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GTX 260+ OC參見(N260GTX-T2D896-OC)



缺...很...大...!缺很多錢呀!自從上次差點引起家裡女王革命的GTS 250,最近每次提到要回八德路的母校逛逛時,女王總會無辜的看著我說:「你不要走~你不要走」,讓我一整個無言。話說上次Nvidia在推出性價比超高的GTS 250後,最近好像沒什麼新產品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怨念太深,帶了家裡女王去一趟宜蘭回來,就見到Nvidia又丟出了這張採用GT200核心、55奈米製程的GTX 260+顯卡,讓向來著重3D顯示效能的遊戲玩家們又多了一個選擇。不過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我學聰明了,既然手癢又想要來玩玩顯卡,但是又怕會冷落到女王陛下,索性把月初到春電展弄到的外接式硬碟,將裡面滿滿的好料進貢給女王!這招果真奏效,乖乖的在旁邊吵都不吵,終於可以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玩這張卡的心得囉~(迷之音:你家女王不是會上版來看嗎?...前面那段不等於是自殺的行為)

看來這次Nvidia新推出的GTX 260+恰好補足了55奈米製程中,GTS250以上、GTX275以下的空缺。而剛借到的MSI這張GTX 260+來說,總共可區分為3個產品線,產品型號分別為:N260GTX-T2D896、N260GTX-T2D896-OC以及 N260GTX Lightning Black Edition,前面2款不用我多說,版上大大就可以知道前者是Nvidia的官方預設時脈版,而後者則是超頻版本,至於啥是N260GTX Lightning Black Edition?原本看到時也是一頭霧水的我,在看完Z大最新的發文後,也總算是恍然大悟了!!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張GTX 260+,正是微星的N260GTX-T2D896-OC版,經過加持過的繪圖處理器與記憶體頻率分別為655/2100,與公版的576/1998相比有相當顯著的差距存在。之所以能夠有如此顯著的差異出現,除了55奈米製程的G200核心以及其所使用Hyrix GDDR3記憶體的先天優異體質外,根據顯示卡本體所設計使用的散熱機制也是使得這張GTX 260+能夠超很大的幕後功臣,話說在版上看到令人振奮的專櫃姊姊無碼高清版的分享,在下我也就真的輸很大~各位大大請多包涵啦~


▲依Nvidia官方所公布的規格,GTX 260+的預設時脈應該分別為576/1998


▲微星N260GTX-T2D896-OC版的GPU-Z識別,經過加持過的出廠預設值就已經高達655/2100


▲使用的繪圖處理器晶片編號為:G200-103-B3


▲採用Hyrix GDDR3記憶體,對超頻時的穩定性具有很大幫助

微星這次特別為GTX 260+所設計的散熱機制,主要是利用多達5根的熱導管以及雙靜音風扇的搭配來進行運算廢熱的移除,並且使用的鰭片、熱導管等也從之前熟悉的純銅更換成不易氧化的鍍鎳材質。雙靜音風扇因為具有自動溫控的機制,所以在一般待機使用下的表現非常安靜,即便在進行遊戲測試的過程中,於室溫28度的裸機環境下,也不會出現有如飛機起降般的低頻的風切聲,這對於向來很重視靜音表現的我來說,可是最為重要的一點。(路人:「重視靜音表現」這句,從前言到這邊已經暗示兩次,是不是要抱怨女王太吵?還是因為夜深了不要鬼叫鬼叫?)


▲經過微星加持過的OC版,其散熱器外觀與公版規格有著很大的差異


▲雙風扇所產生的風壓可在同一時間內通過更多冷空氣,想當然爾會比單風扇更有降溫效果囉~


▲使用多達5根的鍍鎳熱導管,能有效防止因長期接觸熱能而導致過度氧化的情形


▲電源接頭的設計也是常受到廠商忽略的重點,像我就認為採用長卡規格的接頭應該都要朝向顯示卡的上方設計,降一來才不會因為機殼空間不足而導致電源接頭接觸不良

在這次的上機部分,為了測試上的公平起見,特別把Nvidia驅動程式中的PhysX物理加速技術給關閉,以降低PhysX對測試結果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方便各位以此數據作為與其他顯示卡比較的基準。
先來瞧瞧經過微星所加持過的GTX 260+的數據表現:(解析度:1920x1200,反鋸齒:0AA、4AA、8AA,PhysX關閉)






▲(解析度:1920x1200,反鋸齒:0AA、4AA、8AA,PhysX關閉)






▲3dmark vantage(少了PhysX的協助,CPU分數部分便沒有破萬的情形出現)


▲crysis (解析度:1920x1200,反鋸齒:0AA、4AA、8AA,PhysX關閉)


▲crysis warhead (解析度:1920x1200,反鋸齒:0AA、4AA、8AA,PhysX關閉)

farcry2因為測試結果的圖表太長,所以直接把數據整理在下面的對照表中 (解析度:1920x1200,反鋸齒:0AA、4AA、8AA,PhysX關閉)

測完OC版的數據後,再使用RivaTuner將GPU及記憶體頻率調回原廠預設值:576/1998


▲調降GPU、記憶體及Shader時脈至公版卡規格

怕各位看圖看到眼花(迷之音:因為我沒有在專櫃上班的姊姊),所以就直接將OC前後的數據整理成一個表格給大家參考,應該更方便看出數據上的差異。





▲GTX260+經過微星加持後,確實有優於公版卡的不錯表現

感想:
完試後,到拍賣上所搜尋到這張N260GTX-T2D896-OC的定價來看,目前價位區間約莫介於7000元上下,而對手的4870 512MB版本也差不多是這個價錢,4870 1GB版更是來到8000~10000元,小朋友實在缺很兇!大概可以想像Nvidia的GTX 260+將會對對手造成莫大威脅(莫非就如同18歲什麼都不知道的瑤瑤遭受冰格格來勢洶洶的威脅呢?) 若單以性能面來看,官方預設時脈下的GTX 260+還稍稍小贏之前手中測試過的4870,而這張N260GTX-T2D896-OC版的數據表現更是有逼近對手4890的實力,而且看來常常被詬病的反鋸齒表現也進步不少,整體看來還是不錯的推薦啦!
Google了一下,發現Nvidia近來相當積極地在進行CUDA技術,第一屆的台灣CUDA程式設計比賽
,最高可得獎金新台幣五萬元!有興趣的大大們可以去試試看囉~另外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物:「vReveal」,這是一款影像編輯軟體,優點是能將CPU及Nvidia的GPU運算將AVI、MPG、ASF、WMV等影片檔案進行清晰化處理...,也就是說可以將大家硬碟中封存已久的謎片給A++,至於效果如何,這部分就不方便提供畫面啦~不過,對Nvidia CUDA與PhysX技術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至Nvidia官方網站去下載Graphics Plus Power Pack 3來把玩把玩,裡面可是有相當多利用CUDA技術所開發出的軟體,以及支援PhysX技術的遊戲套件可供免費下載。當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找女王玩,免費的好康就留給大家啦~


▲vReveal是一款影像編輯軟體,透過CPU及Nvidia的GPU運算,能將AVI、MPG、ASF、WMV等影片檔案進行清晰化處理
2009-04-30 20:39 發佈
最近又多了一個新的版本說~N260GTX/16X PCI-E/896MB DDR3/448 bit

DDR3/448 bit 不知道比起256 bit 又進步多少了

night0907 wrote:
最近又多了一個新的版...(恕刪)


這張卡不就是您說的版本嗎?
3C!宅!@@!
gogoammi wrote:
這張卡不就是您說的版...(恕刪)


應該不是,這次改的是記憶體版本,由原本的256bit升級成488bit,風散也改成黑色的..

我在想應該是小改的版本而已,只是你文中提到版本,我只是在補充又多一個版本


啊...GTX260有出過256bit版本嗎?
我怎麼都不知道
我3月多買的MSI 260+就是448bit啊
creamfoin wrote:
啊...GTX260...(恕刪)


哈可能我搞錯了一看到顏色不一樣就以為是新版的
night0907 wrote:
哈可能我搞錯了一看到...(恕刪)



那張圖因該是很早之前 MSI發表 Lightning Black Edition 版的圖

但正式出貨 有更動! 黑色的PCB ..等
...
現在才看到這篇完試文....
終於知道外接式硬碟的好處在哪了....(筆記)
風扇很吵還是我很吵阿??
嘴巴不說...默默打分數
就說沒有櫃姐會輸很大吧~
哈...(幸災樂禍的閃光)
上面有提到的比賽

nVidia CUDA 程式設計比賽開始正式網路投票
http://archer.safego.net/cuda/voting.php#

投票期間為8/15~8/30
請大家踴躍投票喔!!

gh81037 wrote:
nVidia CUDA 程式設計比賽開始正式網路投票
http://archer.safego.net/cuda/voting.php#
(恕刪)


幫連
雖然大部分的東西都看不太懂...
但是GPU的應用還真的蠻廣的...MRI影像重見聽起來就蠻厲害的...
VR視角作品也蠻厲害的(應用在H-game應該不錯)
可惜脫離學生時代太久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