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路價格為180美金,加上17塊美金的運費差不多快200美金了!!!
跟台灣的價位比較起來,從美國買貴得多,但是由於台灣離我太遠了,
只能忍痛的給它敗下去了 ==''
廢話不多說馬上來開箱:

正面照一張,講實在的EVGA的盒子實在是有一點爛,多拿幾次就會爛掉的……
比起XFX的盒子實在是差太多了


背面照一張,這一張不是SuperClocked的,所以大家要看清楚喲!
話說之前買5770的時候,就有想要買GTX 460的衝動,所以便不顧一切的買來了!


側面照兩張,現在正準備要打開了


外盒拿掉後我們可以先看到說明書、CD、HDMI接頭


盒子打開囉!我心愛的東西終於出來了~~~~~~~~
(盒子有讓我想起雞蛋盒的感覺)


我最喜歡這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了


送了一張貼紙,我還真不知道要貼哪裡


風扇特寫來一張!

主角出現了~~~~~~~這小魔鬼可是讓我花了200美金啊!



背部照一張,令我無奈的是右上角寫的很清楚:Made in China


散風口的特寫,這一張在測試的時候覺得不會很燙,跑完3D Mark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溫度!

比起上一張的5770這一張吃電較兇,須要兩個6 pin的電源。

其它的內裝物照一張!

最後來一個nVidia的圖示


用3D Mark跑起來以後,我覺得還不錯了,
3D Mark的分數還有13811
GPU分數有11686
個人認為和1G的差別沒有非常大,所以也就不執著買1G的囉!
測試平台:
主板:Gigabyte GA-880GM-UD2H
CPU:AMD Athlon II X2 250 Regor 3.0 GHz
記憶體:Crucial CT2KIT12864BA1339 1GBx2 DDR3
電源箱:Thermaltake TR-2 800 watt
顯卡介紹:
規格:
NVIDIA GTX 460
675 MHz GPU
336 CUDA Cores
400 MHz RAMDAC
記憶體:
768 MB, 192 bit
3600 MHz (effective)
86.4 GB/s Memory Bandwidth
介面:
PCI-E 2.0 16x
DVI-I, DVI-I, Mini-HDMI
解析度 & 重繪頻率:
240Hz Max Refresh Rate
2048x1536 Max Analog
2560x1600 Max Digital
基本需求:
Minimum of a 450 Watt power supply.
(Minimum recommended power supply with +12 Volt current rating of 24 Amps.)
Two available 6-pin PCI-E power dongles
謝謝大家的觀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