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y2010 wrote:
研究單位如果只做一年研究
那他可以寫個幾十萬行 cuda native code
如果想做長久的 最好開始改 Open CL
每個 project leader 都知道的常識
(恕刪)
問題是,研究百百款,有先進的,有成熟的,有前瞻的,也有追隨人家腳步的
要怎麼做,不能從一而論,研究如果需要爭取經費,短期內要有結果,是先拿成熟好用的語言來寫?
還是要著眼搞不好經費明年就要被砍的將來?不同的情況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興趣去看看台大物理趙教授,對他來說,為什麼選CUDA?難道不想做長久的研究?
東京工業大學用CUDA改寫WRF氣象模型
WRF模型之於氣象研究應該算是長久的project了吧?
tyy2010 wrote:
至於那些會叫的XX 為何大力推CUDA
一個原因是每年要消化預算 第二是每年有一堆研X生要畢業
第三是反正程式不用他寫...
(恕刪)
研究不就是這樣?成功了,功成名就;不成功,成為別人的踏腳石,或是過往雲煙...
前面提到的天河一號,Linpack調一調後,想用OpenCL寫,Project leader搞不好
還挖洞給自己跳呢....


AMD Radeon HD 4000 series has ‘known performance issues’ with OpenCL
tyy2010 wrote:
真正企業應用 ..會以目前有的當練功(試金石) 然後等Open架構出來一舉推出新軟體
這樣才叫通吃..也許個人工作室或小軟體公司 會急著推 但是大又貴的軟體 一定是慢慢等的
Windows 下面的軟體世界也許變得很快 不過真正超級電腦應用的大咖軟體都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改朝換代
(恕刪)
Adobe算大吧?CS5算貴吧?
Mercury playback engine
用CUDA寫的
真正超級電腦跑的軟體通常都是研究或是私人單位使用,很少會用在商業上,
能駕馭超級電腦運算能力的單位,也通常有自行coding的能力...所以我還是重複一下之前說的(要翻一下

消費性市場-->OpenCL/DirectCompute是趨勢,我沒否認過,我也說過...GPU運用越廣泛,對N社這種沒有CPU的公司來說,我看不出有啥壞處
但是別忽略了,還是有政府機關,學術單位,Oil/Gas/電影公司等等是有能力自行開發程式,且不需要銷售到市場,甚至是販售服務的(EX:ILM).對這些人而言,針對採購/既有的硬體去開發針適合的程式OpenCL等就不是唯一的選擇了,利用熟悉的語言開發才是首要考量...