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 在今天在珠海的發表會正式宣布推出採用新 RDNA4 顯示架構的新一代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
在 CES 展前發表會的簡報中透露部分 RDNA 4 架構與新一代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後(請見:【CES2025】AMD 在 CES 發表包括新款 X3D 處理器 RDNA4 顯示架構 還有能在筆電上執行大型語言的 Ryzen AI Max 產品), AMD 終於在今天(2 月 28 日)晚上正式發表了新一代的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以及 RDNA 4 架構,並且在中國珠海舉辦實體發表會,陳拔也應邀請在 228 假期中前往珠海採訪這次的發表,這也是 AMD 在這次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上市時,唯一舉辦的實體發表會,可見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

前一天在飯店會場就可以看到 AMD 顯示卡新品發布會的布置。

首先由 AMD 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潘曉明上台致詞。

接著由 AMD 高級副總裁、處理器及顯示卡業務總經理 Jack Huynh 上台概略介紹這次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

Jack Huynh 表示 AMD 一直把玩家的需求放在第一優先。

接著就馬上介紹主角: AMD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

這時 Jack Huynh 還拿出一顆 GPU 來秀一下,不過這次 AMD 並未推出公版卡,陳拔自己感覺有點可惜。

接著由 AMD 負責技術與工程研發的高級副總裁 David Wang 王啟尚上台講解 RDNA 4 的架構特色,以下的部分因為螢幕翻拍比較不清楚,所以就直接借用 AMD 官方的簡報檔來為大家介紹:

來看官方簡報的部分,AMD 再度表示遊戲裝置是公司的主要核心業務,而 AMD 也推出了橫跨 PC、家用主機、行動裝置(筆電)以及掌上型遊戲主機所需要的處理/顯示核心產品。

AMD 也表示他們所關心的是玩家想要的是什麼,包括更親民的售價(85% 的玩家購買售價 700 美元以下的顯示卡)、更高的顯示解析度(1440p 與 4K 等級)、更好的效能(包括光線追蹤)以及更容易升級的設計(持續使用 8 Pin PCIe 規格電源插座)等。

而在上述的前提下,這次 AMD 推出了新的 RDNA 4 架構,提供玩家可遊玩更多遊戲的樂趣,並且透過光線追蹤以及機器學習設計提高顯示表現,並且持續維持在效能/售價比上的領先地位。

這次 AMD 在 RDNA 4 顯示架構上採用了新的 CU(Compute Unit)運算單元設計,跟 RDNA 3 相比,主要在顯示記憶體次系統、純量單元、動態註冊分配、CU 時脈與電源效率部分都有所提升。

另外在光線追蹤效能部分,則是更新到第三代的光線追蹤加速器,在跟上一代 RDNA 3 架構相比,每個 CU 的光線追蹤效能提高了一倍左右。

另外在 AI 加速部分,這次 RDNA 4 也導入了第二代的 AI 加速器,除了支援新的 FP8 資料格式外,在 FP16、INT8 等資料格式上運算的效能都有 2 倍以上的提升。

而在玩家注重的另一面向:遊戲直播部分,這次 AMD 則是透過增強的媒體引擎提供更高品質的串流影像輸出,並且結合處理器端的 AI PC 配置以及軟體端的降躁設計,提供更流暢的遊戲直播體驗。

在增強的媒體引擎部分 ,王啟尚表示這次 RDNA 4 更加著重在玩家較常使用的低碼率串輸出的品質上,在最大宗的 1080p H.264 串流格式中提供更好的細節表現。另外也支援了包括 H.264、HEVC 以及 AV1 等編碼,提供最高 8K 80fps 的串流訊號輸出,並且不會針對串流編碼數量進行限制。

放大來看簡報中的比較畫面,可以看到畫面右側的紅色煙霧部分,RDNA 4 的串流輸出品質明顯的就比 RDNA 3 要細緻許多。

而總結 RDNA4 架構的特色,包括採用第三代的光線追蹤加速器(比起上一代每 CU 有兩倍的光線追蹤吞吐量)、第二代 AI 加速器(比起上一代有 8 倍的效能提升)、增強媒體引擎(比起上一代多出 20% 高畫質輸出),以及支援 PCIe Gen 5、HDMI 2.1b、DisplayPort 2.1a 等新規格。

而現場發表會更是以圖表形式更清楚呈現從 RDNA 2 到 RDNA 4 所帶來的效能成長幅度,在光線追蹤以及機器學習的效能成長幅度真的很大。
不過在發表前的媒體問答中,關於為什麼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並未如競爭對手般在 DisplayPort 導入 2.1b 規格,AMD 官方表示,先前在開發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時,DisplayPort 2.1b 規格尚未是官方正式規格(DisplayPort version 2.1b 是在這次 CES 中發表),所以就沒有導入在這次的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中。
至於這次 RDNA 4 新架構的解析,陳拔會另外寫一篇來介紹,請大家再等一下囉。

介紹完 RDNA 4 硬體架構,王啟尚接下來發表 AMD 這次在軟體部分所改進的性能,首先是在一鍵提升畫質的 HYPR-RX 技術部分,王啟尚表示透過軟體的加強,使用者可以一鍵開啟包括 SR 解析度提升以及 Frame Gen 畫面生成功能,在開啟 HYPR-RX 功能後,在支援的遊戲中約有 2.6 X 至 2.8 X 的效能提升。

接著提到 AMD 的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 畫質提升技術部分,王啟尚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 400 款以上的遊戲支援 FSR 畫質提升技術。

而 FSR 畫質提升技術也逐漸演進到 FSR 3.1,逐步導入畫質提升以及幀間生成技術,提供玩家更好的畫面體驗。

而這次隨著 RDNA 4 的推出,AMD 也更新了改由機器學習技術進行畫面放大最新一代 FSR 4 功能,透過機器學習技術進行解析度提升、並且同樣具備畫面生成以及降低延遲三項功能,可提供更高品質的畫面以及更低的畫面延遲,另外原本 FSR 3.1 的 API 可升級至 FSR 4,並且也針對神經渲染顯示架構提供支援,不過目前 FSR 4 僅支援 RDNA 4 架構,所以先前的顯示卡就沒辦法使用這項技術,只能繼續使用 FSR 3.1。

AMD 也在簡報中展示了 RX 9070 XT 顯示卡在開啟 FSR 4 前後的差異 ,可以看到在 FSR 4 開啟前後,畫面幀數有約 3.4X 的提升。(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畫面細節的表現上,甚至可以達到比原生 4K 解析度更加銳利的程度,在簡報畫面中的遊戲遠景高塔處細節表現,在遠景高塔處的細節,FSR 4 的畫面比起原生 4K 更加清楚。(點擊可看大圖)

AMD 也在發表會外的展示區展示了 FSR 3(右)與 FSR 4(左)的畫面比較,主要是在細節、色彩轉換以及畫面雜訊抑制上提供更好的表現,陳拔也近拍了畫面中的差異部分,大家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一點:
- FSR 3
- FSR 4
可以看到在光影跟顏色的交界處,FSR 4 在鬼影、偽色的部分處理比較好,在摩爾紋的抑制效果也比較優秀。

而在支援的遊戲部分,在 FSR 4 推出時將會有 30 款以上的遊戲支援 FSR 4,而在 2025 年將會有 75 款以上的遊戲加入 FSR 4 的支援行列。

透過 FSR 4 以及新款 HYPR-RX 加速設計的支援,玩家可以更加方便地透過 AMD 顯示卡加速遊戲顯示效能。

接著進入到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的發表部分,這部分由 AMD 大中華區負責 Ryzen 處理器與 Radeon 顯示卡的高級總監王嵐志上台說明,以下的部分也同樣借用 AMD 官方的簡報內容比較清楚。

這次發表的顯示卡產品:Radeon RX 9070 系列,共推出 Radeon RX 9070 XT 跟 RX 9070 兩張顯示卡。(不過畫面上的公版顯示卡好像沒有要販售的意思,所以之後的測試顯示卡都會是 AIB 廠商推出的版本 ....)

不過陳拔先前在 CES AMD 的會場看到在展示機裡的『Next Gen Graphic』公版卡,三風扇的配置應該是 RX 9070 XT 吧。

Radeon RX 9070 系列顯示卡的定位,卡在 RX 7900 XT 跟 RX 7900 GRE 間,提供給顯示解析度在 4K 入門與 1440p 解析度頂級的玩家選擇,而對上這個定位的產品,就是 NVIDIA 的 5070 Ti/4070 Ti / 5070/4070 這個等級了)。

而這張簡報則是 Radeon RX 9070 XT 與 RX 9070 兩張顯示卡的大略規格,主要在 CU 數量、GPU 時脈的設定有所不同,而硬體光線追蹤以及 AI 加速單元則是隨著 CU 數量而變化,不過顯示記憶體都維持在 16 GB 的設定,雖然不是採用 GDDR7 記憶體,不過在 RX 9070 部分對上只有 12 GB 容量設定的 RTX 5070,在面對顯示記憶體需求較大的 AI 應用或是遊戲,就會占有優勢。(點擊可看大圖)

首先來看 Radeon RX 9070 部分,具備 56 個 CU 計算單元、1165 AI TOPS 算力、16 GB GDDR6 顯示記憶體以及 220W 的設定功耗,至於在售價部分,Radeon RX 9070 顯示卡的售價是人民幣 4499 元起(海外售價 549 美元),比起競爭對手 NVIDIA RTX 5070 是相同的。

Radeon RX 9070 的海外售價。

AMD 在官方簡報中表示對比前兩代 649 美元的 RX 6800 XT,RX 9070 具備 38% 的效能提升幅度。

而對比 549 美元的 RX 7900 GRE,在原生 4K 解析度下有 21% 的遊戲效能提升。(點擊可看大圖)


在高幀率的 FPS 遊戲中,Radeon RX 9070 也有接近/超過 200 fps 的效能表現。

接著是 Radeon RX 9070 XT,為 64 CU 計算單元配置、1557 AI TOPS 算力輸出、2.97 GHz GPU 加速時脈、16 GB GDDR6 顯示記憶體以及 304W 的顯示卡功耗,建議售價則是人民幣 4999 元起(海外售價 599 美元),比起競爭對手 NVIDIA RTX 5070 Ti 便宜了 150 美元。



而同樣比對 RX 7900 GRE 顯示卡,RX 9070 XT 在 4K 解析度則是有約 42% 的遊戲效能提升。(點擊可看大圖)

而在 1440p 解析度的部分,原生最高設定下則是比 RX 7900 GRE 平均要多出 38% 的遊戲效能。

除了硬體方面推出兩張新顯示卡外,這次 AMD 也在軟體部分推出新版功能。

首先是在一鍵升級遊戲效能的 HYPR-RX 功能部分,這次則是先透露了將推出 AMD Fluid Motion Frames 2.1(AFMF 2.1)小改版新功能的消息,不過並沒有隨著這次 RDNA 4 的發表一併推出,有點可惜。

目前也已經有相當多的遊戲開發商與 AMD 合作,推出更多支援 AMD 軟體功能的遊戲軟體。

在上面技術的加持後,新一代的 Radeon RX 9070 XT 顯示卡在遊戲中可以獲得 2.9X 至 3.4 不等的效能提升幅度。

除了效能表現外,AMD 也持續在軟體穩定度、錯誤回報以及問題諮詢上提供更多新的介面,讓玩家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另外在 AI 加速效能部分,透過新的 AI 加速器架構,Radeon RX 9070 XT 顯示卡比起 Radeon RX 7900 GRE 在內容創作的 AI 效能部分有 12% 至 34% 不等的效能提升,而在生成式 AI 應用的部分,則是有約 41% 至 70% 不等的效能提升。

而 AMD 也針對如 Stable Diffusion 等生成式 AI 提供了軟體最佳化的解決方案,使用者可上 Hugging Face 平台取得 AMD 最佳化後的應用,回到 AMD 平台上執行獲得更好的效果。

在透過最佳化後的模型在實際運用的效能表現上約有 2.6x 至 4.1x 不等的效能提升。

而在簡報的尾聲,AMD 再度強調結合了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AMD FSR 4 技術、AMD 軟體以及 AMD Ryzen 9000 X3D 處理器,打造出極致的遊戲效能平台。

而會推出 Radeon RX 9070 XT/Radeon RX 9070 顯示卡的廠商包括宏碁、華碩、撼訊、華擎、技嘉,藍寶石等等。

現場也邀請了板卡廠的合作夥伴來站台,並且展示推出的新品,以下陳拔拍了幾張台灣會上市的款式:

華碩的 PRIME 系列。

ASRock 華擎的太極系列。

技嘉的 Elite 系列。

上市的時間則都落在 3 月 6 日,接著陳拔也會對這兩張顯示卡進行效能實測,再請大家等一等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