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時興起想組一台新機的念頭 其實也沒甚頭緒 機殼選擇太多
不想要直立式的型式 就從小尖兵這類平躺式機殼主流方向裡做直覺性的篩選
小尖兵原是首選 後來看到 TT Core V21 就在其中做出喜歡誰多一點 不喜歡誰多一點的思考
可惜V21當時應該已停產 做好決定就看能從哪買回 符不符合預算
於是它就來到手邊 但也從跟朋友相約一起組 9代I5 發懶放到現在
其中還經過了10代 還有為時不短的顯卡荒 最後終於在一邊等顯卡一邊尋找其他零件下完成了
諸元表
I5-11400
Tuf Gaming B560M-Plus
EVGA 3060Ti FTW
HyperX Fury 3200 8Gx2
Kingston A2000
Antec Ne750G

好可惜 要是前置IO有 Type-C 就這樣吧


原本是採用Hyper T4 因為會把記憶體第一個插槽遮蔽住 只好再找了一顆有偏移設計的虎徹2 感謝割愛 尺寸也稍微從34C變成36C

很明顯的虎徹2就算搭用25MM厚度的風扇 也不會跟第一隻空氣記憶體有連結的機會

感謝Antec Ne750G 支援高聳不太硬的全模組線材

3060Ti上方的風扇我選擇進風下吹 塔散上方則選擇抽風 機殼正面則有個原生20公分 TT 原廠風扇 但也能自換成兩顆12或14公分風扇 上方則可自由使用12公分或14公分風扇 甚至是280水冷排 可玩性極高

Core V21 電供側這邊提供三個原生2.5吋硬碟支架 也能自由左右調整間距 就把它利用來做整線綁樁的利用 只要能遮好遮滿 能抱多緊就抱多緊

機殼後方保有讓買家外接頂樓水塔的孔位 孔位下方則是一個外蓋用來遮蓋住不裝就會感到空虛的檔板位置


共碩的Tuf Gaming B560M-Plus IO 跟機殼結合的很輕鬆順利




Hyper T4 關閉AVX512 同時烤FPU及顯卡的溫度 ( 室外溫約28度 室內無冷氣 ) 散熱膏 ARCTIC MX-4

虎徹2 關閉AVX512 同時烤FPU及顯卡的溫度 ( 室外溫約27度 室內無冷氣 ) 散熱膏 ARCTIC MX-4

原本在裝用Hyper T4 跟散熱膏MX4時 關不關閉AVX512來雙烤 我的最高溫也差不多就都是一樣的 這部分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原本整線就整得還可以 所以幾乎關或不關都沒甚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