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系統風扇,該抽還是吹?

coutsight wrote:
新的散熱方式在高階廠...(恕刪)


看過大大的回答後,
發覺大大對機殼負壓的解釋方式好像與一般玩家常提到的機殼負壓方式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之處耶!

大大所謂的負壓方式是以機殼除了前下後上這兩處風扇所形成的風道將熱氣排出外,
其餘的部分皆完全封閉後所形成的完美散熱風道,
其中甚至包含了機殼組裝的空隙也必須考慮在內,
因為密合度不好,負壓效能自然降低.
所以廉價機殼比起高階機殼除了材質差異外,最影響散熱的部分是差別在於組裝的品質是嗎?


而相較於大大的說法,
一般玩家常所提到的機殼負壓就是單純的指"出風量大於進風量",
所以才會一直在風扇的風量與尺寸這塊領域上不斷大作文章!

或是像大大另外提到的,有的機殼設計因組裝品質不佳,乾脆捨棄負壓,到處開洞,將機殼以區域對流來處理.
但這樣卻又造成容易進塵,時間久了後,內部零件積灰塵,散熱反而更不好.


那想再請教一下:
如果依大大提到的負壓散熱方式,前下後上這兩處風扇的風量是否還是需要有大小的差別?
風量是越大越好嗎?兩者風量差距是否也是越多越好?
(因為照一般所言,進風量大於出風量是正壓差;出風量大於進風量是負壓差.)

NEO SPERION wrote:
看過大大的回答後,發...(恕刪)


你的這些問題,當你實際組一台靜音的 HTPC 時,就能得到驗證.

要良好的散熱,不一定要大尺寸與大風量的風扇,很多人跟我一樣,10年前的聯力機殼都還在用.
那個時代機殼的風扇孔只有8CM,能買到的靜音扇更是只有 28 CFM 的風量.
依現代玩家的眼光看,散熱一定不好.
但事實上一台裝了AMD 4核心+4顆硬碟+ATI顯卡,24小時不關機的電腦(動物機+DLNA SERVER+上網遊戲機),塞在聯力10年前的機殼(忘了型號,機殼也沒寫),只有5棵風扇:前下 8CM +後上 8 CM+CPU+電源+顯卡,在風散轉速器調到最小的狀況下,室溫32度時仍有以下溫度:



這還是為了靜音故意調低風扇轉速,不然溫度會更好看.

CPU,機箱(後上),風扇5(前下),看起來後上比前上大,但其實差不了多少,那是因為三個是不同廠牌的靜音扇,最低轉速也不同,只能調成如圖所示.

以前800元的機殼,同樣的風扇全速跑在P3機器,超過60度.
這些數據說明了良好的機殼組裝是有助散熱的.

或者你可以參考貴的機殼的設計,賣幾萬元的機殼一定有其獨特之處:
如SilverStone 鐵木真系列 TJ11 就是強調前部面板和頂部採用整體彎曲90度的鋁板.


coutsight wrote:
你的這些問題,當你實...(恕刪)


那大大的意思就是只要機殼風道順暢,與前後風扇的尺寸與風量大小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是嗎?
如果想要加強風道的對流,只要提高風扇轉速與風量應該就可以達成溫度下降的目標,
但並不需計較前後風扇的風量是誰高誰低,不曉得這樣解釋對不對?


還有最後想請問一下大大:
關於你提到的機殼負壓風道是從機殼前下方往後上方流動,
不過位於機殼後下方的顯卡與PCI設備卡所產生的高熱並不在此流動範圍中,
雖然熱空氣會往上昇,最後被機殼後上方的系統風扇所排出是沒錯.
不過畢竟散熱效能仍舊相對較差些不是嗎?

而就之前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大大對于機殼側版風扇的設置看來並不十分同意.
因為會產生亂流打亂風道,且更容易吸入灰塵造成散熱效能不佳.
不過大大之前倒是有提出過一點,那就是如果系統後風扇如果要採"吸風"方式的話,
必須位於機殼下方才能達到整體元件散熱的效果!

基於以上論點,小弟突然想到有以下幾項產品或許可以達到這些要求:

1.聯力 BS-03

特色:安裝方式約等同側版風扇,可抽風或吹風(原廠預設為抽風)
缺點:僅聯力機殼可能安裝,如果改為吹風方式會吸入灰塵(但可另加裝濾網防塵)

2.聯力 BS-08

特色:安裝於PCI插槽上,可抽風或吹風(原廠預設為抽風)
缺點:占用2個PCI位,且較占空間,如果改為吹風方式會吸入灰塵(但可另加裝濾網防塵)

3.聯力 BS-09

特色:外部安裝於機殼PCI插槽上,可抽風或吹風(原廠預設為抽風)
缺點:占用3個PCI位,雖不占內部空間不過外接方式反而會與擺設方式有所干涉.
如果改為吹風方式會吸入灰塵(但可另加裝濾網防塵)


想請問一下大大,如果就你觀點來作考量,以上哪款是你最建議的方式?
風扇的方式又是如何配置(抽風或吹風)?
又或者是其實全都沒有這個必要考慮的咧?




NEO SPERION wrote:
那大大的意思就是只要機殼風道順暢,與前後風扇的尺寸與風量大小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是嗎?
如果想要加強風道的對流,只要提高風扇轉速與風量應該就可以達成溫度下降的目標,
但並不需計較前後風扇的風量是誰高誰低,不曉得這樣解釋對不對?


只要風道順,就算沒風扇,也能散熱.所以才會有一堆人打造無風扇電腦.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174&t=2066247&p=1

進風量大於出風量,就變正壓.正壓,負壓散熱各有其擁護者,沒甚麼誰好誰壞的.
不過正壓需要好的濾網,不然會變吸塵器.
前面隔一層濾網後,風扇就得更吃力,才能灌更多的風.
一則耗電,二則無法靜音.所以打造HTPC的人,大多會選擇負壓.

NEO SPERION wrote:
還有最後想請問一下大大:
關於你提到的機殼負壓風道是從機殼前下方往後上方流動,
不過位於機殼後下方的顯卡與PCI設備卡所產生的高熱並不在此流動範圍中,
雖然熱空氣會往上昇,最後被機殼後上方的系統風扇所排出是沒錯.
不過畢竟散熱效能仍舊相對較差些不是嗎?

而就之前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大大對于機殼側版風扇的設置看來並不十分同意.
因為會產生亂流打亂風道,且更容易吸入灰塵造成散熱效能不佳.


以前的顯卡沒那麼熱,所以沒風扇,靠熱氣流上升就能散熱.
現在的顯卡大都佔兩個SLOT,自己從機殼內吸風,從自己的PCI出口出去.所以也不用擔心散熱.

側板吸風不是不好,但機殼三大功用:散熱,防塵,防電磁波,好了一個犧牲另外兩個,就看使用者的選擇.

NEO SPERION wrote:

不過大大之前倒是有提出過一點,那就是如果系統後風扇如果要採"吸風"方式的話,
必須位於機殼下方才能達到整體元件散熱的效果!


基於以上論點,小弟突然想到有以下幾項產品或許可以達到這些要求:

1.聯力 BS-03

特色:安裝方式約等同側版風扇,可抽風或吹風(原廠預設為抽風)
缺點:僅聯力機殼可能安裝,如果改為吹風方式會吸入灰塵(但可另加裝濾網防塵)

2.聯力 BS-08

特色:安裝於PCI插槽上,可抽風或吹風(原廠預設為抽風)
缺點:占用2個PCI位,且較占空間,如果改為吹風方式會吸入灰塵(但可另加裝濾網防塵)

3.聯力 BS-09

特色:外部安裝於機殼PCI插槽上,可抽風或吹風(原廠預設為抽風)
缺點:占用3個PCI位,雖不占內部空間不過外接方式反而會與擺設方式有所干涉.
如果改為吹風方式會吸入灰塵(但可另加裝濾網防塵)


想請問一下大大,如果就你觀點來作考量,以上哪款是你最建議的方式?
風扇的方式又是如何配置(抽風或吹風)?
又或者是其實全都沒有這個必要考慮的咧?(恕刪)


這些產品,我只能說"很多餘".要是真的好用的話,早就變機殼標配了.
這令我想到以前流行的"PCI 渦輪扇",如今安在?

事實上,我試到現在最好的散熱方法,就是拿一台電扇,對著電腦側邊擺頭,可同時加強前面冷風吸入與後面熱風排出,至少降低機殼內部溫度5度以上.

要搞好一台電腦的散熱很簡單,但要弄好一台兼顧效能與靜音,還要能省電的HTPC的散熱,而且擺在客廳大都是橫式機殼,那才是挑戰.因為風扇聲音與震動都會影響影音表現.
所以如果對機殼散熱有興趣的人,我建議自己組一台HTPC就能得到許多網路無法告訴你的事.

coutsight wrote:
只要風道順,就算沒風...(恕刪)



感謝大大不厭其煩的對小弟提出的所有問題作出分析與解釋!
讓小弟能對機殼散熱這部分,有了以往未曾注意過的一些新的體認與觀點.
最後請讓小弟給大大100分
我懶得搞那個之前知西華的摩登大帝玩過了以後~就裸側了XD

coutsight wrote:
(在另一個討論串看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9&t=1579720&m=f&p=49
一堆有錢人在那邊展示他們的高級機殼,...(恕刪)


有點想太多
那樓主要是在分享整線,跟機殼高不高檔關係不大
分享的也不見得就是有錢人

coutsight wrote:
這些產品,我只能說"很多餘".要是真的好用的話,早就變機殼標配了.
這令我想到以前流行的"PCI 渦輪扇",如今安在?
...(恕刪)


那種東西在機殼散堪用的套裝電腦效用可是非常的大,因為套裝電腦通常對流不佳,如果又裝了發熱量超高的顯卡就只能靠這招了...

個人為什麼捨棄負壓?負壓的話難以確認空氣從何處吸入,而只要有縫皆會變成吸入空氣的地方而搞的縫隙中都塞滿了灰塵,有時連光碟機也搞得都是灰塵而壽命變短。

正壓於進氣處用濾網雖然會減少風流量,但完全解決灰塵的問題...

在一個悶熱的房間裡,將冷空氣吹進來比將熱空氣抽出去還要有效率多了,而煙囪效應在如此小的空間裡是沒什麼效果的,隨便一個風扇效果就大於煙囪效應...

JoyRex wrote:
那種東西在機殼散堪用的套裝電腦效用可是非常的大,因為套裝電腦通常對流不佳,如果又裝了發熱量超高的顯卡就只能靠這招了


小台的套裝品牌電腦通常只有兩個PCI,前後各一個風扇.這種電腦最好的散熱方法,就是拿一支電風扇去吹它.
至於會裝高熱量顯卡的"套裝電腦",大部分是光華牌廠商配的,這已經和DIY差不多.
不想從內部改善的話,一樣拿支電風扇吹它,效果會比渦輪扇好很多.

JoyRex wrote:
個人為什麼捨棄負壓?負壓的話難以確認空氣從何處吸入,而只要有縫皆會變成吸入空氣的地方而搞的縫隙中都塞滿了灰塵,有時連光碟機也搞得都是灰塵而壽命變短。

正壓於進氣處用濾網雖然會減少風流量,但完全解決灰塵的問題...

在一個悶熱的房間裡,將冷空氣吹進來比將熱空氣抽出去還要有效率多了,而煙囪效應在如此小的空間裡是沒什麼效果的,隨便一個風扇效果就大於煙囪效應....(恕刪)


正負壓沒甚麼好爭論的,都能散熱.其實我用的是"均壓",只靠煙囪效應.
所有人都認為負壓會進灰塵,那是因為用了組裝不好的機殼.
高價機殼強調的就是組裝,這也是它貴的地方.

毛利鬼太郎 wrote:
有點想太多
那樓主要是在分享整線,跟機殼高不高檔關係不大
分享的也不見得就是有錢人.(恕刪)


那個討論串我有關注,大部分是2000以上的機殼.
這真的沒甚麼好爭論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有好東西拿出來獻寶是人之常情,在01也是傳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