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新手選殼2K內


kuo9373 wrote:
商品大家各有喜好,欣賞角度也有不同,但這個只值500元,這話好像酸了一點!


這種架構 好幾年前的superflower 就有了 一堆塑料 亂炒作 ....
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目前有使用強化玻璃的機殼應該還不普遍吧!
強化玻璃=塑料?這個也差太多吧!
chiyenms wrote:
只是隨著主機用電量的增高,靠機殼材質導到以機殼表面靜態散熱來幫的意義已經小了

這說法怪怪的,我以為機殼之所以用金屬,是為了防電磁...
看來,我的觀念落伍了......
bbctank wrote:
這說法怪怪的,我以為機殼之所以用金屬,是為了防電磁...
看來,我的觀念落伍了......


機殼本來就都是用金屬作的

聯力的賣點是在鋁合金,比一般的 SECC 鐵/鋼片機殼導熱好

導熱率 Wm-1K-1
銅 401 (所以 CPU 散熱器有的有加銅底... 但現在不流行全銅了,太貴太重)
鋁 237
鐵 80

chiyenms wrote:
機殼本來就都是用金屬...(恕刪)

您知道甚麼是金屬屏蔽效果嗎??
迎廣那個機殼會有防電磁的效果嗎??
不要把人家的好意,當做自己的英明....

機殼材質,從來就跟散熱無關,是機殼的風流設計才是重點,
用鋁合金是因為輕而且比較不會氧化,而且聯力的機殼用的鋁板也比較厚,
用起來比較穩...
bbctank wrote:
您知道甚麼是金屬屏蔽效果嗎??
迎廣那個機殼會有防電磁的效果嗎??
不要把人家的好意,當做自己的英明....
機殼材質,從來就跟散熱無關,是機殼的風流設計才是重點,


EMI 就 EMI,要撂術語就麻煩用業界在講的用語,
不要一下「金屬屏蔽效果」、一下「防電磁的效果」,連完整的「防電磁波干擾」都不會講。

還「機殼材質,從來就跟散熱無關」,最好是啦。
材質物理數據都寫了,你就算沒產業背景知識,只有散戶 DIY PC 組裝經驗
物理數據也花幾秒看看再回話吧。

然後我上面也沒和你指名在談 迎廣 xxx
真要槓這個的話,也不是塑膠殼就不能作 EMI
塑膠材本身是不能擋 EMI,但玻璃材本身一樣不行
但滿街塑膠殼的 NB 在跑,EMI 都有作、檢測也都有過
DT 部份,則前面板塑膠材的 DT 機殼滿街是,
DIY 市場則是側透空或透明的機殼有一堆人在用
chiyenms wrote:
EMI 就 EMI,...(恕刪)

好專業,好厲害,好佩服...

桌機電腦裡的發熱元件,哪個跟機殼直接接觸的??
還扯甚麼導熱係數的,又不是CPU散熱器...Orz

用你的講法,那些用塑膠殼的筆電、機器都不用散熱嗎??
現在電腦裡的顯卡、CPU溫度(某些)也不見得比以前的低,
為什麼就像酷媽、迎廣、海盜那些破萬的機殼,為什麼不用鋁材製作??
為啥全鋁製的喬思伯機殼,散熱也沒比小巨蛋這類的好??

筆電用塑殼可以過EMI是因為只用部分金屬遮蔽在一些重要的地方,
不代表沒用金屬殼,EMI就一定沒問題,
有些設計是晶片外面蓋金屬殼,有些是機殼內用大片鐵材或銅箔遮蔽,

一代I7的筆電,CPU轉檔動不動就破百度,照您說的為何大部分廠商都還是用塑殼??
是內部散熱風流設計夠,不需要用金屬殼散熱??
還是CPU的熱量不夠大,不需要用到金屬殼??


就是現在機殼的防磁不佳,很多高階的主機板,都把網路、音效晶片及電路部分,
特別作了金屬蓋,防止訊號干擾。

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一般桌機如果使用到需要機殼散熱,就表示內部排風有嚴重的問題,
不然正常就應該只有風扇的出風處會有熱風,機殼是常溫的狀態,
以前還有機殼標示28度的機殼認證(真的不清楚是啥鳥東西...Orz)。

話說,靜音機殼內部都有隔音棉,機殼幾乎都沒有排熱的效果,裝I7跟AMD CPU的用戶,應該常常熱當吧!!!

bbctank wrote:
好專業,好厲害,好佩服...


你回去看 3樓、10樓 我貼的內容
你後面在講的這些結論,前面已經講過了,
你繞這一大圈,也只是再去解釋我前面 10 樓為何已經先下好了那個結論



你自己也已經引文了,還是你有看沒有懂?

整串下來,其他人就是在講選殼與散熱,
就只有你要把樓歪到 前面板用
強化玻璃與塑膠不能擋 EMI 啦! ,一定要有金屬才能檔 EMI 啦
的這件事



就單純材質與散熱這部份來講
桌機機殼用什麼材質對於散熱真的影響很小
風道設計才是重點

但筆電機殼就真的有差
筆電空間小很多
如果是金屬材質機殼就真的比較好導熱
酷碼master box 5黑色1990元,酷碼的機殼都還不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