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比較最近3代的顯示卡,有無發現"每瓦效能值"已經到了瓶頸?


計算方式很簡單,你把幀數除以瓦數,就能得每1瓦可以算幾幀。

以NV的3000、4000系列來比較,"每瓦效能值"的成長幅度十分明顯,
以NV的4000、5000系列來比較,有無發現"每瓦效能值"的成長幅度微乎其微?

4000、5000兩個世代的主要差別是圖形運算之外的"附加功能"的強化。
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AMD 顯示卡上,
關於能推算"每瓦效能值"的資料很多,
但是我目前沒時間整理,看有誰願意繼續補充相關數據。
2025-09-05 8:23 發佈
笑死!這種影片沒有參考價值。
你的算法更沒有意義。
因為這是看遊戲的~

要這樣算,那我也可以說16k解析度下,5090只有個位數fps,所以5090比5060是負優化,一瓦生成的fps不如5060如何?
fishtears

如果5090只有個位數的fps那5060可能連個位數都沒有,這比喻不行

2025-09-05 10:02
stainyu wrote:
笑死!這種影片沒有參考價值。
你的算法更沒有意義。
因為這是看遊戲的~

要這樣算,那我也可以說16k解析度下,5090只有個位數fps,所以5090比5060是負優化,一瓦生成的fps不如5060如何?


可笑的是你啊, 單單該影片就有11款遊戲能供比較之用。
更何況還是同一間公司的同一gpu架構的產品。

所謂的有效比較就是控制變量,這影片中有拿大小不同解析度的畫面來故意刁難某一款顯示卡嗎?
很明顯你是故意找碴,卻又舉不出像樣的實例。

我的算法更沒有意義?
難道只限於用跑分軟體的分數來除以瓦數?
你說:『因為這是看遊戲的~』
跑分軟體也能算是應用程式的一種,且這11款遊戲有任何一款的計算結果背離我的結論嗎?
所以光是這一句就和你前面說的互相矛盾,你自己就打你自己的臉了。

從你的發文可以很明顯得之你完全不懂這段影片控制了多少變量,以及這些數據的價值所在。


你喜歡舉5090當例子是嗎?
哪就來一段5090 vs 4090的,照樣能打你的臉,且同時佐證我的論調。
發現這個要幹嘛??

要出來開一家跟老黃拚嗎??
eanck
eanck 樓主

我高興發文,不行嗎?

2025-09-05 10:10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沒事~~我還以為老黃, 蘇媽有對手了呢!! 你繼續!![偷笑]

2025-09-05 10:13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wrote:
發現這個要幹嘛??

要出來開一家跟老黃拚嗎??


看來你的腦袋不怎麼靈巧啊。

"每瓦效能值"沒有進步,這表示若沒有更高運算需求的情況下,
由4000系列汰換成5000系列的必要性大減。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不夠用再換" 不一直都是這樣嗎?? 一句話的事, 講到這樣"落落長"[偷笑][偷笑][偷笑]

2025-09-05 12:44
50系列顯卡並沒有更新製程
本來就不用期待每瓦能效更好
這種事情打從NV剛發表產品
測試還在蓋牌階段大家就心裡有數了
簡而言之
5060晶片面積比4060大,所以快了些也多吃些電,這很正常
新製程都用來作AI晶片
是毛利優先於能效
當每個人買顯卡是為了玩遊戲嗎
樓主說的沒錯啊
所以若符合需求, 現階段二手40系顯卡是個好選擇
選舉

沒錯 舊款的cp值 通常都高於新款的 預算不多的人就是要精打細算

2025-09-05 21:50
eanck wrote:
有無發現"每瓦效能值"已經到了瓶頸?

不只是每瓦效能,連每元效能都止步不前了,如果算上溢價,連倒退都有了。
跟挖比特幣一樣,在便宜的AI特化計算機出現前,打遊戲的沒人權應該是很難改變了。
不過A卡雖然每瓦效能沒成長,但每元效能倒是比N卡好得多。
老黃刀法精湛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