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dance wrote:
用同樣的資料, 播出更好的畫質, 正是mpeg4的相關研究. 不過要注意的是, 這裡也定義了何謂"播出更好的畫質", 指的是與原始畫面相比, 怎樣能播出失真更少的畫面? 做這類研究的人, 都會引用PSNR等指標來說明自己方法的優越性. 但在你不知道原始畫面的時侯, 如何才能確定 "畫質的提升"? 這就是很奇怪的事. 因為若只是追求銳利的邊緣, 對比強的色彩, 的確可能產出更好看的畫面; 但這個好看的畫面, 卻可能與原始的畫面相差得更遠....(恕刪)
我指的提升是指畫質"看起來"更好,而看過的人都"覺得"畫質變好。至於是不是真實,這個不知道。只是說透過運算更接近hd畫質,比起直接放大象素點,看起來更好而已。
簡單的說,當你用你的full HD螢幕或電視播放螢幕,你的螢幕至少顯示1920x1080個像素點。但你的dvd卻只提供720x480或640x480,但畫面仍然佔滿你的螢幕啊,所以理論上就是將一個像素點放大變成例如九個像素點來顯示,但這樣的結果就是畫面不銳利,影像有點模糊或者是感覺到些許或輕微的鋸齒。
而透過前後畫面的比對,當然是有機會找出原本沒顯示在螢幕的像素點上的資料,但如果前後畫面根本就沒差異的時候,那當然應該還是採用老方法了,畢竟沒有的東西,軟體就算要憑空生出來,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