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不知該貼哪一區,還是選機殼這區好了

因為先前已經有人貼上 PC-7F 的開箱文,PC-7FW 和 PC-7F 的差別也只有透明側板,所以就只追加一張外相照
兩者外箱的差別就只有那個勾而已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和老機殼 PC-7 比較一下:
俯瞰圖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側面圖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背面圖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從圖片裡面可以看到,這兩個機殼的外部尺寸一模一樣

接下來把零件通通移進新機殼
ASUS Rampage Extreme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Q9650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G-Skill DDR3 4G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剩下的零件有 CM 的 V8、ASUS 的 9800GT TOP 和 1814-BLT、ONKYO SE200-PCI、INTEL Pro-1000PT 伺服器網卡,還有海盜牌 620W 的 PSU。
全塞進去之後變成這樣,好像在擠公車捷運一樣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傷腦筋的問題馬上浮現,所有的零件幾乎都會發出恐怖的高熱,這張主機板的北橋晶片又是出名的燙
以下是無超頻的情況下開啟 EPU 行人模式,室溫 28 度,待機超過 1 小時的圖片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還沒超頻就變這樣,真夭壽...


直接看個人對這款機殼的觀點吧:
優點
1. 聯力的機殼當中,這款機殼可歸類為中低價位,對預算不多,想要組新電腦的消費者,聯力的機殼又是唯一的考量,即可將更多預算放在其他零件。
2. 外型精美,內部結構穩固,減震功能也相當強大
3. 機殼佔用空間不大,適合擺放空間不足的使用者 (比方說桌子下方高度不夠)

缺點
1. 一分錢一分貨,優點立即變成缺點,沒有主機板托盤的設計,CPU 散熱器稍微大一點,光是主機板的安裝,就可以讓你弄到滿頭大汗。
2. 為了穩固內部結構,所以這款機殼附有和汽車拉竿相同的設計,本意是為了讓機殼不容易產生形變,不過也讓安裝其他機殼配件 (5.25" 硬碟架) 產生額外的困擾。
3. 機殼內部空間非常有限,連帶造成散熱不佳的問題,如果不安裝額外的硬碟架,裝上較長的顯示卡之後,前方 12 公分風扇的風流就會被顯示卡切斷,造成上方的北橋和 CPU 只能吸到顯示卡的熱風,使得 CPU 的溫度降不下來,即使加上 VGA 散熱風扇和硬碟架的風扇,對散熱的幫助也非常有限。

結論:
如果想要使用這款機殼,千萬不要選擇會發出高熱的零件,而且零件越少越好

額外貼兩張讓自己稍感安慰的照片
同樣的 WD 6400AAKS 在 A8N32-SLI 上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改裝到 Rampage Extreme 上之後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感謝大家收看

---------------------------------------------------------------------------------------

由於有板友建議更換下吹式風扇,所以又把先前的 Zalman 風扇裝上,這兩顆風扇都有強化背板,但卻無法通用,因此拆裝主機板和整線花掉許多時間

追加幾張測試圖,未超頻,測試環境的室溫都是 28 度
安裝 V8 風扇時,系統閒置的溫度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Prime95 跑 20 分鐘後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應板友要求,追加 FSB=400,Prime95 跑 30 分鐘的測試圖 (為了系統穩定,電壓調整為 1.20V)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在這時出現了一點小插曲,在未超頻的情況下,玩 HF2 EP2 居然會破圖...看來顯示卡風扇的轉速不能固定在 50%,問題是轉速超過 50%,又會產生惱人的高頻聲

改換 Zalman 風扇後,系統閒置的溫度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Prime95 跑 30 分鐘後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聯力 PC-7FW (9 月 12 日更新,附測試圖)

由於安裝 Zalman 風扇時,系統溫度很容易瞬間飆高,而且為求超頻穩定,電壓在調整為 1.20V 後,待機溫度就快等於未超頻時的待機溫度...所以就沒進行超頻測試

從以上的測試看來,塔型散熱器雖然可以有效壓制 CPU 本體的溫度,可以讓人放心超頻,缺點卻是南北橋晶片和顯示卡晶片會過熱,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玩遊戲
而下吹式風扇可以明顯降低南北橋晶片的溫度,連帶顯示卡也可以一併降溫,不過在穩定的要求下,CPU 只能跑預設值
最後就是在安裝這兩種 CPU 風扇的情況下,MB 的溫度都偏高,Zalman 風扇則因為下吹式的緣故,MB 的溫度較低
還是要等聯力出開風扇孔的上蓋,才能在維持靜音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系統溫度

結論還是和先前一樣,最好不要在中小型機殼內安裝這麼多熱情的零件

不專業的測試,請各位多多包含
2008-09-10 12:09 發佈
大大的配備都很高檔 只有機殼.....
前方不是已經加裝 12公分風扇硬碟架 ?
所以前方進氣共有 14公分 + 12 公分 應該是夠了
後方也有加 VGA 排氣扇 應該是很夠了 為什麼還會高溫呢 ????

我覺得主要還是內部空間太擠,就算有進氣排氣,對流風量受到很多干擾,效果自然也不會好吧!

這咖上面沒有開孔讓風對流,基本上電源下置的機殼都是為了讓上方有裝風扇的空間增加散熱

基於熱空氣往上的基本原理,上方有風扇是有其效果的~

個人淺見有錯請指正!



生命的意義來自於寬度而非長度 Work Smart - Play Hard
為什麼會挑這款機殼咧...就是沒錢了啊...
先是花了 20 張小朋友買了喇叭,再來光是 CPU、主機板和 RAM 又是 42 張,還有 PSU、V8
、9800GT...實在是元氣大傷,本來是想要買 PC-X500,可是為了一次到位的組裝,短期之內實在是沒辦法買更高檔的機殼了

溫度會這麼高的原因,問題就出在正中心的 X48 和 9800GT 這兩顆晶片,顯示卡平常沒事就 60 度,連帶影響到上方的超熱情鄰居北橋,而且 RAM 的散熱片就像兩面牆壁擋在那,前面 12 公分風扇剛好無法直吹北橋散熱片;前方的 14 公分風扇,卻因為 9800GT 實在是太大張,剛好就擋往上的風流,冷風都被顯示卡、VGA 風扇和 PSU 給吸光。雖然機殼背面的 VGA 風扇確實對整體系統有降溫的效果,不過幫助卻非常有限,V8 散熱器再大,吸到的都是熱風,CPU 想降溫...我看很難...

一開始我還誤以為是散熱膏沒塗好,要不然就是 V8 的螺絲沒鎖緊,還把所有零件都拆下來重新鎖上一次,最後溫度還是這麼高降不下來,結果實在是令人洩氣。



如果有出 12 或 14 公分風扇開孔的上蓋,我一定會去買,不過到底會不會出,天知道...
g2342016 wrote:
為什麼會挑這款機殼咧...(恕刪)


這咖機殼也很棒

機殼內部的整線再整好點,儘量不要有線在機殼中間,

可以把線都固定在機殼兩側(可用束線帶之類的),

讓空氣流通比較好,溫度應該會再低一些吧
~喜~樂~安~康~
聽樓主的敘述聯力中小機殼A17好像蠻符合你的需求的前12後12上14,
只是沒有透測+power是上置的,
不過樓主已經買了就加減用吧
1. 其實樓主的溫度還好 不會很誇張
2. 這塊 MB 比較適合用 "下吹型 CPU 散熱器" 才能照顧到北橋
3. 機殼後方 12公分 1000轉無力扇 可以改成靜貓 12公分 1600轉

PC-7F 不是不好 而是不適合
1. 不適合超頻者
2. 不適合裝備多者
3. 不適合顯卡多者

對於一般 單碟 低顯 小U 使用上來說 並不會有問題的
但是像樓主重裝備一堆 就有點辛苦了

有點好奇樓主燒機會到幾度 ?
333X9=3G 和 400X9=3.6G 都試試 看看後風扇會不會噴火
業代論壇發過的文都要把他刪光光。
一開始我就已經把機殼後方的風扇換成 1500 轉的風扇,讓這顆風扇的風量大於 CPU 風扇全速 1400 轉時所造成的風量,不過溫度還是很令人失望
補上一張 Prime95 測試 20 分鐘的溫度圖 (CPU 小超 10%,圖中 1300 轉的是 VGA 風扇的轉速)

CPU 最高 58 度,MB 維持 48 度,不過北橋最高會衝到 70 度

其實一開始我也在 A17 和這款機殼之間猶豫不定,不過 A17 的上 14 公分風扇並沒有直吹 CPU,而且聯力沒有販售適用於 A17 的透明側板 (透明有加分),再加上 PSU 沒辦法下置,所以最後還是買了這款機殼。

另外,原本那咖機殼的確實型號有點忘記了 (不是 6 就是 7,應該是 7,不過確定沒有 Plus 結尾),它後方裝的是 8 公分內吹風扇 (附導風管)
我一開始是買 Zalman CNPS8700 NT,原因是原廠風扇除了沒辦法超頻之外 (溫度超高) 之外,還不能幫北橋散熱,換了 Zalman 之後,CPU 溫度可以降到待機不到 20 度,北橋不到 50 度,不過會有點卡到周圍的散熱片,而且還是壓不住超頻時的高溫,最後才買了 V8
誰知道 V8 雖然可以壓住 CPU 高溫,可是主機板的溫度也隨著飆高,看來除了等含風扇的頂蓋發售,或是換更猛的機殼,也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對電腦的功能沒要求很多,主機板加一張顯示卡、或是最近正夯的 AMD 780G 或 790G 就上機開始跑,這款機殼可就非常適合您
很不錯啊~有爽度喔~
不過版大應該還可以買高階一點的殼來養這些設備喔...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