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隊友受傷了!正在呼叫你前往救援!(什麼?這是不是搞錯甚麼了!)
在這次 NVIDIA 發表會中,除了新款的 RTX 50 系列顯示卡外,將 NIM 微服務、AI Blueprints 等架構搭配 NIM-ready 的 RTX AI 電腦導入到個人端的應用,更是改變個人電腦使用方式的另一大重點,透過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以及支援 FP4 運算的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可以讓原本只能在雲端伺服器、大型工作站上運作的 NIM 微架構,現在都可以在個人的 RTX AI PC 上運作,使用包括大型語言模型(LLM)、視覺語言模型、圖像生成、語音,以及用於檢索增強生成(RAG)、PDF擷取和電腦視覺的嵌入模型等 AI ,像是可以直接在個人電腦端開啟屬於自己的擬真人個人助理,請 AI 協助進行程式撰寫、調整生成式 AI 應用、自動調整電腦設定等等,而 NVIDIA 這次也在 CES 的活動中展示了更多 ACE 數位人相關的應用,在這篇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部分。
Project R2X:專屬個人的擬真人生成式 AI 助手

首先來看使用了 NVIDIA RTX Neural Faces 技術的新代理 AI:Project R2X,透過新的生成式 AI 演算法,創造出臉部表情栩栩如生的 AI 助理,並且搭配 NVIDIA Audio2Face 3D 模型來加強說話時的臉部表情。而 R2X 可以連接雲端的 AI 服務如 OpenAI 的 GPT4o 或是 xAI 的 Grok 進行問答,或是連接 RTX AI PC 裡的 NIM 微服務、AI Blueprints,搭配 CrewAI、Flowise AI 與 Langflow 等框架進行 PDF 內容的提取或是本地端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等等。

透過 RTX Neural Faces 技術生成的 AI 助理真的很擬人,不過那個表情大概是說:『你這個笨蛋連這個都要來問我?!』
換成白話文來說,就是這個 Project R2X 就是在個人電腦裡的擬人 AI 助理,你可以直接以語音問她問題,她會連上雲端 AI 來找答案生成答案來給你。你也可以將複雜的 PDF 文件直接丟給她,她會自動幫你整理好摘要,或是回答你內容的相關問題,另外也可以透過電腦的攝影機鏡頭辨識物品,直接跟你說這東西是什麼,能做甚麼事情取決於搭配安裝的模型,看影片可能比較清楚一點:
另外在遊戲中的 AI 助手(隊友)應用也是現場相當新的展示內容,透過 NVIDIA 過去開發的 ACE 數位人框架,開發 PUBG 的 KRAFTON 魁匠團在這次展示了在遊戲中啟動 AI 隊友的功能,即便是一個人加入遊戲,也可以呼叫 AI 隊友,幫你在戰場中尋找物品、武器,在你受傷的時候來保護你,甚至是開載具來載你到地圖中的特定地點等等。

在現場展示的 PUBG AI 遊戲隊友應用,玩家可以透過麥克風來請求 AI 隊友協助,或是詢問問題,不過目前只能透過英文而已。

玩家可以透過麥克風詢問 AI 隊友問題。

AI 隊友就會回答你適當的建議。

在遊戲中 AI 隊友(畫面中左邊那一位)會依照玩家的請求進行行動,不過在沒有特別說的狀況下,AI 隊友其實是會去做他覺得該做的事情.....。

另外在發現敵人開火的時候也會提醒你位置。

在遭受敵人攻擊時大喊 Save me 的時候, AI 隊友會來救你,還會提醒你不要攻擊他。

不過 AI 隊友被攻擊時,也會叫你去救他,不然 AI 隊友也是會掛的




在另外一款 ZooPunk 遊戲中,也展示了利用 NVIDIA ACE 數位人服務提供的 AI NPC 功能,玩家可以透過語音跟遊戲中的 NPC 做出更自然的互動,像是幫玩家的船艦進行上色等遊戲互動功能。

除了遊戲內透過 ACE 服務驅動的 AI 隊友功能外,NVIDIA 也展示了自己在電腦端的 Project G-Assist 功能,搭配 NVIDIA APP 後,可以透過語音的方式依照遊戲需求調整電腦的相關設定,像是列出建議的硬體調整設定、調整電腦效能模式、甚至是更新顯示卡的驅動程式等等。

在遊戲中呼叫 Project G-Assist 功能詢問建議的遊戲硬體設定。


可以搭配 NVIDIA APP 針對個別遊戲進行硬體參數調整,像是調整系統風扇設定等等。

也可以進行顯示卡驅動的更新。
除了遊戲相關的應用外,這次 NVIDIA 導入的 NIM 微服務也有個別拆開來的展示,像是直接把 PDF 文件轉成 PODCAST 語音的應用、結合 Flux、 ComfyUI 介面在 Blender 3D 建模軟體中快速進行生成物件調整等等,都是將 NIM 微服務導入到個人電腦的應用成果:

將 PDF 文件轉成 PODCAST 語音的應用,還可以詢問 PDF 裡面的內容,或是做成語音摘要念給你聽。

在 Blender 中導入 ComfyUI 介面以及應用 NIM 微架構與 Flux 後,設計師可以直接左上角的圖像介面調整生成物件的位置或是方向大小,下方的介面就會顯示出建議的調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