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大歸誇大,這些筆戰文都是由ATI或NVIDIA的技術行銷人員所寫,通常是基於他們自己的測試結果,因此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幾週前,我收到一份NVIDIA攻擊ATI UVD的簡報,裡面寫說ATI Radeon HD 2000的最低階卡2400 Pro,在HD影片播放上有很多問題,比如無法輸出1080p畫面、硬體加速無法開啟等等,我很難想像ATI會犯這種錯,但心中不免留下陰影,所以在 [小強卡的反撲] 2400XT vs 8400GS,誰是最強的影片播放卡 文章裡我提到2400 Pro疑似有些問題。

攻擊重點一和二:2400Pro播放1080p影片時四周會有黑邊,而且沒有硬體加速效果。

攻擊重點三和四:無法輸出Dual-Link DVI-HDCP(2560x1600解析度),而且2400Pro的音效功能會搶資源造成影音不同步。


另外兩頁的攻擊內容,提到NVIDIA也支援75%的VC-1硬體加速,和測試H.264會比較準確等等。如果大家對UVD有點印象,看到這兩頁應該會想笑了....
為了解開我自己的疑惑,另一方面也是想知道這2000元不到的顯示卡到底能不能播HD影片,所以我借了PowerColor HD 2400 PRO SCS3來測試,這篇主要是補完性質,關於UVD與硬體加速的解說,就請移駕觀看[小強卡的反撲]吧!:D
硬體設計
PowerColor HD 2400 PRO SCS3明顯是給準系統做為多媒體播放機的,採Low Profile設計而且只有純被動散熱,長時間開機也不用怕風扇哪天會掛掉,而且這種入門卡用散熱片就綽綽有餘了。

2400 PRO SCS3的主要散熱片不在正面,而是用熱導管傳到背面,無論卡是正著裝(準系統)還是側著裝(一般機殼),熱流都是往上走。顯示卡後面是DVI與D-Sub輸出各一,其中DVI的部分可轉成HDMI直接輸出視訊音訊。

背面的散熱片是一連串的鋁鰭組成。

鋁鰭在卡的上方與背面連成L型,並用熱導管貫穿。這種純被動散熱設計的顯示卡,「一定」要裝在有機殼風扇的環境下,因為它是靠機殼內的空氣對流來散熱,如果機殼上沒有風扇的話,顯示卡過熱的機率蠻高的。

2400 Pro所用的RV610晶片,跟2400 XT一樣是65奈米製程,但時脈從2400 XT的700MHz降到525MHz。

記憶體是Hynix HY5PS121621C FP-25,單顆為400MHz、64MB的DDR2,正背面各有兩顆,總共256MB,有效時脈800MHz。2400Pro支援HyperMemory,最高可再另外抓256MB的系統記憶體。

這顆是ATI Radeon HD 2000專用的DVI轉HDMI轉接頭,這不是一般的轉接頭,而是把Dual-Link DVI(最高2560x1600)轉成HDMI Type A(最高1920x1200),用多餘的線路來傳輸音訊。裝上這個,ATI Radeon HD 2000全系列都可以HDMI輸出視訊加音訊,不用再另外接線,可惜這玩意是選購配備,一顆大概台幣200多元,ATI官網上有賣(美金7元),也可以跟下游板卡廠買,
規格比較表

藍光影片播放測試
攻擊重點有一個是2560x1600下的播放狀況,很不幸的,Dell和Apple的30吋LCD真的很難取得,所以這部分就無法測試了。但我仍想辦法弄到特製的DVI->HDMI轉接頭,和Viewsonic一台很特別的28吋HDMI螢幕(過幾天會有測試報導)來測試HDMI的音效部分。
我把Intel Core 2 Duo E6700降到1.6GHz(266x6),來測試硬體加速的性能,測試片仍然是X-Men 3(H.264格式)與King Kong(VC-1格式)。

測試平台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700 @1.6GHz(266 x 6) |
主機板 | MSI P35 Platinum |
記憶體 | Kingston KHX9600D2K2(DDR2-886 5-5-5-16) |
硬碟 | Seagate 250GB 16MB Buffer |
螢幕 | BenQ 241W(原生解析度1920x1200) |
電源供應器 | 七盟 1000W |
作業系統 | Windows Vista Ultimate |
驅動程式 | ATI Catalyst 8.39 RC4 NVIDIA Forceware 162.18 |

我挑的是X-Men 3火鳳凰發威那段,影片格式為H.264 1080p,全螢幕播放狀況「一切正常」,沒有什麼四周圍黑邊的情況發生(當然上下有黑邊,因為影片比例是2.35:1)。硬體加速效果看圖表就可以知道,由於2400Pro的時脈比2400XT低,而硬體加速能力主要是看核心時脈,所以2400Pro效果比2400XT略差,CPU佔用率最大值高過8400GS,但平均佔用率則相差不大。

再來是King Kong被人類炮擊那段,影片格式為VC-1 1080p,全螢幕播放依然一切正常沒有黑邊。硬體加速性能和H.264類似,因為時脈低於2400XT,所以2400Pro播放VC-1時的CPU佔用率略高於2400XT。即便如此,2400Pro的VC-1加速仍然遠遠優於8400GS。
2400Pro影片播放沒有問題
在那份攻擊簡報中,NVIDIA提到GeForce 8全系列支援75%的VC-1解碼運算,這部分不能算錯,因為解碼四步驟Entropy Decoding、IDCT、動態補償、去區塊,GeForce 8支援後三個(的確是75%),但這「75%的步驟」只吃了CPU佔用率的一半以下,剩下的那一個Entropy Decoding才是最操的,而8400GS並不支援,2400Pro則是四個步驟都100%硬體加速,讓CPU佔用率進一步下降。
至於聲音的部分,ATI Radeon HD 2000的確需要額外的音效驅動程式,畢竟那是GPU裡的一個Audio Codec硬體,可是ATI官方沒有把這個Audio Codec驅動加進Catalyst中,而是得額外下載,算是一大缺點。不過,我用HDMI輸出LPCM數位訊號,由螢幕解碼出聲並沒發生什麼狀況(也能調到AC3輸出,只是測試的螢幕沒辦法解),播一陣子也沒有影音不同步的問題。我想NVIDIA拿到2400Pro時驅動程式還在很初期的階段(NVIDIA和ATI共用很多下游板卡廠,拿卡的速度超快),事實上2400Pro的驅動到現在都還沒有「正式版」,官方的Catalyst驅動程式已經出到7.8了,但還是「不能」支援2400Pro,一定得用廠商所附的Catalyst 8.39 RC4才行,這點真的蠻怪的,畢竟2400上市之後,官方Catalyst已經更新兩次了。
2560x1600的HDCP問題,我沒有高級裝備所以無法証實,但我覺得「可能」是真的,因為GeForce 7也有完全一模一樣的狀況,而HDCP編碼是純由GPU硬體做處理,不是驅動程式可以修正的東西,幸好2560x1600沒那麼容易遇到,個人覺得算是小問題。至於其他NVIDIA提到的2400Pro缺點則一個也沒發生,雖然它的硬體加速能力略遜於2400XT,但要贏過8400GS是輕而易舉,尤其在VC-1的部分。
3D能力
項目 | ATI Radeon HD 2400XT | PowerColor HD 2400 PRO SCS3 | NVIDIA GeForce 8400GS |
3DMark05(1024x768 / no AA/ no AF) | 4772 | 3159 | 2577 |
3DMark06(1280x1024 / no AA/ no AF) | 2122 | 1364 | 1242 |
Prey(1024x768 / no AA / no AF) | 31 | 24 | 20 |
FEAR(1024x768 / no AA / no AF) | 33 | 21 | 29 |
FEAR(1024x768 / 4x AA / 8x AF) | 15 | 10 | 11 |
COH(800x600 / High / no AA / no AF) | 44.7 | 32 | 22.5 |
HL2:Lost Coast(1024x768 / no AA / no AF) | 48.67 | 38.51 | 30.96 |
耗電量(待機) | 174 | 176 | 174 |
耗電量(全速) | 197 | 196 | 191 |
3D效能的部分,不同的遊戲下2400Pro與8400GS互有輸贏,詳細測試數據請參考上表,整體來說這兩張卡的3D能力算是平起平坐,2400Pro或許有點小贏,但沒有完全一面倒的情況。兩張卡都只能開到1024x768,反鋸齒或DirectX 10就都別想了,記憶體介面寬度只有64位元的顯示卡不是拿來玩硬派遊戲的。
而就PowerColor HD 2400 PRO SCS3這張卡來說,Low Profile、全靜音被動散熱、優秀的HD影片硬體加速、HDMI輸出,全部只要不到台幣2000元,比市價幾乎相同的8400GS更適合拿來裝多媒體播放機。有點可惜的是,PowerColor沒有附贈DVI轉HDMI的專用轉接頭,得另外跟PowerColor買,希望PowerColor可以阿莎力一點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