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4070 super在台灣也賣官方定價600美金的話就沒什麼問題, 可惜不是
而4070 Ti 各通路隨便買都有800美金以下的
最近正好要換顯卡就認真研究了下, 目前台幣價差約2000元, 規格比較如下:

簡單來說, 在台灣多花2000台幣, 你可以買到多10%效能, 以及多數人會沒注意到的:
4070Ti 有2個nvenc單元, 而4070 super只有1個, 這點Nvidia還是踩得很死, 想要2個就得買Ti, 那麼既然在台灣價差這麼小, 為何不買Ti呢?
2個nvenc可以做什麼? 也許有在玩PCVR的人會較在意這點, 在Steam Link設定中可以指定使用nvenc來處理傳送到遠端VR設備的編碼, 而本地端無論是Stream錄影或是做直播就可以使用另一個nvenc, 這兩組畫面是不同的, 在VR設備顯示為第一人稱視角, 而錄影/直播則是攝影機架設位置, 如此可避免觀看的人暈死。
有些人(包括我)原先可能會認為Ti 功耗285W, 如果在不打算換PSU的前提下, 似乎買4070 Super較安全?
其實是多慮了, 首先我的PSU是十年前的650W海盜金牌, 全速超頻至2800Mhz下燒機跑完測試都是沒問題的, 也實際進遊戲中連玩了超過8小時。
但會不會有人仍覺得這不安全, 那麼以下的資訊對你就會非常有用:
4070Ti 是可以降壓降頻至功耗等於220W, 但效能仍然勝過4070 Super的
操作與測試如下:
以上是MSI的Afterburner操作方式, 非常簡單易懂, 別牌子應該也有類似的方法, 但影片並沒有交代得很詳細, 文字敘述如下:
- 首先執行AB左側功能的Overclocking scanner, 執行完會掃瞄出一個核心電壓對應至核心頻率的XY圖, 這一定要先做, 因為影片中的數據已是一年前的, 核心晶片的頻率/功耗/效能都和現在的不同。
- 執行你的benchmark, 不求太精確的話MSI有提供Kombustor4, 記錄下分數 (可作為全速跑分代表)。
- 假設你想要核心電壓像影片中一樣鎖定在900mv左右, 就將900mv以上的以shift鍵按住再以滑鼠全選起來, 點擊其中一點並往下拉, 打勾就會自動校正成一水平線。
- 再次執行步驟2, 紀錄分數和功耗,滿意的話可儲存至右側5組設定中。
以下也提供我的3組常用數據給需要的人參考, 顯卡為MSI GeForce RTX™ 4070 Ti VENTUS 3X E1 12G OC:
895mV 2325Mhz: 效能83% 功耗153w(53%) - 這組設定是目前我最愛用的一組, 執行壓力測試溫度可維持60度, 功耗也小
975mV 2580Mhz: 效能94% 功耗220w(77%) - 和super一樣功耗下, 效能還是贏!
1050mV 2745Mhz: 效能100% 功耗285w(100%) - 超頻全速運作, 預計會很少用這組設定
雖然上述影片中900mV就可以穩定跑在2610Mhz令人羨慕, 但效能並不能這樣類比, 我用975mV 2580Mhz的設定去跑UserBenchmark網站的分數如下:

可以看到效能仍然是贏過75%的4070Ti, 但如果你還是想要影片中的GPU, 可以找找影片中那款(MSI GeForce RTX™ 4070 Ti VENTUS 3X 12G OC), 問過店員E1版本是新出的, 所以非E1的也許有機會買到較早的GPU核心, 但這兩款在重量上也不同, 內裝應該是有小改, 雖然價錢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