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關於遊戲卡與繪圖卡共存...

foxman-tw wrote:
以我的工作環境來說--我傾向使用GTX或者AMD或是intel內顯 + Nvidia Tesla系列計算卡。一來計算歸計算顯示歸顯示,沒有扯後腿的問題!


真羨慕...小弟無緣體會這種後腿...!!
只能望卡興嘆了...
之前用的軟體有支援out of core...所以gtx 580 590加減用...
換一套軟體時...買了1060...發現沒比較快...再去查了一下資料...吐血
從此以後走復古風!!
資料來源vray benchmark gpu


whatismoney wrote:
真羨慕...小弟無...(恕刪)

現在二手市場上有許多標榜從HP、DELL工作站拆下來的Quadro/Tesla,其實是可以考慮的,都是原價腰折再腰折的價位。當然也可以挑戰一下你的信仰與膽識--淘寶網上有對岸的拆機卡Quadro GP100、Tesla P100 原價腰折的價位。
當考慮到要用於計算應用時,要注意的項目;
Core speed、CUDAs、Memory type、Bandwidth、Single Precision Performance、Double Precision Performance...其中Double Precision Performance 並不是非要不可!目前僅有少數的計算軟體會用到。
如果你的軟體會用到Double Precision Performance? 那你舊卡要找Kepler系列倍精度是單精度的1/3~1/6、新卡要找Volta系列倍精度是單精度的1/2,Maxwell系列 & Pascal系列都很慘-倍精度是單精度的1/32
Kepler系列代表作 GTX-680、Quadro K6000
Maxwell系列代表作 GTX 900 Series Quadro M6000
Pascal系列代表作 GTX-1050/1060/1070/1080/titan XP、Quadro P6000,Quadro GP100是異數倍精度是單精度的1/2價位是P6000價位 x 1.3。
Volta系列代表作 Titan V、Quadro GV100 倍精度是單精度的1/2。
傳言8月會出的Nvidia新顯卡GTX-11xx系列,不出意外的話是Volta系列的去勢版,倍精度應該只剩單精度的1/32。
供你參考!!

foxman-tw wrote:
現在二手市場上有許多標榜從HP、DELL工作站拆下來的Quadro/Tesla,其實是可以考慮的,都是原價腰折再腰折的價位。當然也可以挑戰一下你的信仰與膽識--淘寶網上有對岸的拆機卡Quadro GP100、Tesla P100 原價腰折的價位。

短時間應該不想再給nvidia賺錢了...目前的幾張1060也都拿去挖礦養自己...
等他們掉到NT5k以下...賣家又願意提供一年保固的話...我會考慮的!!
至於單精度跟雙精度...好像也都只看到幾分之幾...找不太到絕對值的列表??
而且渲染軟體好像很少標明...是使用顯卡的那些計算能力...只會寫支援cuda設備而已...

whatismoney wrote:
短時間應該不想再給nvidia...(恕刪)

怎麼挖啊!? Titan V + P6000 去挖行嗎??

foxman-tw wrote:
怎麼挖啊!? Titan V + P6000 去挖行嗎??

註冊錢包...下載挖礦軟體而已...我是挖乙太幣...但現在幣值很低...
大家都說挖礦顯卡會折壽...還是不要亂動30w的顯卡吧...
那兩張卡的保固應該都只有三年吧?
另外也想問您的主機是diy還是選配工作站...那機殼蠻特別的...還針對顯示卡散熱?
whatismoney wrote:
註冊錢包...下載...(恕刪)

主機是DIY,說實話我還真不會去挖礦
機箱是6年前聯力的全鋁機箱,這個機箱的設計電源、主機板CPU位置是在機箱下方,後來在改裝一體式水冷時,才發現這個設計真的是太棒了,就算是一體式水冷不幸漏水了!? 它也不會回流向主機板方向! 現在市面上的新機箱要裝一體式水冷時,擺放位置是一個頭大的問題!裝在上方一漏水就GG了,裝在前面板熱氣又吹向使用者,水路還是有部分跨在主機板和顯示卡區域。與其要膽顫心驚的使用一體式水冷,不如就舊機箱沿用下來了。
我有強迫症 所以選用零組件時都會考慮甚多!!像一體式水冷(Corsair H80i V2)我考慮了很久近期才換裝的,也確實符合我想要的狀況!

顯示卡本身的散熱是抽往背板的方向,那顆風扇也是以抽風的方式運作,因應熱氣是往上散出、冷空氣是由下方引入。平常機箱是密閉式的靜音機箱,開側板只是為了拍照而已。
後記: 現在我正在評估試用Tesla P100 16GB/HBM2它是被動式散熱並無風扇,所以那顆抽出風扇已改為內吹了!!
foxman-tw wrote:
機箱是6年前聯力的全鋁機箱,這個機箱的設計電源、主機板CPU位置是在機箱下方,後來在改裝一體式水冷時,才發現這個設計真的是太棒了,就算是一體式水冷不幸漏水了!? 它也不會回流向主機板方向! 現在市面上的新機箱要裝一體式水冷時,擺放位置是一個頭大的問題!裝在上方一漏水就GG了,裝在前面板熱氣又吹向使用者,水路還是有部分跨在主機板和顯示卡區域。與其要膽顫心驚的使用一體式水冷,不如就舊機箱沿用下來了。
我有強迫症 所以選用零組件時都會考慮甚多!!像一體式水冷(Corsair H80i V2)我考慮了很久近期才換裝的,也確實符合我想要的狀況!
顯示卡本身的散熱是抽往背板的方向,那顆風扇也是以抽風的方式運作,因應熱氣是往上散出、冷空氣是由下方引入。平常機箱是密閉式的靜音機箱,開側板只是為了拍照而已。


大大...說了這麼多我還是不知道您是哪一款機殼...請公布答案!!


foxman-tw wrote:
後記: 現在我正在評估試用Tesla P100 16GB/HBM2它是被動式散熱並無風扇,所以那顆抽出風扇已改為內吹了!!


我查了一下那張運算卡的散熱片是直向的耶...目前看到照片風扇跟顯卡垂直方向...應該散熱效率有限吧...?
快裝上去...到底是多一雙翅膀...還是多一條後腿!!

這是公司電腦還是個人電腦阿...??

還是公司是個人的...!?
whatismoney wrote:
大大...說了這麼...(恕刪)

年代久遠了,我真的忘了機箱的型號!! Orz
是的,Tesla P100 散熱流動方向還是跟P6000/Titan V 一樣,只是沒有渦輪風扇向內吹,我的機箱前面板是洞洞造型的-而我又DIY一個12cm貓頭鷹風扇向Tesla P100的屁股吹入,原來的側板風扇改內吹只是吹到Tesla P100的前端熱風出口處的附近,其實效果沒有Tesla P100屁股那個風扇大。
照片是示意用,原P6000的位置上現為Tesla P100,而貓頭鷹D15S塔型散熱器也已改成H80i V2一體式水冷了。


**我是個體戶兼職接案代客設計微波電子產品(如天線、衛星降頻器、微波功分器...等周邊配件),個人用電腦設備,偶而把公司的任務丟到上面加速完工而已。不然哪有coco去買這種貴森森一故障就挫賽的嬌貴卡。
這種嬌貴卡三年保固期內故障,通常是換新給你不會修也沒法修!所以才說保固期一過、故障就挫賽了。買這種卡的USER千萬不能有一絲想要DIY的想法,一但動了它的一絲一髮即使還在保固期內,也會因(人為損壞的行為不予換新,而進入VIP付費維修的大坑),戒慎戒慎管好你的小手手。

是多了一對小翅膀,P6000效能可以參考M6000,但是P6000相比於M6000要再多出30%效能。除了倍精度的應用以外基本上P6000和Tesla K80是持平的。

foxman-tw wrote:
年代久遠了,我真的忘了機箱的型號!! Orz

看圖片的標示...這應該是倒裝主機板設計的機殼...
Lian-Li V1200 Plus II
看了他的機構方向...能理解為什麼不怕水冷漏液了...
我看那些無風扇的運算卡都是靠機殼的暴力扇在散熱的...
難道溫度不高??還是沒有長時間運算?
所以現在是裝三張很貴的卡??(好多小朋友離家出走)
whatismoney wrote:
看圖片的標示......(恕刪)

Tesla P100 溫度確實頗高、但是它的設計功耗低於Quadro P6000 & Quadro GP100,P6000是300W、GP100是250W、P100是250W但核心速率略降(因為它沒有風扇,且是為伺服器設計)。所以我仿伺服器外加風扇的方式-> 貓頭鷹風扇強制外部吹入。

P6000我已拆下準備趁還有2年半的保固期內賣掉,所以現在機箱內仍然只有兩張卡Titan V和Tesla P100。
之前我就有試過Quadro GP100它沒有P6000這麼熱情,而P100又比GP100更低溫一些,目前情況大概是這樣了。我的P6000在日間(08:00am~22:00pm)全速運算的情況下,溫度最高來到81度左右離它的最高設定溫度95度還有一段距離,機箱背板區域則是會燙手、但是顯卡本體可以用手去摸還不至於燙手,表示它的渦輪扇散熱效能還不錯。這種高貴卡在功耗控制機制方面做得算不錯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