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9月17日正式上市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隨即在全球PC市場掀起一波搶購熱潮,使用最新”Ampere”架構的GA102核心高達8704個CUDA Core、升級至第二代RT Core、第三代Tensor Core、提升1倍FP32運算單元、搭配10GB高達19Gpbs的GDDR6X使得性能相較於上代Turing有著翻倍的提升。
由NVIDIA官方出品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以下簡稱RTX 3080 FE)可惜台灣不在其首發銷售範圍之中,這次托了友人”建龍老師”幫忙,短暫借到了RTX 3080 FE來個簡單的開箱,這邊先感謝建龍老師與NVIDIA。
GEFORCE RTX 3080規格如下:
NVIDIA CUDA核心:8704
基礎時脈(GHz):1.44、加速時脈(GHz):1.71
記憶體規格:10 GB 19Gpbs GDDR6X 320-bit
技術支援:第二代RT核心、第三代Tensor核心、NVIDIA DLSS、PCI Express Gen4
輸出接頭:HDMI 2.1 *1、DisplayPort 1.4a *3
顯示卡功率:320W、建議電源功率:750W
配件:隨附一組12-pin電源轉接頭
開箱

RTX 3080 FE的外盒採用霧黑底色帶來低調、神秘的元素,搭配佔據左右的鈦色產品型號與平行斜線凸顯內在產品的不凡,而綠色的NVIDIA標誌則是跳脫出黑銀的束縛對整體盒裝帶來畫龍點睛之效。

開盒與以往相同為上開式結構,而RTX 3080 FE靜靜地躺採其中。RTX 3080 FE外觀跟散熱上與以往傳統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主體結構為鈦色鋁合金的∞形狀框架分割出四個黑色區塊。

左邊為表彰身分的RTX 3080鈦色壓印,可以看出來有把字體轉向成面對一般插卡時的方向。

右邊則是這次主打的貫通式散熱技術,於背板旁放上9cm軸向式風扇把廢熱導向後排風扇或頂部風扇能有效解決顯卡積熱問題。而靠近顯卡中央Y字骨架處有一個白色導光條,通電開機後便可以發出信仰白光。

翻過來看RTX 3080 FE的正面,位於左邊的9cm軸向式風扇搭配垂直於出風口的散熱鰭片配置使得廢熱能加速帶出顯卡。

沿著中央骨架成90度角排列的上下兩側的鰭片,用途也是把廢熱加速帶離顯卡的設計。

RTX 3080 FE尾部的貫通式散熱技術,利用90度的折角鰭片進一步增大散熱表面積,正面亦有與背面相同的Y字骨架白色導光條。

RTX 3080 FE上方有一個GEFORCE RTX的白色標誌,通電後能發出信仰白光。

這次RTX 3080 FE採用NVIDIA新式的12Pin設計,接頭與散熱片平行隱藏於其中。

RTX 3080 FE的配件收納於外盒底部的小紙盒中,紙盒上印有電源轉接線材與說明文件擺放位置的圖標。

掀開蓋子可以看到收納盒從中間剖開成兩部分,左側的新式電源轉接線材上還覆蓋一張使用說明;而右側則是RTX 3080 FE的相關說明文件。

為對應新式12Pin電源接口過渡,這次RTX 30 FE系列會附上一條雙8Pin to 12Pin的轉接線。

與其他顯卡一字排開,RTX 3080 FE的外觀尺寸還在普遍可接受範圍。顯卡由近到遠分別是:
1.NVIDIA TITAN V (只有外殼XD)
2.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E (上水冷只剩外殼)
3.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E (本次主角)
4.MSI GeForce RTX 2080 Ti LIGHTNING Z (客人故障品,拍照後便送修了)
5.ASUS ROG Strix GeForce RTX 3080 (朋友裝新機用,同樣拍照後就送走)

上機點亮後可以看到內側Y字90度折角與外框上的GEFORCE RTX都亮起了白光。

不發光的的RTX 3080鈦色壓印於燈光照射下若隱若現。

鈦色骨架上其實還有小小的NVIDIA標誌。

如果機殼電源艙隔板有開顯卡走線口,雙8Pin轉12Pin轉接線直接從此處接上也比較好看整齊。
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9 10900K
MB:AsRock Z490 TAICHI
RAM: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2
GPU:NVIDIA RTX 3080 FE
SSD:OCZ RD400 256G+SAMSUNG 970 EVO 1TB+WD GOLD 10TB
POWER:CORSAIR RM850x WHITE
CPU Cooler:EK-AIO 360
CASE:PHANTEKS P500A DRGB
3DMARK基準測試

DX11項目的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Strike Ultra分別獲得42263、20706、10648分;DX12項目的Time Spy、Time Spy Extreme分別獲得17428、8756分;用於測試DXR光線追蹤的Port Royal則是拿到11296分。

Time Spy Stress Test穩定度測試中拿下97.5%過關。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設定為4K、DLSS2、Performance,DLSS Off為24.90 FPS;DLSS On則是63.59 FPS,DLSS對於超高解析度的遊戲FPS提升還是有所幫助。
VRMARK基準測試

分別對應3種不同程度的VR性能測試,Orange Room為303.14 FPS、Cyan Room為363.34 FPS、Blue Room為118.82 FPS。
Superpostion Benchmark

測試使用Superpostion Benchmark預設的4K、8K模式來檢測性能。4K解析度在88~128 FPS之間跳動;而8K解析度下在39~53 FPS之間。
Monster Hunter : World


這邊使用朋友的魔物獵人帳號在村莊與野外亂逛殺怪,全解析度皆是特效全開無鎖FPS上限進行測試。可以看出來2K、4K解析度下有無DLSS技術對於FPS有很大的影響,2K開啟DLSS之後基本上穩妥2K120、4K則是能穩穩的保持在4K60的水平。
Final Fansty XV Benchmark


Final Fansty XV Benchmark中所以特效全開,亦有DLSS ON/OFF的選項。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PR於14.02版本後開始支援NVIDIA 顯示卡的硬體壓制功能,這邊壓制一段4分25秒的使用H.264編碼的4K30影片,可以看到使用RTX 3080的壓制時間比10900K少了近一半,而且在剪輯影片時也不會像使用10900K那樣畫面有明顯掉幀。
溫度測試

使用FurMark進行燒機測試。由於待機時轉速較低,顯卡溫度一攀升至78度附近直到顯卡轉速開始上升3500轉後降至73度。

各測試的轉速溫度關係圖。可以看到一般情況下1600~1800 RPM基本能維持73~77度的左右,而重度使用的時候轉速會拉高保持溫度低於80度以下。
FLIR 熱成像

RTX 3080 FE待機時的熱成像溫度,顯卡背板處約為42度、後方貫通式散熱區域為38度、轉接線材溫度為34度。

RTX 3080 FE燒機時的熱成像溫度,顯卡背板處約為65度、中間電源轉換區域為70.8度、尾部貫通式散熱區域為48度,可以看出貫通式散熱區域明顯能有效減少廢熱堆積。

而轉接線材部分受到由於平行於鰭片出風風向有被加熱,12Pin合併位置上升至51度、中間兩條線部分為43度、最下方與PCI 8Pin連接的位置沒受廢熱影響還是保持在34.9度。

出風口位置往裡面看約在66~69度之間。

前方散熱區域的散熱鰭片上由於風向與風流吹拂不到,靠近外框的位置(61.1度)比靠近顯卡中央區域(58.7度)還稍高幾度,而風扇扇葉溫度約為41度。

顯卡中段區域分隔成上下兩部分,溫度都控制在60~63度之間,而此處量到實際供電處的溫度為92度。

尾部貫通式散熱區域的溫度表現比較有意思,靠近中間能吃到風流的位置為44.9度,邊緣被框體包圍的溫度為59.8度明顯較高,可觀察到的冷熱交錯間格。還有一個三角低溫區處剛好為V字的開口遠離熱源,且無接觸到熱導管僅有33.7度(背板熱成像圖亦有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