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上一咖酷媽的COSMOS II之後,感覺就回不去了
主機板與硬碟在地上吃土吃了近一個月後,終於讓我等到啦~

不廢話~上圖
海盜一貫的環保外包裝,體積夭壽大,比例尺為1500ml的舒跑

打開上蓋

最先看到的是質感滿分的頂部濾網

整個紙箱的三圍分別為745 x 360 x 790mm,想親自搬運的人請自行評估...

本體官方重量數據18.6KG比COSMOS II輕約4公斤,但是體感上我覺得不只...

褪去套套

霸氣外露~ 本體長寬高來到650x253x690mm

膠膜未撕,不好意思入鏡了
可以看到在邊邊角角的地方皆上了保護膠帶以防碰撞

頂部一覽,簡約又不失質感

下方部分,沒有太多開口,PSU部分因為設計成面向側面,故看不到濾網

四隻腳都有橡膠腳墊

屁屁部分,原廠附上一顆14公分扇,代號AF140L,系統測出約1000rpm,風量很足但找不到數據

支援10個SLOT,4-WAY SLI/CrossFire Ready!

可是我只有一張過保的5850....

支援雙PSU,少見的直立安裝

先移除I/O Panel的膠條~

可以看到左上角有按鈕指示

壓按一下就可以把面板打開囉

不知道是不是官方設計? 他是分兩段式開啟,要自行下壓成完全開啟

由左到右為MIC、耳機、U3*2、Reset、U2*4,上方的條狀為電源開關
可以看到有貼心的對應圖示

不過要抱怨一下電源開關的微動手感不太好,大聲又硬...
前風扇面板為四根卡榫設計,輕輕一掰就可以取下

分量與重量十足的鋼板,配上鋁面拉絲處理


Corsair Logo 銷魂BJ4


取下面板後可以看到進風濾網

跟面板一樣有壓按圖示,雙手一壓...

就可以取下啦,下方是用溝槽固定

框的材質為有彈性的橡膠(?),相當有韌性


示範一下彎曲程度

原廠附的AF120L*3,等等把它換掉

接下來看到兩邊側面的小門,中間的地方有開關

將開關往左頂一下就可以開啟了

其實固定住下方測板的並非剛剛的開關,而是由橫樑上的兩顆圓形磁鐵所吸附的,也就是剛剛的機關只是負責開啟(頂出來),實質上沒有固定的功用在

兩邊都有磁吸式濾網

接著來看硬碟架的部分,簡單的卡榫設計

將背板側的螺絲鬆開就可以將HDD模組架滑出取下

HDD架,上下方都有滑軌設計

托盤的防震橡膠是較少見的款式,固定的比滾輪式的還要穩


拉拉筋

四大5.25免螺絲設計,只要將裝置輕輕推入就搞定

5.25面板移除要從內側將兩邊卡榫推出

上方濾網

說到上方濾網的移除,真是歸LP火

說明書上絲毫未提還是我去海盜的美國論壇找到解答的,也有好多老美找不到

解答在此!

超不人性的阿阿阿,施力點的洞洞躲在這是給誰找阿

而且還不是往上一頂就開,還要抓一個角度斜推,連戴手套都會痛


濾網整體

稍微軟Q

另一點要提的是它的濾網密度,風阻說實在還真的不小,可能是900D本來就是設計給冷排的用的,所以預設玩家就會用高風壓扇吧?

上方可上12cm*4,不過不知道吃不吃140mm扇,孔距有點微妙
留給其他人去試囉

背板,貼心附上CPU電源延長線
對比COSMOS II背板的超豐富線材,900D顯得較簡樸

最下方硬碟模組採Hot Swap設計,而且只要吃一個SATA電源


貼心的設計,有三條整線用固定卡榫

前I/O線材,沒有多出甚麼特別的
(U3-19pin*1 U2*2 HD AUDIO...)

Hot Swap模組,Sata電源*1 Sata線*3

為了風扇的擴充,裝在下方的模組架會較靠背板
圖中可以看出落差

要來安裝前風扇啦,先把內建的3顆移除掉,
當然風扇電源可以走背板

進風處礙於那塊大面板,設計成側面進風

帝海 影隼 DHF-12DB-2200 三洋電機雙滾珠 *3

完工

安裝主機板,用的是P8H77-V,標準ATX在這怪物體內看起來有夠小

粗略完工的樣子,線改天再來整理一下哈
5850公版約26cm,就知道900D有多大了

內附風扇移到上方

正面裝的是Lamptron Touch風扇轉速控制器
不然3顆影隼2200轉全速的聲音會很嗨

大功告成

原來電源與硬碟指示燈藏在開關本體裡面,想說350D有的900D怎麼可能沒有(私心350D的指示燈樣式比較帥...)
左邊是電源指示燈,右邊是硬碟,讀取時會閃爍

服役開始!

結論:
毫無疑問900D是適合重度改裝玩家的好物,設計質感與擴充性都是上上之選,但還是有幾個小缺點,QC可能要再加強,像側板切割多少有些不平整,以及在整體架構上不如CMII鋼韌,個人來說9個HDD槽還是有點不夠用,希望之後或許有機會單買HDD架模組。
還有最重要的價格經過代理後硬是從350鎂(約10,800上下)衝到市價11,900NT

同場加映給老爸88節禮物的350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