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HD5870 & 5770疑問






由這張圖來看
是說明 5870 是單晶片雙核心嗎?
而5770 則是單晶片單核心?


小弟我看不懂來請教各位
2009-10-14 17:46 發佈
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設計上被高度模組化了

所以等於一個標準設計的產品可以延伸出多種以倍數規模區分的高低階產品,所以才會說只要製程跟的上ATI現在每兩季就能推出一個新規製品,設計驗證的時間大幅縮短,等於是藍圖早畫好在等新製程而已...
錯...不管是5870.or 5770 .都是屬於原生多核心架構.是..每個sp就是一個核心..
rv870..可以視為rv770的延伸架構...

如果是單指SP本身的話應該稱作單元才對,純粹SP本身無法構成GPU一般運算所需的構成規模,
比如說像CPU的K8由三浮點.三整數.三邏輯運算單元所組成,可是我們不會稱它為9核心,因為每個單元只具備部分機能,只靠單元本身不足以構成完整的CPU運算核心,同樣的GPU也是一樣,SP以外的TMU和TOP都是構成GPU的重要組成,而對外對內溝通介面及緩存.記憶體控制器等可共享者至少應具備一組完整構成

也就是說運算單元的構成規模必須是能完整執行一般機能的才能稱之為核心(構成),所以CELL會被稱為單核心+7SPE的構成而不應是8核心,因為SPE(單元)本生只具備局面性的功能作用,而相對的XB360的Xenon則是三個核心區塊裡都有完整的構成單元,才能稱作三核心

但話說回來GPU本身的執行工作特性讓不少單元都可具備共享性,RV870這樣的設計在定義上很模糊,但ATI官方說法是模組化設計,所以我們也就先歸類為模組化吧....
eclair_lave wrote:
如果是單指SP本身的...(恕刪)


當然..嚴格說來SP並不能稱為一個完整的計算核心..這我同意..只是將sp當成獨立的核心,也不為過
為何沒有人會稱k8的....主要還是根於指令集架構對運算核心的能力要求有所差異所致
由於顯示晶片常需處理巨量的資料數據之特性
衍生高度且密集的平行化計算性能需求,
由於一般處理資料數據大多並不需要高精確度..所以..可以將運算核心架構簡化後並且大量的增加.
以滿足程序內所需的運算效能輸出需求..而讓顯示處理器 的硬體架構朝向多核心平行運算發展

換言之,繪圖處理器上的運算單元(ALU),通常只被賦予能夠執行必須的運算即可,也就是所謂的stream processer..每一個sp亦皆為獨立運算的核心,可以運行常用的簡單運算式 ,搭配共享的其他運算單元.可執行輸出完整的運算結果,與多核心處理器架構極為類似.
eclair_lave wrote:
只要製程跟的上ATI現在每兩季就能推出一個新規製品,設計驗證的時間大幅縮短,等於是藍圖早畫好在等新製程而已......(恕刪)


這是ATI目前能快速推出多種DX11產品的最大理由.
NV連一款DX11都沒上市,ATI已經同時生出中階和高階.

以前GPU廠通常是努力弄出一個頂級晶片.但是一季或半年後才能有中階晶片
雖然TPC是模組化,但是其他ROP, MemoryController.....等都要重新安排位置.
等於是用現有的技術從頭打造一款中階核心.
隨著電晶體突破1000M....從高階再設計一個中階晶片的時間越來越久..
因為新的中階的規模等於以前的高階....隨著電晶體數量成長,研發效率越來越低落.
......甚至GT280核心內部太複雜一直都生不出中階版本.只好一直拿G92來頂替GT200中階.

ATI這次是把5770做成一個大模組(包含了Tex, ROP, MemoryController....)
5870就只是把5770做interconnect並連在一起,
等於是先設計完不太大的5770核心, 很快就順利搞定大一倍的5870核心.
甚至以後只要製程允許, 可以用三個四個5770核心並連,做成超大晶片.
Time to market的時間大幅縮短.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