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外型出眾,其內涵更硬是讓別人想模仿也無法模仿的來!
但是世間事物總是無法完美無缺的,"小烏鴉2號"也是有著眾所皆知的頑固個性與脾氣!
不過有缺點才會有改進的空間,有改進的空間也才更會激發出敗家的慾望不是嗎?
基於以上種種......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網友發文開過箱,至於重複的部分小弟就不多做贅述了,
廢話不多說,就直接切入主題吧!
不過圖片超多,還請各位玩家見諒並請耐心看完!
首先來個外箱包裝.
跟一般DVD外盒相比可見其巨大程度,材質雖為全鋁合金,空機重量也有14.4KG重!

確定是全黑化版本,並支援最新的USB3.0,不過小弟目前也還用不到就是.


支援HPTX規格主機板,並最高可同時插上11個PCI插槽,UD9與SR2 等航艦級名車擁有專屬車庫將不再是夢想!

規格表一覽:

正式開箱囉!

與箱子合照:

正面照,附有鑰匙孔可以鎖住:
門板搭配定位鋼珠,比起一般機殼所採用磁鐵吸附的關門質感來的比較有紮實感和準確度。
門板可以自由更換設定要左開或是要右開都可以.

聯力LOGO-防塵蓋面板底下為USB 3.0*4與SATA*1及外接音源插槽的多媒體連接埠.

上方面板預留3個12公分風扇孔位,不過要達到正壓差的效果的話應該就不需要了.
就算沒有安裝風扇,機殼的散熱能力已經相當良好!

後方照,有預留3個水孔孔位,如果想在前方面板使用USB3.0插槽的話,其中一個會被USB3.0的連接線占用.

內部開箱嚕!
內部採用熱源分流設計,電源供應器採下置方式,安裝時要注意一下線材長度.
光碟機部分一樣是採免工具安裝設計!
機殼並附有長顯卡支撐架, 官方規格可安裝36公分顯卡.
不過小弟看過那風扇架上下皆是採螺絲鎖上固定的,只要將風扇架與硬碟架移除,再長的顯卡也都能安裝!
只是顯卡插槽必須插在5.25"擴充槽以下的位置才不會造成干涉.
(至於小弟目前那小小的主機板連想干涉都干涉不到,加上我也沒有那麼長的顯卡)


背面照:
處理器背面有開孔,可直接更換散熱器不需拆主機板.

主機板安裝區可後抽出設計----小弟稱此為"雞肋設計"!

如果使用塔型散熱器的各位玩家對於此功能請你看過就忘了吧,因為會卡到水孔那塊凸出來的的板子部分.
不知道聯力為何不把水孔那部分另設計成可拆卸式即可,白白浪費了一個這麼好的設計!
不然也應該沿用主機板托盤區後拆的設計.

硬碟架部分總共有3個區域,皆採免工具安裝與可先抽離裝設硬碟後再安裝回機殼設計,
主硬碟架共有7個硬碟位置(含1個2.5吋硬碟架位置),且硬碟前後兩方向皆可放入不會卡到接頭,利於整線設計.
1個位於5.25'擴充槽'的是EX-33X2硬碟擴充架(含12公分風扇),
另一個是電源供應器旁的新型避震硬碟架(像是EX-34與最新的EX36A3混合體),合計可再加裝6個3.5吋硬碟位置.
最後還有2個2.5吋硬碟有預留安裝孔位可安裝於主機板與電源供應器之間的分隔版上,
內部整線孔皆有採防割手設計.



內部風扇:
包含前面板14公分*2個(含濾網)從前方或門板兩側(關門時)吸入冷空氣吹向硬碟架,
(要清理濾網時必須先移開硬碟架,再將風扇拆下才可清理, 挖咧!OOXX

不過因為採用聯力特殊的風扇螺絲與風扇架設計,只要出點力向旁邊扳一下就可拔下風扇了!)
另外一個14公分風扇則為輔助硬碟抽風並吹向主機板或顯卡幫助散熱,或是幫助機殼內空氣流通....
(對於ATX以下主機板用處好像不大,因為根本吹不到,且如果要安裝HPTX主機板時也必須拆掉,
不過好在一樣是採用聯力特殊的風扇螺絲與風扇架設計)
後方則是有一個12公分風扇負責排出熱氣.


前方面板有一個無段風扇調速器,最高可控制4個風扇:

作為"移動城堡"的首要條件當然至少要有輪子才能夠跑嘛!
機殼空機重量達14.4KG,裝上各部零件後16~20KG應該跑不掉,
所以能晉身為有車階級應該是令所有玩家會感到"祝 . 感 . 心 ! ! !"

輪子前方有拉板裝置,推入到底即可鎖定輪子,拉出後即為解除鎖定!
輪子有橡膠圈可防止滑動,不過按照先前案例好像壽命約為1年左右就會劣化斷裂
電源供應器進氣處有特製設計的14公分濾網可阻擋灰塵進入.



電源供應器有吸震膠條可減輕共振情況:

左右側板及前面板皆有隔音棉:

主機板與USB3.0線材:

配件包及零件盒與 USB3.0 轉 USB2.0 轉接線:
(有人能告訴我圖片右上方那塊鋁板是安裝在主機板的哪裡嗎?
說明書只看出是用在SSI CEB/EEB主機板上,不過卻不知道是如何安裝?

長顯卡支撐零件組與2.5"硬碟轉接架:

螺絲組與專利整線器扣具及蜂鳴器:

4國語言說明書(不含中文) 與敗家目錄:
(台灣製造廠商竟然會沒有中文說明書實在令人感到???)


所有零件上機完工照:
ATX主機板看起來有夠小,內部有夠空曠,全部看起來就只有散熱器加雙風扇最大咖,當然散熱能力是一流的囉!
不過先在此抱歉重傷到 01 上各位神人的眼睛了!
很抱歉小弟目前還未娶愛妻,也沒豪華加長版的勞斯萊斯顯卡當座車,更不用說是腹地廣大的軍事共和國基地!
目前僅有的就是兩隻噴火龍養在裡面當寵物,一隻是愛噴鼻涕的雙頭龍830 (PD-830)與另一隻亂刮颱風的4890!
所以光靠小烏鴉實在是安撫不住這兩隻噴火龍!


背部凌亂整線照:

正面安裝完成照:

工作桌上機照:
(因為空間不大,小弟怕弄髒與刮傷,加上也不喜歡當地板專用吸塵器,所以決定還是放在桌上,
只是每當要更換零件或線材時,就會深深體認到甚麼叫做是"沉重的"甜蜜負擔)


最後與即將交棒的小烏鴉2號幾張留影合照:
辛苦你了,小烏鴉2號!




優點與缺點:
優點:
1.全鋁合金架構加上全黑化陽極處理,質感一流,門板噴砂處理感覺也十分高尚!
2.空間超大,想安裝伺服器級雙處理器主機板,超長顯卡4-Way都OK,雙塔散熱器與眾多硬碟組RAID都不是問題!
3.散熱效果極佳,

因為烏鴉2雖然靠著垂直風道設計在主機板的溫度表現不錯,不過在硬碟的散熱表現上就相當差強人意!
此機殼在同室溫29度的條件下比起烏鴉2來說硬碟溫度足足下降約10~15度,
(烏鴉2為42~45度,此機殼約31~33度)
主機板溫度從烏鴉2的33度降至29度,
處理器在VX黑化散熱器與1500轉的ADDA雙風扇的壓制下,烏鴉2約可壓制在40度,本殼在可壓制在37度上下,
而待機溫度終年不減的4890也從烏鴉2的57度降至55度,
以上皆在未開冷氣的情況下,如開冷氣後此機殼的表現更加亮眼,甚至還曾經達到比室溫還低的情況!
4.隔音效果還不錯,門板關上後除非靠近聽,否則沒有太大的風扇與硬碟運轉聲音.
(當然打開門板後就......看情況啦!

缺點:
1.不用說當然就是太貴了,這輩子第一次買這麼貴的殼結果害的小朋友大量出走!

2.主機板孔位有點不太準,需要用點力氣去喬位置才能鎖上螺絲.
3.雖然背板後有很大的整線空間,不過因為主機板後抽滑軌的關係,結果反而多了一道分隔牆!
也因此造成空間妨礙,線材如果直接跨越上下兩區在線材的厚度上就會受限,而超過的話背板就無法順利闔上.
4.電源供應器因採吸震膠條,加上又只能從後方進入的安裝設計,結果因摩擦力過大而造成不是很容易安裝的情況,
必須一邊抬起前端一邊往內推進.
5.電源開關按壓點不在中央,而是偏按鈕下方,如果按壓點偏上時就會造成空按無反應甚至是卡鍵!
且按壓觸感有點空虛及過軟不扎實,且要按的的很深才能觸發,重置按鈕過小 太 太 太難按!

比起烏鴉按鍵的觸感來說真是有夠給他天差地別的,而且看起來這還是聯力恆古不變的設計!
一個機殼動輒幾千甚至上萬,連平價機殼所用的按鍵觸感都比他來的好,真是令人OOXX

(以上不知是否僅為個人事件)
6.只有5大感覺有點少,6大比較剛好.
7.硬碟架的部分沒有目前一般旗艦機殼該有前抽式的熱插拔設計,甚至連一般機殼標準的硬碟抽取架都沒有!
8.USB3.0轉USB2.0 轉接線只附一條共2個接頭,但USB3.0插槽有4個,如果暫時用不到USB3.0的話就只好
再去買條轉接線了!
9.整線開孔數量與位置略為不足,整線稍嫌不易,防割處理使用塑膠製品而不是橡膠製品,且密合度不是很好,
線材穿過時會有摩擦產生的聲響.
10.門板長條排列間隔設計雖有質感,不過容易日後卡灰塵難清理!
(嗚!小弟比較想要整面都是陽極髮絲紋處理的門版啦!)
心得:
因為之前被平價的小機殼搞過一次(當然不是小烏鴉2號啦!),又是手割傷又是被內部空間弄得綁手綁腳!
自此之後發誓絕對不再重蹈覆轍,決定只會考慮內部空間較大,散熱較佳且整線容易的機殼,
就算是價格略高些也無所謂.
在小烏鴉2號後這段期間也曾被NZXT幻影機殼(紅色)深深吸引過,
更一度迷戀上海盜船800D的高貴簡約風格與人性化硬碟抽取及整線設計而不可自拔!
不過可惜的這兩款機殼也都只能支援到E-ATX規格的主機板,再上去的XL-ATX與HP-TX規格就完全無法支援!
如果海盜船800D能支援到XL-ATX主機板的話,當時大概就會毫不考慮地敗下去了吧!
只是單就硬碟散熱這部分,不知800D是否能達到小弟想要的低於37度這個門檻?
如果有800D的玩家們可否告知一下讓小弟解惑,感激不敬!
這是小弟第一次購買如此高貴與有質感的機殼,對於使用到目前為止雖寫出了不少小缺點,
但整體來說還是滿意程度大過於不滿,不過這麼嚴格也是因為對它有著很高的期待就是.
對於CP值這個名詞所代表的各項意義,在下單的那個當下頭腦就已經被01的小惡魔佔據

理智也就早已經拋到腦後了!
所以還請各位有理智的看倌千萬不要跟隨著小弟一起墮落啊!

至於有人會疑問說關上門板後的進氣不是只能由門板兩側進風,那風量不就會變小?
答案是肯定的!小弟用手試過進風量的大小,大概差了將近快一半吧!
所以為了補足進風量,還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盡可能將風扇調至最大轉速,不過開門板後會有點吵就是了!
加上1個14公分風扇輔助硬碟抽風散熱,與硬碟擴充架的12公分風扇加強進風,要達成正壓差是絕對沒問題!
( 且硬碟擴充架風扇這部分,目前小弟還尚未打算讓它服役咧!)
最後感謝各位這麼有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

現在已經早上6點半了,還好明天不用上班,趕緊來去補眠的說!
也衷心期盼下次絕對不會再有機會看到小弟的開箱文啦,因為寫開箱文還真不是人幹的工作啊


Z ! Z ! Z ! Z ! Z !


睡夢中耳邊傳來陣陣愛妻的輕聲呼喚,並不時參雜著SR2與UD9兩位紅粉知己的鶯聲燕語,
這感覺...是如此的真實而又虛幻...這距離...卻又是如此地貼近而又遙遠...
Z ! Z ! Z ! Z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