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小白的改裝文第一發-自製USB 3.0機殼

樓主DIY的精神令人感佩, 但是這樣的轉接及焊接是完全無法符合USB3.0的規格的! 在EMI及Cross Talk上都有極大的瑕疵, 充其量只能說這一個Port是個多了5根pin的USB2.0而已, 實在不宜誤導大家!!!
cord wrote:
樓主DIY的精神令人感佩, 但是這樣的轉接及焊接是完全無法符合USB3.0的規格的! 在EMI及Cross Talk上都有極大的瑕疵, 充其量只能說這一個Port是個多了5根pin的USB2.0而已, 實在不宜誤導大家!!!...(恕刪)
我何德何能可以誤導大家呢?就只是按照雜誌的介紹 Step by Step 所完成。我認為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改裝出來的結果有符合該有的速度即可,剩下的細節及Know How,我反倒不會那麼在乎。若你覺得真的有很大的疑慮,相信這期的電腦王你可以仔細的去好好的翻一翻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了呢,而且這可不是你說的多了個 5 Pin 的 USB 2.0這麼簡單而已。多出來的腳位都有明確的定義。喔!對了,除了這期的電腦王,另外它的第85期你也可以拿來參考一下。我覺得講得都很精闢,

PS:如果你更有實驗精神的話,不妨去買一咖 USB 3.0 機殼,線材為延伸背板的型式。看看是否也是像雜誌那樣的作法,再來質疑也不遲。
歡迎參觀小白的小小窩 http://www.mobile01.com/mpitemlist.php?id=573390
cord wrote:
樓主DIY的精神令人...(恕刪)

唉呀~不會掉資料、斷線就好啦
畢竟USB不像RJ45那樣有DIY的工具、零件嘛
土砲的東西本來就不能跟工業、伺服的東西比

EMI應該還好,很常見內接USB的接頭有一截未遮蔽
Cross Talk就...試了才知道






雜誌因為趕稿跟親民,沒有完全照規範來是很可能的
EMI跟CrossTalk你可以搭配關鍵字CAT6服用
USB比較少人DIY跟講究大概找不到吧


期待有人挑戰符合規範的USB3,有專業精神的DIY更令人激賞
看得我姆薩薩~不過你真的厲害~給你一個讚!
訪間的雜誌畢竟只是動一動筆, 簡易的操作給普羅大眾看罷了!
但是真正的USB3.0 規格即是規格, 一切須以ETC測試結果符合規範來驗證. 目前不管是國外大廠或是台廠都還在努力將產品做進規範內!




以上只是節錄一小部分USB3.0的規格

依照樓主的DIY作法, 只能說可是被系統識別為USB3.0的連接介面, 但實際使用上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是被down grade 到USB3.0以下, 以USB2.0來進行工作.

目前市面上有一大堆宣稱是USB3.0介面的裝置或是纜線, 但是您可以仔細去看一看, 是否這些裝置或是纜線有取得TID? 就小弟所知, 絕大部分都是冒充的土炮, 距離USB3.0的規格都還有一段距離...

小弟寫這一段只是想告訴大家: USB3.0並不是隨便把線接一接就可以達到的!!!
讚!!難得的分享文
樓主好厲害


開始懷念早期的01,
沒嘴砲、只有分享
你拿來改的那個應該是殺肉ASUS早期商用機上面的前IO版
我本來也想到USB 3.0規範的問題,
不過後來想想 對一個沒有電子背景的人來說
把訊號接對就很厲害了 而且這是自用自爽自hgih的也不是產品
所以有人硬要要扯規範也真的有點太扯了...

那你要不要叫開板的那位去問那幾家賣儀器的借儀器測或是送百佳泰...
真的是有夠扯....
sexyboy wrote:
最近一期的電腦王著實...(恕刪)


孔開的蠻有型的

cord wrote:
訪間的雜誌畢竟只是動...(恕刪)
原來如此,不過實測的結果速度有跑出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在我日常使用 USB 3.0 隨身碟時沒明顯感受到被降速的感覺即可。這個作法只是讓 USB 3.0 的使用接口更加的方便、讓機殼的外觀更加的一致美觀,如此而已。這篇文章最主要強調的是 DIY 的精神和我實際土砲的做法。USB 3.0 的規範和架構倒是其次。就如同我剛才講的,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實際做出來的效果看的到,機殼整體的外觀整合度高就夠了,一切都只是爽度問題而已啦!

在這裡你可以提出你的質疑和看法,但是你說我誤導大家就証明你一開頭的文章就沒有看清楚。
歡迎參觀小白的小小窩 http://www.mobile01.com/mpitemlist.php?id=573390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