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褒貶相當兩極化的GTS 250,手中拿到到的是微星版本,出廠時預設時脈為760/1150 MHz,稍高於原始時脈的738/1100 MHz

▲微星近期的散熱片都設計的不錯,四根熱導管加上靜音風扇,能有效壓制高負載時所產生的廢熱

▲後方的6Pin供電孔,雖然同樣都是G92核心,但必須承認GTS 250的耗電就硬是比之前好上許多
接下來讓我們歡迎A家陣營的HD4870、HD4850出場。雖然小弟我僅拿到到512MB的版本,但其數據表現也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喔!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4870,別懷疑,它所擁有的記憶體確實只有512MB,想要拿到到1GB的版本還真的很不好入手耶 > <

▲碩大的散熱風扇,不是只有體積嚇人喔,開機後的轉速飆起來也是吵到一個不行,即便藉由驅動程式將轉速下調至50%,還是依舊會讓人心神不寧

▲需要雙6Pin才能餵飽,也算是目前A家卡中的吃電怪獸之一

▲早先幫朋友組裝電腦時所挑選的4850蒼天版,記得當時幾乎所有店家都得要搭主機板才肯販賣,好不容易才以一張7000元的價格買到> <

▲就是這個散熱器,讓許多玩家願意在第一時間出走小朋友來擁有它,仔細端詳一下,跟這次拿到到的GTS 250風扇是不是有幾分相似阿?

▲和4870一樣,供電埠都是朝向後方設計,對某些空間較小或設計不良的機殼來說,很容易在安裝時會卡到其他如硬碟或光碟機等零組件
接著登場的就是測試數據囉~讓我們一起歡迎3DMarkVantage、3DMark06出場

▲GTS 250

▲4870

▲4850
CRYSIS末日之戰:

▲CRYSIS Benchmark

▲GTS 250

▲4870

▲4850

▲CRYSIS WARHEAD Benchmark

▲GTS 250

▲4870

▲4850

▲Farcry2

▲GTS 250

▲4870

▲4850

▲DM4

▲GTS 250

▲4870

▲4850(這邊要解釋一下,小弟手中的4870跟4850在測DM4時,都無法出現1920*1200的選項,所以在測試數據中是以空白顯示 @@)
小小心得感想:GTS 250這次殺「紅」眼玩真的~
雖然說到小弟我po這篇文章的時間為止,還未見到有廠商正式公布出GTS 250的實際售價,不過以目前官方公佈的199美元定價來說,其價格約落在目前HD 4850到HD 4870的價位之間,甚至是與4850相去不遠,若沒有太大變數的話,那以這張GTS 250的表現來說,確實有很大機會對HD 4850造成威脅。事實上,最近有在注意A家顯卡動向的玩家應該都有聽聞到「A家的HD 4870和HD 4850將會有一波降價行動,其折合台幣分別約在5,200元(HD 4870)和4,500元(HD 4850)上下」的消息,不難看出A家面對GTS 250的威脅,也將採取另一波降價活動來加以抵制。平心而言,姑且先不論這次測試數據中各張卡的強弱優劣,但GTS 250在面對有高解析需求的畫面時,採用的1GB記憶體確實有相當正面的加成作用,加上現在N家所推出的顯示卡產品都可支援PhysX物理加速技術,而此項技術又同時獲得許多遊戲大廠支援的緣故,PhysX將很有可能成為日後遊戲的主流,同時加上自家CUDA技術推廣的成功,也相對為這張GTS 250添增了非常多的附加價值。
其次是在效能表現部分,由測試所得的數據,大家應該會發現到,最近所發表的GTS 250測試文之所以多會將矛頭指向HD 4870也非並無道理,因為在各項遊戲及解析度中,我們可以見到其實GTS 250的表現是介乎HD 4870及HD 4850之間,而更為逼近HD 4870,所以從效能面來說,雖然在遊戲時開啟反鋸齒時對A家的HD 4870、HD 4850有利,但也不可否認GTS 250在某些遊戲表現中確實對HD 4870造成某些程度的威脅,而這種威脅也就使得HD 4870必須藉由啟動降價策略才能在市場上維持有一定的競爭力,不用說,這種良性循環下造福的當然還是廣大的電腦玩家們囉!當然,以上畢竟是小弟我基於手上有拿到的產品所獲得的結論,或許在某些方面與部分玩家的認知有所出入,所以若觀念上有需要釐清的地方,也請各位能多給一些指教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