力通常做的不是很好聯力最擅長的是A17這種標準大小45x21x49,已經不知道進化多少代了或者其他更大尺寸的機殼,也是玩家非常喜歡的PC-7FPC-60F這是最新發表的,很喜歡這種電源放在下面、硬碟橫放的機殼PS.硬碟安裝是最新無螺絲設計,真是越來越進步
kayusumi wrote:您好,我想請問那個擴充硬碟架,他的減震橡膠有發揮出功用嗎? 不知有無作用要如何判定...就算去摸也感覺不出什麼,因為架子上的風扇本身就會震 (聲音也不小)說到那個硬碟架硬碟安裝是用推放進去的 (嚴格上說起來是"扣"上去),過程中力道不好拿捏,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好裝安裝上去的硬碟,雖說藉由橡膠的磨擦力不至於鬆動,但也沒有什麼東西去將硬碟完全固定住整體而言,個人並不推薦這組硬碟架另外,聯力至今的經典機殼都是mid tower以上的,這跟人家說石頭牌的品質是由5千開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