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RTX 5070 目標鎖定的是 2K 市場,加上 DLSS 4 和 MFG 技術加持下,可打入 4K 領域,我們這次上手的便是微星旗下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在微星旗下的產品線定位裡,GAMING TRIO 會比旗下的「VANGUARD SOC」系列要入門些(我們先前曾開箱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SOC)。不過,兩者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整體的視覺設計上,VANGUARD SOC 在視覺線條點綴上會低調些,我們這次上手的 GAMING TRIO OC 系列設計上則是更加傳承過往 MSI 龍魂的狂放設計。

包裝配件

外包裝直接放上了顯示卡彩圖,同時也標明 GAMING TRIO 系列和 GeForce RTX 5070 定位,另外左上方有 MSI 經典龍盾 LOGO,右上方則是標明為 OC 預先超頻版本。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包裝背面則是可見其他額外功能標示,比如搭載三顆 STORMFORCE FAN 風扇、金屬背板、熱導管導熱等,組成 TRI FORZA 4 散熱系統。另外則是包含 MSI Center 和 Afterburner 軟體支援。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內容物除了顯示卡本體外,另有說明書、顯卡支架和 1 對 2 的 16pin 12V-2×6 轉雙 8pin PCIe 線材一組。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外觀介紹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採用高階顯卡常見的三風扇設計,實際尺寸為 338 x 140 x 50mm,還算是相當纖細的中高階顯示卡,對於大多數機殼來說應能輕鬆安裝。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中央主要由三顆 STORMFORCE 風扇組成散熱系統,皆為同向轉動,並具備七片爪紋紋理葉片提升氣壓。而其圓弧形設計也可幫助集中氣流,進一步加強散熱。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視覺上可見中央風扇旁有上下可見的爪紋視覺設計,此處也有搭配 ARGB 燈效,低調但不失龍魂的霸氣。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顯卡頂部則是相對低調的設計,僅 GEFORCE RTX 和 MSI 龍魂字樣標註。另外,顯卡供電使用的 16pin 12V-2×6 針腳也位於此處。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底部則是可見整排的散熱鰭片佈局,內部也能看見熱導管延伸。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從官方的拆解圖中也能發現這次搭載的 TRI FROZR 4 散熱設計,除了正面三風扇的組合外,內部在散熱器的配置部分,採用方形接觸面積設計的熱管,能以最大化面積與 GPU 底板接觸及捕獲熱量,搭配高低鰭片的 WAVE CURVED 4.0 氣流控制,強化氣流導入。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顯卡背面採用金屬背板設計,同樣也是 TRI FORZA 4 散熱設計的一環,尾端的鏤空設計則有 MSI 龍魂 LOGO 作為點綴,在不同光線下會有不同色彩反射。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另外直得一提的是,在顯卡尾端部分除了有固定用的螺孔外,也有額外一個 MSI 龍盾 LOGO 設計,此處同樣也具備 ARGB 燈效輔助。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最後在 I/O 方面,搭載 DP 2.1b 三組和一組 HDMI 2.1b。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軟體搭配

軟體方面自然仍是由微星當家的 MSI Center 作為主演,其功能大抵具備硬體參數監測以及 ARGB 燈效同步和設定功能。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在 Mystic Light 燈效功能中,可隨時切換多種不同的模式和色彩配置。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這邊也展示預設的燈效設計給大家看看~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和已經安裝的遊戲自動同步燈效。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一般使用者的話也可借由線上更新功能自動更新軟體和韌體版本。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最後,如果有更多軟體功能需求的話也可在功能集中自由下載安裝使用。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效能測試

實際測試前先來看看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的硬體規格,它搭載的是 5nm 製程的 GB205 晶片,具備 6144 顆 CUDA 核心,採用 PCIe 5.0 x16 模式運行。記憶體方面搭載 12GB GDDR7,速率為 28Gbps、匯流排是 192-bit,頻寬為 672 GB/s。官方標示功耗為 250W,建議至少搭配 65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會較穩定。基礎時脈 2325 MHz、加速時脈為 2610 MHz,最高可以額外在 MSI Center 中手動將效能額外調整到極限效能模式,此時時脈可達到 2625 MHz(我們後續測試都是以出廠時預先超頻的 2610 MHz 進行)。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本次測試的硬體平台規格如下:
  • CPU: AMD Ryzen 9 9950X
  • MB: ROG STRIX X870E-E GAMING WIFI
  • AIO: ROG RYUJIN III 360 ARGB White Edition
  • RAM: CORSAIR DOMINATOR TATANIUM DDR5-7200 16GB x2
  • SSD: Crucial T700 2TB PCIe 5.0 NVMe SSD
  • PSU: Corsair RM1000x SHIFT 80 PLUS Gold
  • OS: Windows 11 24H2
首先一樣以最常見的 3DMark 系列測試作為開頭,實際獲得的分數為方便閱讀整理如下:

3DMark 測試項目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Speed Way 5924
Steel Nomad (DX12) 5048
Steel Nomad (Vulkan) 5492
Steel Nomad Light (DX12) 20849
Steel Nomad Light (Vulkan) 21757
Port Royal 13932
Solar Bay 101669
Time Spy Extreme 10416
 Time Spy Extreme
 (GPU score)
10122
 Time Spy Extreme
 (CPU score)
12470
Time Spy 19374
 Time Spy
 (GPU score)
20682
 Time Spy
 (CPU score)
14263
Fire Strike Ultra 13900
 Fire Strike Ultra (GPU Score) 13533
 Fire Strike Ultra
(Physics Score)
45690
 Fire Strike Ultra
(Combined Score)
7554
Fire Strike Extreme 25887
 Fire Strike
 (GPU Score)
26336
 Fire Strike
 (Physics score)
46905
 Fire Strike
 (Combined score)
14382
Fire Strike 42846
 Fire Strike
 (GPU Score)
49222
 Fire Strike
 (Physics score)
46459
 Fire Strike
 (Combined score)
20519
Wild Life Extreme 43633
Wild Life 125622
Night Raid 98702
PCIe Feature Test 48.93 GB/s

在 3DMark 系列中的 NVIDIA DLSS 測試裡,RTX 50 系列導入了全新的 DLSS 4 架構,可帶來 4 倍的多幀生成,也各別針對不同倍率進行測試比較。

DLSS 測試項目 (FPS)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DLSS 4、2x
 DLSS Off 22.95
 DLSS On 93.81
DLSS 4、3x
 DLSS Off 29.98
 DLSS On 130.94
DLSS 4、4x
 DLSS Off 30.03
 DLSS On 158.65

遊戲測試部分我們則是找了幾款不同種類遊戲,其各自的畫質設定和結果如下,全數都是在開啟最高畫質下(部分有開啟光追)的結果,解析度包含 FHD、2K 和 4K 三者,另外也有針對是否開啟 DLSS 超解析與原生 TAA 做比較。

Gaming Benchmark Resolution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刺客教條:暗影者
(極高畫質、原畫質 TAA)
1920 x 1080 48
2560 x 1440 40
3840 x 2160 27
刺客教條:暗影者
(極高畫質、DLSS 平衡)
1920 x 1080 59
2560 x 1440 55
3840 x 2160 42
刺客教條:暗影者
(極高畫質、DLSS 平衡、畫格生成)
1920 x 1080 97
2560 x 1440 92
3840 x 2160 73
刺客教條:幻象
(極高畫質、DLSS 平衡)
1920 x 1080 160
2560 x 1440 145
3840 x 2160 112
阿凡達:潘朵拉邊境
(超高畫質、TAA)
1920 x 1080 95
2560 x 1440 63
3840 x 2160 32
阿凡達:潘朵拉邊境
(超高畫質、DLSS 平衡)
1920 x 1080 135
2560 x 1440 113
3840 x 2160 61
魔物獵人 荒野
(極高畫質、光追高、DLSS 平衡)
1920 x 1080 103.96
2560 x 1440 91.92
3840 x 2160 66.36
魔物獵人 荒野
(極高畫質、光追高、DLSS 平衡、畫格生成)
1920 x 1080 132.39
2560 x 1440 117.57
3840 x 2160 86.22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畫質、DLSS 平衡)
1920 x 1080 200
2560 x 1440 176
3840 x 2160 109
虹彩六號
(最高畫質、TAA)
1920 x 1080 250
2560 x 1440 152
3840 x 2160 73

針對 DLSS 和畫格生成的比較,我們找了《極限競速 地平線 5》來作為示範,可發現在畫格生成的加持下,4K 解析度已能達到 170 FPS 水準,即便沒有 DLSS 加持,基本的 TAA 模式下 4K 也可以有破百幀表現,一般遊戲環境下皆可輕鬆應對。

極限競速 地平線 5》DLSS 畫格生成測試比較
Gaming Benchmark Resolution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極高畫質
TAA
1920 x 1080 204
2560 x 1440 145
3840 x 2160 114
極高畫質
DLSS 自排
1920 x 1080 184
2560 x 1440 169
3840 x 2160 142
極高畫質
DLSS 平衡
畫格生成
1920 x 1080 272
2560 x 1440 229
3840 x 2160 170

特別將目前作為 NVIDIA 全新親兒子的《電馭叛客 2077》拉出來看,它除了有目前光追環境下最嚴苛的光線重構選項外,在畫格生成部分也已經針對 RTX 50 系列推出多幀生成技術,最高可有 4 倍幀生成,這部分在項目測試中特別針對 4K 解析度部分單獨測試看結果。

電馭叛客 2077》光追 DLSS 4 畫格生成測試比較
Gaming Benchmark Resolution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RTX 光線重構、TAA
1920 x 1080 65.9
2560 x 1440 42.28
3840 x 2160 17.09
RTX 光線重構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1920 x 1080 97.18
2560 x 1440 78.01
3840 x 2160 54.57
RTX 光線重構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2 倍畫格生成
3840 x 2160 67.55
RTX 光線重構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3 倍畫格生成
3840 x 2160 96.86
RTX 光線重構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4 倍畫格生成
3840 x 2160 122.03
RTX 光追最高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2 倍畫格生成
3840 x 2160 95.15
RTX 光追最高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3 倍畫格生成
3840 x 2160 131.79
RTX 光追最高
Transformer
DLSS 自動
4 倍畫格生成
3840 x 2160 163.42

針對《電馭叛客 2077》的測試結果來看,在基本 Transformer 模型和 DLSS 開啟後,平均幀數就有相當明顯的提升,而這還是在遊戲最高光追、加上路徑追蹤模式也打開的情況下,此時若將 4 倍 MFG 畫格生成技術打開,可發現 4K 表現下的幀數可以一口氣拉高到 120 FPS 以上的表現。如果將路徑追蹤的光追效果關閉的話,甚至可以突破 163.42 FPS。即便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由於 RTX 5070 定位緣故,主打的是 2K 解析度市場,但在 NVIDIA 技術加持下,部分遊戲還是能在 4K 遊戲中有不錯的表現。

其他創作者相關測試部分,UL Procyon 系列測試我們整理如下:

UL Procyon Ryzen 9 9950X +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Office Productivity 8774
Photo Editing 11016
Video Editing 12165

AI 部分的測試簡單藉由UL Procyon 中的 AI Text Generation 項目來查看:

<thead></thead>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模型 RTX 5070 Ti 分數 Average TFTT
(sec)
Average OTS
(tokens/s)
Load Time
(sec)
PHI 3.5 4065 0.24 155.39 1.46
MISTRAL 7B 4021 0.35 125.02 1.89
LLAMA 3.1 3555 0.33 103.71 2.48
LLAMA 2 2243 1.28 47.73 2.71

工作站級別的 SPECviewperf 和 SPECworkstation 也針對 RTX 5070 12GB 的測試結果整理如下:

<thead></thead>
SPECviewperf
Viewset Ryzen 9 9950X +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Window
3dsmax-07 215.79 1900 x 1060
catia-06 109.81 1900 x 1060
creo-03 141.75 1900 x 1060
energy-03 73.41 1900 x 1060
maya-06 721.83 1900 x 1060
medical-03 56.2 1900 x 1060
snx-04 36.7 1900 x 1060
solidworks-07 510.18 1904 x 1060

<thead></thead>
SPECworkstation 3.1
Category Subcategory Ryzen 9 9950X +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Overall ERROR
CPU ERROR
GRAPHICS 7.18
Storage 6.13
Product Development Overall 0
CPU 6.09
GRAPHICS 2.25
Storage 7.22
Life Sciences Overall 5.74
CPU 7.19
GRAPHICS 7.75
Storage 2.16
Financial Services Overall 8.96
CPU 8.96
Energy Overall ERROR
CPU ERROR
GRAPHICS 14.87
Storage 8.65
General Operations Overall 4.2
CPU 3.05
Storage 10.96
GPU Compute Overall 1.66
GPU 1.66

另外,我們這次也加測了新推出的 SPECworkstation 4 測試項目,測試總結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thead></thead>
SPECworkstation 4
Category Subcategory Ryzen 9 9950X +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Industry Vertical Scores
AI & Machine Learning 2.67
Energy 2.41
Financial Services 2.49
Life Sciences 2.2
Media & Entertainment 2.84
Product Design 2.11
Productivity & Development 1.4
Hardware Subsystem Scores
CPU 1.9
Accelerator 6.18
Graphics 6.91
Storage 1.22
Workload Scores
7-Zip 1.09
Autodesk Inventor 0.84
Blender 2.69
Convolution 2.84
Data Science 1.73
HandBrake 2.37
Hidden Line Removal 1.51
LAMMPS 1.98
LLVM Clang 1.93
LuxCoreRender 2.43
MFEM 1.48
NAMD 2.2
Octave 1.35
ONNX Inference 4.11
OpenFOAM 6.96
Options Pricing 2.49
Poisson 1.44
Python 3 1.46
Rodinia CFD 2.52
Roadinia Life Sciences 2.07
SRMP 1.6
Viewport Graphics 6.91
WPCstorage 1.22

最後也來看看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的壓力測試散熱效能表現,簡單以 FurMark 2 做 30 分鐘 4K 解析度壓力測試,平均室溫大約是 28 度左右環境紀錄溫度和功耗。

在待機階段時,GPU 核心溫度平均約落在 50.4℃,而在 30 分鐘燒機過程中,平均核心溫度為 65.4℃,此時的功耗最大為 250W,溫度控制表現相當不錯。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心得總結

GAMING TRIO 系列在微星旗下顯示卡陣容中已算是老面孔,這次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在視覺設計上延續了過往微星顯示卡給人的強烈風格,流線外觀配上大膽線條和俐落輪廓,但也在細節處理上比以往收斂些,展現精緻的質感。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4K 門檻輕鬆跨過

至於效能表現上,本身搭載的 TRI FORZA 4 散熱系統在實際的壓力測試下表現優秀,即便是大熱天的環境裡也依然保有相對涼爽的內在,核心溫度控制得宜,而體積也能在多數機殼中佔有一席之地。唯一可惜的或許只有 12GB VRAM 這點,但這畢竟是 RTX 5070 本身定位和規格所在,考量到仍有 NVIDIA DLSS 4 和 MFG 等技術支援,要打 4K 遊戲倒也並無不可,而這對於多數 2K 解析度遊戲來說也確實已經足夠。

微星對於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也有提供五年保固,若有預算或硬體規格考量的話,長期來看不失為一張優秀的中高階顯卡選擇。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官網連結
2025-08-21 15:23 發佈
這張看起來很不錯 比想像中的優秀許多 很不錯
TechSpace 鐵客空間 wrote:
在 NVIDIA GeForce...(恕刪)


效能不錯

CP職很高的顯示卡
讚讚的
也想來一張
RTX 5070應算是目前最有性價比的顯卡了
小康族買顯卡

只推5070Ti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